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蔡文姬是左贤王的“姬妾”么?──同林干教授商榷阿尔丁夫林干教授在近著《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①(下简称《新论》)一书中,提出蔡文姬是左贤王的“姬妾”说。。从该书《蔡文姬应该归汉,但不是和亲》一节来看,可将他的根据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蔡文姬在左贤王...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框架源于莫斯( Mar-cel Mauss )关于身体技术的论文。其在文中提出,“技术行为、身体行为、巫术-宗教行为作为作用力混合在一起”。换句话说,莫斯认为我们无法在一单一的技术行为中把这些层面分离出来,由此产生的产品反而是那些原本被视为独立行为的一种现实化或者物质化。莫斯写到技术是对包括宗教和巫术在内的某种东西的一个“传统和灵效的行为”。他把技术看成是对主体的身体和思维具有物质性影响的实践。他与休伯特( Hubert )在其关于祭祀的论著中,对此进行了强调。莫斯的灵感主要来自他的朋友葛兰言( Marcel Granet )对道教呼吸术所做的描述,由此提出了一个基于技术上灵效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理论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强调了以下五点:(1)“民族”(nation)是有政治性的,是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形成的。(2)英文nation和ethnicgroup等可表示“民族”含义的词有不少区别:前者所指范围更大,侧重于全体国民,政治性较强;后者所指范围较小,侧重于一国内部的某一部分国民,文化性较强。(3)与第二点相关的是,中文里的“民族”是有层次的:“中华民族”中的“民族”可视为nation;而“汉族”、“苗族”、“回族”等中的“族”则接近于ethnicgroup。(4)不仅在单一民族国家中存在民族主义,而且在多民族(实际为多族体)国家中也存在民族主义。(5)正是因为民族有不同层次,所以民族主义也有不同的表现层面,应全面看待。本文坚持认为,民族主义应被看作是以政治性较强的民族为中心的一套思想、理念、纲领和行动  相似文献   

4.
《月华》与社会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及其文化影响,资产阶级的社会调查理论特别是调查研究方法传入我国。采用近代方法进行社会调查的,首先是一批外籍传教士。最早的是美国教士史密斯,他于1871—1905年在山东传教,对山东农村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并于1899年发表了《中国农村生活》的论著。1917年在北京清华任教的美籍教授狄特莫指导学生在北京西部对195家居民生活费用进行了调查。在美籍教授的指导下,我国近代第一本调查报告《沈家行实况调查》由张锐予在1921年编辑出版。自此,中国社会调查之风盛行一时,中国学…  相似文献   

5.
<正>又到了草长莺飞的季节,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乐园村百草丛中各类中草药漫山遍野地生长着。这让我不由得想念我的表姐夫覃祥官,想起他在春风里采药的模样。覃祥官出生在乐园村,那时乐园村看病难、看病贵,为了让乡亲有病能医,他孜孜不倦地探索,闯出了一条新路——合作医疗。创立全民健康合作医疗制度覃祥官,1933年11月13日出生,195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创办合作医疗制度。以“三个一点”形式:个人积一点(人平一元)、集体挤一点(人平五角)、患者交一点(每副药五分钱挂号费),创立合作医疗基金“155模式”,以“三土”(土医——赤脚医生、土药——中草药、土药房——便民诊所)“四自”(中草药自采、自种、自制、自用),最大程度地降低医疗成本,深受百姓欢迎。  相似文献   

6.
帝国主义在云南藏区的侵略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详实的历史资料,从帝国主义列强在迪庆高原以“传教”为借口进行精神征服,以“游历”为幌子窃取情报,以“考察”为名掠夺资源以及残杀无辜藏族群众等几方面,控诉帝国主义在云南藏区犯下的滔天罪行,揭露帝国主义企图吞噬和瓜分中国藏区的丑恶行径及其制造“西藏独立”、借所谓“人权”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险恶用心,同时也展示了云南藏区人民反帝爱国的悲壮斗争史。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的滇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由中甸、维西和德钦(清代和民国时期称阿墩子,隶属维西)三县组成,有藏族十万余人。这里江河纵横、雪峰林立、湖泊棋布、牛羊成群,素有“百国之乡”①和“世界花园之母”②之称。近年来,纷至沓来迪庆高原的国内外众多游客一致认为,这里就是60余年前美国作家希尔顿笔下的人间净土──香格里拉。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资本主义用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于是,迪庆高原这块圣洁之地,也未能逃脱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  相似文献   

7.
“没有新一代高素质的农民,要实现跨世纪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人大代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志荣(黎族)说,他最关心的就是科教兴国。陈书记十分赞同朱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科教兴国,基础在教育”的观点。他说,本届政府将实施科教兴国战...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08,(11):20-20
“家长宜亲自将“安全套’放进12-15岁孩子的书包里。”在广州市计生局副局长段建华日前“与中学生家长商榷孩子的性、恋、生活观”专题讲座中,他提出了如此代表“性文明时代”的观点。(11月8日,新华网)  相似文献   

9.
苦读增益智能 勤学为治天下─—康熙读书生活述论王明志康熙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勤学苦读,苦苦躬行自身智能开发,并收到显著效果的一位帝王。他在称述著名校勘家何焯(学者称义门先生)时曾说“是固读书种子也”①;其实他本人,这位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正是一颗地地道道...  相似文献   

10.
宁夏,“保卫”枸杞子枸杞是宁夏的“五宝”之一●宁夏市场上的枸杞三分之一是假冒●枸杞产业,宁夏退居老四●“重振河山”的希望在哪里“红(枸杞)、黄(甘草)、蓝(贺兰石)、白(滩羊皮)、黑(发菜)”号称“宁夏五宝”,其中的红宝枸杞被列为宁夏五宝之首,一直是...  相似文献   

11.
华夏先祖伏羲氏──中国龙文化的奠基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先祖伏羲氏──中国龙文化的奠基人李希平引言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关伏羲的故事不少。相传他是出生于甘肃省成纪(今天水市境内)的一位有创世伟绩的神奇人物,当地人尊奉他为华夏族的先祖,俗称“人祖爷”。至今,天水市一带的民众,仍以传统的盛大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藏族的历史典籍中,“霍尔”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民族称谓,但是,不同历史时期所指的民族就有所不同。“霍尔”在汉籍中译作“霍耳”、“互人”、‘猢”等。那么,“霍尔”究竟是指什么民族呢?对此,国内外专家都有考证。有不少学者认为藏籍中之是“胡”的直接音译。例如,任乃强先生说:“Hor恰是汉语胡字之音,今藏族称蒙古人为索波,称其他北方民族皆曰胡刚‘。「苏」罗列赫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说:“西藏的‘伙尔’(Hor)一称就是汉文胡的直接音译。这一名称是汉族对伊朗和突厥——蒙古种族中亚部落的通称”。“我国从事文化人类研究…  相似文献   

13.
谈谈“エ─ト、アノ一、マ一、エ─”的作用与用法袁静文,卜庆霞(中国药科大学)(哲里木畜牧学院)凡是与日本人交谈过或听过日本人谈话的人,都会发现日本人在开始说话和说话过程中,总是时不时地夹杂着“”这些词。日本人把这类表现称之为“”(连接语)。(FILL...  相似文献   

14.
西南少数民族的竹崇拜望平作者与“竹”竹崇拜是一种以竹为表现内容的文化心理。竹崇拜也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一大土著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竹崇拜探源“图腾”(toten)源于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认为某图腾似与本氏族、部落有着亲属关系或其他...  相似文献   

15.
200年前在遥远的欧洲多瑙河畔,有一位青年从中学时代就立志到东方去寻根,到东方回纥的一支“Yoogar”人(即今日裕固族)当中去生活,去为自己民族的族源收集资料。令人遗憾的是他只身踏上寻根的征途后爬山涉水、历经艰辛长达23年,但最终没能到达他梦寐以求的“Yoogar”人当中,而长眠于喜马拉雅山麓。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就是日后成为西方藏学研究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6.
京城学僧     
京城学僧扎西娜措北京德胜门外,热闹的黄守大街。有一条幽静的小巷,中国藏传佛教最高学府──中同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座落在此.一批批藏传佛家弟子在这里苦、学、修行、深造。他们中有的是当地治势显赫的“珠古”(活佛),行的只是默默无闻的“扎巴”(僧人),如今他们...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12,(2):31-31
“三尖”是指天尖(又名湘尖一号)、贞尖(义名号)、生尖(湘又名尖三号)。“三尖”又叫“湘尖茶”,一、二、三号的总称。  相似文献   

18.
“木佬”非“仫佬”──关于仫佬族族称和族源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佬”非“仫佬”──关于仫佬族族称和族源的再认识吴国富(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他佬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地佬族自治县境内,少部分散居在宜州市庆远镇、流河乡、矮山乡、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乡、柳城县古等、忻城县马泅...  相似文献   

19.
魏源史学中的“多民族凝聚”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史学中的“多民族凝聚”倾向任嘉禾魏源(1794—1857)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史学家。众所周知,他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进行之际开始从事史学研究的。在他的各种史学名著中对清廷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和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订立表现出义愤。忧虑和不安;他的史学...  相似文献   

20.
(一)“阿爸,您要我在信中写写高原上的格桑花。格桑花是我们家乡常见的一种花,一般在9月盛开。格桑花非常美丽,五颜六色,花瓣很细,看起来有点像七月菊。格桑花象征着幸福、吉祥如意。”收到女儿松安拉姆的来信,他心目中格桑花的形象变得更加清纯可人了。因为他一直这样认为,女儿松安是盛开在青藏高原上千万朵格桑花中的一朵。他是一位在南方工作的汉族干部,却有一个来自青藏高原东南麓、四J!I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的藏族干女儿。这段联结汉藏两个民族的情缘,是从他看了广州军区《战士报》和《羊城晚报》记者重走长征路采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