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母亲在乡下,买衣服很不方便。每次打电话给母亲,总会问一下她最近缺什么,回家时好带回去。可母亲总是淡淡地拒绝,说:“我年纪大了,原来的衣服就够穿了,家里也不缺别的。你的钱就存起来,多吃点好的给自己补补身体。”于是,我每次便真的空手回去,也从来不知道母亲喜欢什么颜色、穿多大尺码的衣服。  相似文献   

2.
王玉龙 《社区》2014,(3):59-59
去瑞士旅游,到一个朋友家玩,出门时,她收拾了几件穿不着的旧衣服塞进包装袋,说要送到旧物店。我说:“既然不穿了,为什么不直接扔了卿”朋友说:“或许,有人穿得着。”我一脸愕然,都啥年代了,这二手的衣服谁会穿啊。  相似文献   

3.
童卉欣 《可乐》2010,(11):25-25
朋友小T是个不论什么时候都穿得精致讲究的女人,这并非因为她天生丽质难自弃。小T有套理论:穿时髦衣服比穿便宜衣服生活成本低。 和小T去银行办业务,叫号机弹出41号。我绝望地看着前面的人齐刷刷在铁椅上坐着,弱弱地问:“要不我们去逛逛超市再来?”  相似文献   

4.
《成才与就业》2022,(7):118-121
他们用心良苦,我从小就觉得家里很穷。童年时,好几次,我提出想买好看的新衣服,父母都不同意,理由就是“家里穷”。因此,“家里穷”这一印象就仿佛刻在我的脑海里,导致我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再开口要这个要那个。在穿衣上,我经常穿亲友中姐姐们穿过的衣服。当然,家里并不是穷到连衣服也买不起。直到上了初中,父母才开始给我买新衣服。  相似文献   

5.
天堂与地狱     
从前,有一个四肢健全智力正常的年轻人虔诚地乞求上帝:“我不喜欢工作,我想过舒服的日子,有好衣服穿,有好饭菜吃,有好房子住,希望主能赐给我这一切。”上帝满足了他的愿望,把他带到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年轻人终于过起了他期望的那种生活-——每天除了吃很多丰盛的饭菜,就是睡觉。刚开始几天,年轻人异常激动与兴奋。  相似文献   

6.
蒋子龙 《可乐》2010,(1):78-78
几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我猛然发觉儿子长得跟我一般高大了。不能说不高兴,但有点生疏。开始是他穿我的衣服,我的衣服自然要比他的高级一些。有些在当时来说算比较好的衣服,穿在我身上显不出有多好,穿在儿子身上效果则大不一样,人配衣服,衣服抬人。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凡是他能穿的,他喜欢穿的,都先让他穿。渐渐地,  相似文献   

7.
姐姐爱美了     
今年,我姐姐二十芳龄。读大学一年级。姐姐一个月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穿得很华丽。嘿嘿!我发现姐姐最近特爱美。连出去吃顿饭,她也要在镜子前而化装个两三小时。还得洗个头发,梳梳好。如果镜子不够大,她就跑到衣柜那边吧!”我无语。三十六计,走!到了第二天,我醒来,去刷牙。走进卫生间,睁开我朦胧的眼睛。  相似文献   

8.
品味时尚     
从前有位王子,他走到了外面的世界,只见他心事重重,面带忧伤。他抬头看着天空,天是那般的碧蓝,他叹息道:“一个人能在天堂上该有多好啊!”这时他看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向他走来,样子十分可怜。他和老人打了声招呼,并问:“我怎样才能进天堂呢?”那人答道:“通过贫穷和谦卑!穿上我的破衣服,到人间去游荡七年,去尝贫困的滋味;不要钱,如果饿了,就向有同情心的人要点东西来充饥,这样你就接近天堂了。”  相似文献   

9.
周一海 《老友》2012,(7):45-45
“我女儿(儿子)的衣服穿几次就不穿了.有些甚至没穿过就闲置了.丢了又可惜。”现在不少老人看着家中衣柜里积压的闲置衣服不免会发出如此的感叹。其实.这也道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他们一边在为如何处理闲置衣服而发愁.一边却又时常想着购买新衣服。  相似文献   

10.
献血     
一天早晨,妈妈换好衣服打扮了一番,把身份证揣进口袋,好像要出去。我连忙问:“妈妈,你去哪儿?”“去献血。”“献血?”我很好奇,要求妈妈带我一起去,妈妈答应了。  相似文献   

11.
上行下效齐桓公爱穿紫色的衣服,结果上行下效,全国都穿起紫色衣服来了。这时用五件白色衣服的价钱还买不到一件紫色的衣服。齐桓公非常忧虑,便对国相管仲说:“我爱穿紫色衣服,全国老百姓也学着样子穿起来,紫色衣服这样贵,你看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综禾 《社区》2010,(3):26-26
“给宝宝选购衣服一般靠直觉,纯棉质地的服装是我的首选。”“小孩子长得快,衣服只要舒适就行了,不一定买名牌,也不需要看标签内容。”“买衣服首选全棉的,其次是款式、颜色,如果实在太喜欢某件衣服,质地差不多也会买,但贴身穿的衣服就一定要买质量好、全棉的。”以上这些回答,都是一些宝宝妈妈挑选衣服的心得。  相似文献   

13.
妙语T台     
当年不脱该多好,现在就不用穿了2005年11月14日,舒淇获得金马奖影后之后,多年前她发下的誓言“我一定要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穿回来。”终于可以实现了。然而,此言引起了网友的一番评论。网友:当年不脱该多好,现在就不用穿了。  相似文献   

14.
街头运动会     
“哎哟,爸爸,要起床了啦!”我把爸爸从美梦中拖到了现实生活,“夏令营的第二班车要开了!”爸爸经不住我的“少年版河东狮吼”,只好“乖乖”地洗好脸,刷了牙,穿上衣服,又把我送到了夏令营车站。  相似文献   

15.
众生态     
她在城市里扎下了根,买了车买了房,兴冲冲地接他来。他已经退了休,背有些弯了,跟他说话要大一点声,每天午饭前要吃治糖尿病的药。她带他去专卖店买很贵的衣服,他穿在身上,东拉拉,西拽拽,他说:没想到我这辈子能穿这么贵的衣服。他说:还是你们穿吧,我穿白瞎了。  相似文献   

16.
王忠 《新天地》2016,(5):16-17
不管单的还是棉的,不管单鞋还是棉鞋,都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做的。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贪玩,衣服刮了个口子,可叫母亲没头没脸地打了一顿。事后母亲又非常心疼地问我:“还疼吗?”而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咱家困难,哪有那么多闲钱置衣服呀,衣服甭管新旧要爱惜着穿。”
  “我少吃一星半点儿,不碍事”
  我的母亲出生在北京离长辛店不远的一个叫李家峪的小山村。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束缚下,母亲一直就把带好孩子、过好日子当作女人该着该份的事。我小时,全家6口人只靠父亲一人的工资养活。父亲住在单位宿舍,将近50块钱的工资自己要留下十来块,能给母亲过日子的也就不到40块钱了。4个孩子都要上学,吃的、用的哪样不得花钱。特别是9月份开学时,学杂费、书本费,虽然那时上学便宜,但4个人加起来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可母亲早就做好了安排,不仅学杂费给我们准备好了,而且还给大姐和哥哥置上了新衣服。我和二姐虽然穿的是他们穿剩的旧衣服,但母亲也都补染浆洗得像新的一样。母亲常说:“衣服不怕旧,就怕脏和破,破衣拉撒的叫人笑话”。我们姐弟四个平时穿的,  相似文献   

17.
幸福不打折     
《可乐》2006,(7)
我和妻子都是教师。刚结婚那阵,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又要吃饭应酬,又要购书学习,往往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我一个大老爷们儿还好说,可苦了妻子。每逢换季,我们只能光顾那些卖低档服装的地摊店铺,要不就逢年过节听说哪家专卖店打折促销,才一起去买件相对体面的衣服。看着水灵灵的妻子穿着上不了档次的劣质服装,我心里也难受。妻子倒反过来安慰我:"我从小就是穿姐姐们的衣服长大的,现在有自己的新衣,高兴还来不及呢!"我觉得妻子只说了一半实话。她们姊妹六个,家境不太好,穿姐姐们的衣服长大是实,可哪个女人不爱美呢?!随着职称的提高,再加上几次工资改革,我们的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手头渐渐宽裕起来。  相似文献   

18.
胖成境界     
张越 《可乐》2011,(9):70-71
我天生就胖,刚刚十来岁时,走在街上,就有人窃窃私语:“嘿,那姑娘真够胖的呀!”受的刺激多了,我开始对别人充满戒心,并学会随时反击这种不期而遇的“来犯之敌”。我发现,哪怕我浑身长刺,也挡不住那些看西洋景儿似的目光和品头论足。习惯了那些灼热的目光后,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所有的人都看不见我,于是专门穿黑色和灰色的衣服,想把自己隐藏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不知是因经济困扰,还是因思想守旧,我给人的印象从来就是土气。看见两个女儿穿的稍时髦些,总不免瞪眼皱眉。一年冬天,进厂不久的大女儿兴冲冲回家,说给我买了件羽绒服,还有一双保暖鞋,并忙不迭地帮我穿上:嗬,真棒。衣服宽大绵软,鞋子也轻松、舒适。我顿时好像年轻了许多。可嘴中仍不由嗔怪:“这孩子,花了不少钱吧。“我带着从未有过的满足,对着穿衣镜照了又照。这时二女儿发话了:“爸爸这头发太乱,吹一下才好。”我听了连连摆手:“不必不必,爸爸这把年纪……。”不久,二女儿也参加了工作。一天早晨,我刚刚洗过脸、梳过头…  相似文献   

20.
两首儿歌     
大凡做父母的总是偏爱最小的儿女,家乡人俗称“圪宠垫窝儿”。比较起兄长与姐姐来,“垫窝儿”总要吃得好点儿,穿得新点儿,做的家务活儿少点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