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课改课堂的关键环节,这种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接受,所重视。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只追求形式,而不问过程,不求效果等问题。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等弊端,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呢?  相似文献   

2.
远程合作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对一些共同任务与问题进行合作,以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以及培养学生认知领域的高层次技能。本文从远程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加以总结,以便提高远程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远程合作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对一些共同任务与问题进行合作,以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以及培养学生认知领域的高层次技能,本文从远程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加以总结,以便提高远程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呢?1合作学习习惯1.1让学生学会大胆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搭配成3~7人小组,针对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学习、探索、交流、汇报,以达到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熟练地进行技能实践操作,因此适时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去,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和合作等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英语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以及合作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中学如何开展英语合作学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进取精神也有一定的助益。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有目的地组成小组,明确小组任务和个人责任,促使组内成员相互交往和依靠,注重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发挥指导者的领导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在课堂活动,并且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8.
探究式课堂模式下的小组讨论交流用在当处,对于创造高效课堂将会有很不错的效果。可是走进许多的课堂我们常常会发现些这样的体现合作学习的场景:第一种场景,同学们正在研究的问题多数学生独立思考就能解决,老师又安排全班同学小组合作并且讨论;第二种场景,当问题提出后马上就让学生去进行讨论,学生没有时间单独思考问题,讨论进行得相当困难;第三种场景,名义上的讨论变成一个或两个学生在讲,其余的只是听众,盲目听从“优生”的灌输,讨论失去意义。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该怎样避免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如何选择合作时机,如何指导合作,如何指导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职实训课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学习,是传统实训课的重大突破,首先将任务结构和教学方式方法从传统意义上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拓展为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多向交流,通过合理分组,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团体规范,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成分和学生学习的途径等措施,使学生在课堂中最终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学习小组共同交流,协作完成工作任务,通过人际交往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合作互动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任务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然而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它的方式,却忽视了合作学习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互动交流时间短。教师每次只给学生4-5分钟时间交流,如对课文中的对话还未进入状态,老师就叫停下来,时间仓促,讨论不充分,许多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一些问题本来需靠小组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培养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于是与其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加学生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从过去个体与个体的单独竞争式学习中走出来,有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群体创新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新理念,已被一线的教师普遍接受,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发现学习小组构建中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本文中,笔者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从"有效构建学习小组"研究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学习小组有效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至少也得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给予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合作探究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科学构建学习小组,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明确学习目标,引领学生从自主走向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按学习小组把问题进行分配,明确其展示与点评的任务,并重视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与鼓励的策略的构建,努力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至少也得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给予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依据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异质小组中,通过学生和老师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提高个人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教学目的。成功的合作学习必然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其中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互动互助,一方一定要带动另一方的动而且互动双方应有意识、思想、情感上的交流。新课标几乎无处不提到合作学习,在教学建议部分,多次出现合作交流、共同完成、生生互动等字样,看来合作学习研究是课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学会合作”列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也成为了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但是,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有其“形”,而无其“实”。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许多误区和偏差,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为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界掀起一股教育改革的热潮,许多教师都在尝试着运用小组合作的新模式。然而笔者却发现目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形式化、表面化、低效化问题,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合理分组,明确分工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基础;多元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杜娟 《决策探索》2011,(2):67-68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依据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异质小组中,通过学生和老师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提高个人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教学目的。成功的合作学习必然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其中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互动互助,一方一定要带动另一方的动而且互动双方应有意识、思想、情感上的交流。新课标几乎无处不提到合作学习,在教学建议部分,多次出现"合作交流"、"共同完成"、"生生互动"等字样,看来合作学习研究是课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  相似文献   

20.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教学方式之一.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这种教学方式,如何落实语文教学的要求呢?本文结合语文听说能力培养,从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掌握技能、制定目标,讨论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