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1995—2014年间29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以劳动收入、 资本收入和消费支出税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税制结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对经济增长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据此提出要逐步构建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税制体系,明确劳动收入、 资本收入和消费支出税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发挥的作用,因地制宜地为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提供良好的税收制度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有效税率结构决定着要素流动的方向并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消费支出、资本收入、劳动收入税率的高低及结构调整将成为税收政策供给的关键。文章运用新古典DSGE模型对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有效税率结构动态效应进行观测,结果显示:降低税率能够促进产出增加并维持在新的稳态;目前税率下,中部地区产出水平对三种税率的变动均最为敏感,东部次之,西部最小;短期内,劳动税率变动对产出产生的冲击最高,而资本税率在中长期会使新的产出稳态最大。税收政策供给应着眼于结构性调整,强调税制的内部优化。  相似文献   

3.
税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是宏观公共财政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一个包含劳动收入税、消费支出税和资本收入税的内生增长模型,运用数值模拟分析了经济增长评价与社会福利评价的差异。研究发现,分税种税收通过影响消费资本比率、财政支出资本比率以及经济增长率来影响社会福利水平,且经济增长极大化与社会福利极大化对应的税收不一致。进一步地,文章还运用2002—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我国分税种税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税收对社会福利影响不一,且我国各税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4.
2015年11月,中央做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补短板"出发,以西部地区财政支出效应为研究对象,根据西部84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财政分类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财政的发展类支出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民生类支出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基于广义矩估计和面板门限模型的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作为发展类支出主要形式的基础设施投资,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因发展水平的不同存在差异。西部财政应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提供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先行成本;基于西部地区的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不同的特点,做到精确投资;同时关注民生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5.
采用我国1979-2006年分省面板数据,研究了分税制改革前后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在分税制改革前,基本建设支出和支农支出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和代表政府公共消费的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面的效应.考虑分税制改革的影响,发现:财政分权加剧了支出结构的扭曲,在显著的提升了科教文卫支出和农业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同时,也加大了基本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费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单一税思想及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一税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霍尔和阿尔文.拉布什卡针对繁琐的美国联邦所得税而提出的税制改革主张。单一税思想有三个显著特征:单一税率、消费税基和"整洁的"税基。我国正处于制度变迁进程中,面临着税制改革深化的重要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检视既有的改革历程,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的同时,立足我国国情,分析和借鉴单一税思想,将有益于我国制度的顺利转型和税制设计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内生增长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级分税制改革以来16年(1994—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税类/税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很大,就税类来说,流转税和财产税较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所得税和其他税不利于经济增长;就税种来说,车船税和增值税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城建税和个人所得税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可通过诸如把营业税并入增值税等税制结构优化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论消费需求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国内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与消费总量的持续增长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 ,对供给产生一种强制性的结构调整力量 ,促进产业结构全面调整和产业全面升级。消费需求变动影响市场结构并从而导致竞争中产业组织结构提高的态势将进一步加强 ;同时也将促进中小企业进入大产业生产链环中 ,逐步在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形成合理分工、有效协作的新型产业关联和产业组织构架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对河南省城镇居民各类消费品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以此说明各类消费需求对总消费支出的弹性及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 ,从而反映不同档次消费品的结构变动对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并得出如下结论 :河南省城镇居民各类消费品的消费结构变动趋势中 ,对食品的消费支出比重逐年下降 ,对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旅游、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逐年增长 ,随着收入的增加 ,城镇居民愿意把更多的货币投入到更高层次的消费上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数字经济十分活跃,但跨境数字服务却遭遇税收实践困境。用户与数据要素对企业价值创造贡献结构的重塑倒逼税收管辖权规则作出回应。对数字服务税立法的逻辑基础源于用户数据“对价—补偿”理论。目前国际社会对数字服务税立法作出了有益探索,也为未来我国构建数字服务税制提供了下列思路:适度扩展传统理论,回应新兴资源要素的价值创造贡献;审慎设计课税要素,明确税收基本原则依循与价值协调;深度参与国际立法,融贯与引领统一数字服务税制进程。  相似文献   

11.
启动我国经济的取向在于促长国内消费需求,采取改变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合理调整支出结构、积极推进住房改革、鼓励合理消费、增加有效供给的对策将有利于促长国内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其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革势必将影响收入分配格局。为厘清人工智能及相应的再分配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构建包含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资本税的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人工智能资本深化与广化的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分配效应,以及人工智能资本税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人工智能资本深化和广化发展在促使经济扩张的同时,对于收入分配具有极化效应。就功能性收入分配效应而言,人工智能的就业替代效应引致就业数量与工资水平双重下降,导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就规模性收入分配效应而言,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伴随着社会福利损失的增加。适度的人工智能资本税能够抑制人工智能的收入分配极化效应:一方面,弱化人工智能的经济刺激效果,减轻其对就业的挤出作用,减缓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另一方面,进行收入再分配,缩小群体间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福利损失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超越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1978-2009年间中国内地28个省份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基于我国1978-2006年间的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政府公共支出对TFP的影响.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公共支出总体上提升了TFP,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政策效果.此外,不同的公共支出项目对TFP的拉动效应在区域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苏州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土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计量分析显示,土地产出弹性系数远小于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通过比较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对开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三者之间的可替代程度可知,苏州市经济增长对土地的依赖性远低于对资本和劳动力的依赖程度。研究表明,苏州开发区仍处于规模经济报酬递增阶段;土地要素不会引致开发区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程度的"增长尾效"冲击;投入要素增长结构尚待完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广义矩估计的方法,就1985—2009年间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收敛影响的分析表明:在控制了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以及空间相关性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不具有显著影响,但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收敛,农业支出比重提高对区域经济增长与收敛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教科卫支出比重提高同样有助于区域经济增长与收敛但影响并不显著,社会保障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比重提高则不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与收敛但影响同样并不显著,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收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跨时和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6.
贫富差距日渐扩大、房产代际转移高峰即将来临等因素促使我国遗赠税的开征摆上议事日程,近年来国家层面颁布的政策条例也为遗赠税的开征奠定了基础,开征遗赠税将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为我国带来正能量.通过对典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遗赠税制的比较和分析,对我国开征遗赠税制在遵循税收法定原则和税制要素等方面进行借鉴与设计,使税收的开征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一个具有资本、劳动力和能源消费作为投入的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 利用2001—2010年期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检验了中国省际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 并进行了相应政策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各省份的资本增量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减少或者放缓资本投入势在必行, 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乃是大势所趋;劳动力增量能够带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但阻碍了西部等欠发达省份的经济增长, 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仍需加快;能源消费增量有效促进了中国大多数省份的经济增长, 节能政策需谨慎对待或者差别实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论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非"新常态"莫属.新常态实质上是经济运行规则、结构和发展特征等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而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背后的逻辑基础和形成机理的学理性分析是解读新常态主要特征的必然要件,因此,主要从工业化进程、后发赶超和经济转型 3 个维度阐释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形成机制和客观必然性.从经济体的供给面来看,中国经济新常态呈现增长放缓趋势,生产率和增长质量的关键作用愈加凸显,低碳增长模式导引下的结构变动以及创新愈发重要.从经济体的需求面来看,消费支出渐成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步入绿色增长理念导向下消费需求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阶段,步入一个消费需求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催生新的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税制与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关系密切。现行税制在分税收入、税种设计、税式支出、地税体系、税源结构和税收征管上存在有悖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缺陷。为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应当科学划分收入 ,合理设计税种 ,调整税式支出 ,完善地税体系 ,优化税源结构和强化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劳动份额长期在低位徘徊,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产业结构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视角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引入全要素生产率调整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衡量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协同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使用26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