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章认为卢卡奇对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支点包含三个层面:即黑格尔对现代概念及现代性问题的阐述、马克斯·韦伯对现代性诊断的合理化思想以及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卢卡奇是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批判和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批判的双重维度上展开对现代性批判的,然而这一批判是在作为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之完成形式的黑格尔哲学框架内即在现代形而上学范围内展开并由此陷入无法自拔的理论困境.卢卡奇现代性批判的意义不仅表现为开启了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向,而且对于确立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理论范式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存在着"历史契合"。这样一来,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入现实的通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在互动中,呈现出一些基本原则,应以资本逻辑批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资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存在着"历史契合"。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入现实的通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在互动中,呈现出一些基本原则,应以资本逻辑批判为主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资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共同目标。在建构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的"理论—实践"的相互切入中共同推进这一事业。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是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批判和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批判的双重维度上展开对现代性批判的,然而,卢卡奇是在作为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之完成形式的黑格尔哲学框架内展开对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批判的,即在形而上学范围内解决形而上学所造成的理论困境,从而使其现代性批判的双重维度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展模式建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当今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双重境遇使得阐释中国发展模式必然面对这样一种情势: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共同在中国出场.中国在寻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主要形成了关于现代的四种典型话语格局.现代性自身是不断进化的,后现代性帮助现代性完成了自己的改写或重写,即现代性变成了"后现代性之后的现代性".由此引发的实践智慧将直接启示一种发展模式的理论建构.击中现代性本身并对其前提进行哲学与资本的双重批判,这对于后形而上学时代中国发展模式的建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现代性作为现代世界之本质的根据,包含两个基本支柱,即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由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勾连和共谋关系,所以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从一开始就是、并且始终是一种双重批判,这一批判深入到资本的本质和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中。唯独这种双重批判,方有可能达到一个决定性的原则高度,而唯独在这样的原则高度上,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意义———我们这个时代之向着未来的筹划———方有可能彰昭于世。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与社会批判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性已成为思想话语的中心。社会批判理论作为一种对待西方现代社会合理化过程的哲学话语,主要体现为一种现代性批判,社会批判理论接受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作为分析现代性问题的框架,从社会批判和理性建构两个维度构筑了所谓“现代性的病理学”。尽管社会批判理论内部在现代性批判问题上有着差异,但他们共同铸造的现代理性批判却以其普遍性特征,弥漫日常生活,昭示着现代性批判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是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相适应的本原性理论视域。对现代性的理解、反思和批判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批判,剖析资本、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对现代性进行了最初审视。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理论,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合理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属于现代哲学范畴的,具有现代性质和意义。这种现代性质正是表现在对现代性的批判之中。首先,哲学把本体论的范式转为生存论的范式;其次,理论在对人的规定和阐述中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霸权并实现了实践论的转向;同时,社会批判理论实现了“批判武器”的功能,为个人生存境况的改善提供了一种参考。在批判和超越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指人本身的问题,为现代性危机中出现的人性危机做出了一种回答,由此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性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0.
胡绪明 《北方论丛》2008,(5):120-124
《启蒙辩证法》指认了现代性意识与启蒙理性之内在关联:有意义的主体对无意义的客体的统治;抽象同一性的量对多样性的质的统治。《否定辩证法》通过戳穿现代性与形而上学纠缠的秘密,借重“概念的星丛”重建非同一性形而上学,瓦解现代性统治之形而上学根基。阿多诺虽对现代性之形而上学根基予以激烈批判,但终因未触及现代性之资本逻辑的真正根基而止步于对现代性“副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6):14-20
现代性批判是英国新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雷蒙德·威廉斯、安东尼·吉登斯和大卫·哈维等英国新左派代表人物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运用时空一体的思维范式,坚持以"人民为重"的理论立场,采取多元开放的理论取向,建构了独具特色的英国新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增添了一项重要的理论内容与一支强大的话语力量。但是,英国新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建构思路过于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客观的社会规律,具有空想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是充满歧义性与矛盾性的统一体,它高扬"人"的解放,却以内在的"控制逻辑"制造新的奴役,主体形而上学是其哲学文化表征,即超越性与强制性的统一。形而上学批判是针对现代性一场深入的文化批判,马克思正是其中的先驱之一,他将主体形而上学视为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以共谋关系的批判与生命至上价值的实践性重塑进入历史主义的纵深处,也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以"生命"为价值原点的现代性文化批判之先河。时至今日,否定生命多向度、多元性的"同一性"、"封闭性"、"控制性"生存与思维还在持续,损害着人类的幸福,重新发掘马克思这一思想资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现代性研究又重新成为人们的核心理论关切。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更多的是关注马克思本人和英美理论家的现代性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则被弱化和忽略。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颜岩教授的新著《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可为学界补上这块短板。作者采用一贯的文本学解读法,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做了细致入微的考察,内容涉及日常生活批判、激进需要批判、历史哲学批判、政治哲学批判、道德哲学批判、文化哲学批判等方面,不仅层次鲜明地呈现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全景图,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现代性已经不能证明自身存在的现实性,而当前的现代性危机不仅是理论的危机,而且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本文通过拒斥形而上学、排斥单一性和非矛盾性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性的本体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资本现代性的生成,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现代化,也造成了只注重人的物质欲望的满足、片面追求经济现代性、忽视社会现代性发展的后果,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对抗性和物化性等弊端.在现代性建构中,必须扬弃资本现代性的局限性,建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人的现代性协调发展的社会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里,现代性实质上就是理性形而上学借助"资本逻辑"实现的对人的抽象统治.而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就是通过其辩证法,揭示出了资本逻辑的内在"自反性",实现了对资本逻辑和理性形而上学的双重瓦解与颠覆,从而为人的解放开辟现实性道路.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问题构成黑格尔和马克思思想展开的基本主题。黑格尔将“理性”视为现代性的规范基础,以绝对理性的政治国家来扬弃形式理性的市民社会环节。在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历史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思想的基本视域,马克思以“资本”作为现代性的本质范畴,否定了政治国家对经济基础的超越性,揭示了现代的精神原则和制度设置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内在关联。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构成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共同切入点,同时也构成了他们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内在限度。  相似文献   

18.
郗戈撰文指出,从根本上说,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马克思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能够指导和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一种总体性的现代社会理论,主要透过资本主义、资本逻辑来审视现代性的生成、矛盾与超越问题,通过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来开启社会主义新现代性建构的路径。这些思想只有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与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全球发展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中重新考察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真切理解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必须祛除历史的三重遮蔽。马克思生活于现代世界的开端,对以资本全球化为主体的现代性分析具有双重向度:一方面,马克思从历史观的高度对启蒙运动以来的一切现代性根基、特征和形态特别是自由主体化思想和理性批判精神作出积极肯定;另一方面,又在变革世界的实践的否定辩证法基础上提出批判现代性的解构向度,从而为后现代思想家所推崇。随着新旧全球化时代大转换,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的关系随着历史关联的变化而变化。在马克思之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列宁、斯大林、新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邓小平等等都在现代性问题上作出过许多思考。在全球后现代性背景中的当代中国,其发展的本质理念应当是既不同于马克思和韦伯时期的经典现代性,也不同于后现代,甚至不是吉登斯的“反思现代性”或第二次现代性,而是一种以后现代引导的现代性,即新现代性。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本性。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哲学视野下,现代性无论是在社会存在还是在社会意识层面,都呈现出尖锐的矛盾。就现代性诸矛盾现象的深刻本质或其哲学基础而言,乃是近代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马克思的现代性哲学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哲学思维方式的彻底颠覆,对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现代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社会主义的现代性建构过程中,必须克服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方式,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普遍、高度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