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模因论以模仿为基础,有基因型语言模因和表现型语言模因两种复制和传播方式。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四、六级英语短文写作的要求及特点,该文论证了"背诵"与"模仿"等传统手段在四六级英语写作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这一"马伊琍体"语言范式,近期被转换成各种版本,流行甚广。文章视其为一种强势模因,并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阐释此种语言现象的由来,强势模因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模因变体以及流行动因,以增进人们对语言模因现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从模因论及翻译模因论来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公示语的翻译则可以看成是公示语翻译模因或模因复合体的跨文化复制和传播。公示语翻译模因库(meme—pool),深入探讨其中的公示语翻译模因或模因复合体跨文化复制、传播的表现类型,可以为具体的翻译提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靠复制和传播而生存.从模因论视角,翻译活动是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译者的重要使命即译者解码源语模因及用目的语模因重新编码以传播源语模因在此过程中使得以凸显.文章以模因论及翻译模因论为指导,通过构建汉语公示语模因在翻译活动中的传播路径,尝试分析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翻译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认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两种传播方式同样适用于汉语公示语的英译.译者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对汉语公示语源语模因予以巧妙编码,发挥公示语在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方面应有的功能,更好地为来华外国人士提供各种便利.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传播的模因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通过语言复制和传播,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模因的传播和复制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方式.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网络话语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为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角度。在此将从语言模因论的视角,以幽默类手机短信为语料,分别从词汇、语义、语法和语篇四个层面探究语言模因与其仿体在内容、形式、意义、语法结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的差异而触发的言语幽默的生成,认为语言模因论对言语幽默现象的产生具有较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为研究语言变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语用学视角。这种视角综合了历时和共时研究。认为从本质上来讲语言的变异就是语言模因的变异。但是现有的研究局限于从社会文化视角讨论,认为语言模因复合体的形成是语言模因为了复制和传播而进行的“生存之战”。这些研究忽视了影响语言模因变异发生的一个重要语用因素——语境。语境功能说为研究语境对语言模因变异发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文章试图把语言模因置于语境之中,从语言模因与语境的相互作用来解读语言模因变异的发生,身处语境中的语言模因宿主选择符合语境的语言模因复合体。研究结果认为语境对语言模因的变异具有解释功能和制约功能。  相似文献   

8.
模因被认为是文化的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语言又是模因的载体之一,反过来制约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大众传媒中的流行语是模因的有效载体,它促进了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但也有消极的语言模因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合理利用语言模因论的复制、传播特点和规律去管理媒体语言的使用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作为解释文化发展和进化的新理论,对于解释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了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文化模因现象,并且阐述它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方式和变异过程.通过对模因现象的拓展分析,结合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一般模式,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从模因论的视角看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在同一文化中往往是通过模仿,尤其是语言进行传播.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经过模拟的手段得以丰富,而模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可以把文学翻译看作是异国文化的模因通过语言向本国传播的过程,文化模因的传播过程对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文学翻译中的归化策略是文化模因传播初期的必要阶段,异化翻译是文化模因传播发展的要求,而杂合翻译则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人类语言模因的传递是以基因般的模式进行的。从翻译的角度看,翻译要实现的是一种语言模因跨语言环境的复制和传播,这一过程是由译者对源语语言模因的解码、编码和新的语言模因在目的语中的传播两部分构成的。文章以基因型网络文化用语模因为例,探讨了基因型语言模因的翻译和被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网站标语为研究对象,从模因论的视角揭示了企业网站标语的创作便是语言模因保留、选择、变异的过程,并提出关于企业网站标语中强势模因的构建模式,旨在为企业网站标语的创作提供一些系统性的指导意见,为开拓并完善语言模因研究提供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模因的传播特性,探讨了模因传播过程对翻译的影响,并分析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与模因传播的关系。归化翻译是在译入语文化中找到与源语言文本中相似的模因来帮助读者理解异域模因,适用于文化接触的初期阶段;而异化翻译法是把一种文化及语言中的信息以近乎保持本来面目的方式转换成另一种文化及语言,这样就为后者带来了全新的成分,增加了异质文化的信息。异化翻译法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促进文化之间的融合,可以说异化翻译是模因传播的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模因论是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对文化发展规律进行解释的一种新理论.随着模因论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语言领域研究中.模因论在语言领域的应用不仅有利语言的发展与当代汉语流行语的应用研究,同时在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实践过程中,也有效推动了模因论自身发展.基于模因论的大学生流行语分析对于我国当代汉语流行语的应用研究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通过对模因论的理论概念、表现形式以及特点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大学生模因复制与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希腊经典神话深入到英语语言的方方面面,留给我们众多的词汇,它们流传至今,经久不衰。通过对其作为成功的语言模因的模因学特点进行阐释并在分析语言模因复制传播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作为语言使用者和语言模因的宿主在这些成功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把广告标语翻译成具有自我传播模因效应的语言,有利于抓住读者转瞬即逝的注意力,获得很好的传播效应。从模因论视角对广告标语的翻译进行研究,能充分利用模因效果,让广告标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中的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的复制、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同时对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进行考察.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中英文词语声音、数字、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词名句和电影台词等模因在网络语言中成功地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为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打造网络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5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对象,在构建同一语言模因语料库的前提下,对英语口头输出能力和书面输出能力影响的差异性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并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和访谈表明,构建同一语言模因语料库进行语言输入,对英语口头和书面输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书面输出的影响较口头输出的影响显著。同时在实验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同一语言模因语料库对英语口头输出和书面输出影响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使两者均衡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应用文写作中,应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有效选择语言输入材料,以达到语言模因进行复制和传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角度看,语言模因论对英语语音教学尤其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