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怡 《理论界》2013,(1):140-142
"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是张爱玲小说的重要艺术特色,也正是这样一种叙述风格使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张爱玲小说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其小说别具一格的悲凉风格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张爱玲1943年创作的小说采用了"封锁"下爱情的建构与破灭这一情节模式,通过对其人生经历、心理感受、性格特征等因素的糅合,该模式得以形成,成为了张爱玲悲剧决绝的爱情观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邓海燕 《理论界》2006,(4):177-177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界和读者中出现了张爱玲热,这与张爱玲充满传奇色彩的坎坷人生经历有关,也与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痕有关,她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那个病态社会的畸形人生。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小说经历过讲述故事、描写人生和反映某种社会问题的三个阶段,问题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高级形态。清代的讽刺小说,谴责小说,同时又都是问题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问题小说的开山之作,谴责小说是问题小说创作的高潮。清代问题小说创作上的得失,直接影响到今天的小说创作,值得认真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4.
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创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传增 《中州学刊》2005,(4):224-226
"五四"和新时期是我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两个高峰.作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在创作姿态、创作立场、对爱情婚姻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等方面既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又有独到之处.在创作姿态上,她由"五四"时代的"逆女"变为新时期的"孝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她由"五四"女作家将爱情视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转变为对爱情与婚姻本质的思考、对人情人性和女性生命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2001年的中国小说除极少数作品表现出作家别致的想象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外,多数小说延续着上个世纪末的创作趋势,但创作状态从弥散走向清明;现实叙事在直面社会热点与关注普通人生的两端展开,“反腐”小说更有意挖掘复杂人性、关注普通人生的叙事透出诗意的追寻;历史叙事有着文学把握历史的个性特性;爱情婚姻的母题表现出与实际生活的贴近,但此岸的表达却淡化了灵魂、精神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多丽丝·菜辛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莱辛的创作中,女性是她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表现女性命运方面,最负盛名的就是她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小说的女主人公安娜在文学创作、爱情与信仰危机的三重困惑下展现了西方社会中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与人生探索。  相似文献   

7.
台湾女作家三毛是一位本色主义作家,其创作与她的生活,尤其是与她的人生经历紧密关联,存在着某种内在呼应.若依据三毛的人生历程,综观她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她的作品反映出不同的人生内容,也体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而贯穿始终的是她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读者产生了极大的启迪与教育作用.这正是其文学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小说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本文对中国当代爱情题材小说创作进行了历时性考察,认为建国后 17年,“文革” 10年,新时期 20年的爱情题材小说创作分别是雷区、禁区与误区,文章对此分别进行了回顾和评论。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女作家 ,她的小说创作始终沿着个人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独有轨迹发展 ,人类的情感残缺和个体的精神创伤成为她小说创作的独特的表现视角。其作品中的情感残缺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下 ,人们的愚昧、麻木造成人间无爱 ,表现为冷酷和残忍。 2 0世纪 30年代的华北大地 ,广大农民承受着来自封建势力、外来侵略者以及自然环境的三重压迫 ,处在原始的生存状态下 ,充满着动物的悲哀。这是个无爱的世界 ,他们是被情感所放逐的一群人。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 ,王婆为了眼前的麦子可以眼瞅着自己…  相似文献   

10.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浅析池莉小说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关注城市底层市民的庸常生活,表现普通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揭示他们卑下的地位和坎坷的命运,尊重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乐趣,肯定他们的世俗欲望和世俗追求,用各种艺术手段去表现小人物的“烦恼人生”。她的作品被称作是“过日子”小说。本文试从小人物的烦恼、婚姻爱情两方面去分析池莉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承志的小说高奏英雄主义的旋律,制造女性的神话,在坚持不懈地探寻人类心灵家园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以性别歧视为核心的男权意识。这种男权意识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复杂的影响,有时甚至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走入爱情的困境,显示了人生的悖论。  相似文献   

12.
多丽丝·莱辛的文化身份与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丽丝.莱辛具有边缘人与流亡者的文化气质,这一独特的文化身份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她的小说具有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主题意趣与独特文化意象,并致力于对社会边缘阶层的关注,显示出当代知识分子追求精神独立的品格。莱辛小说的创作特点与作家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以及思想情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郑振铎的文物研究、创作研究而言,郑振铎的小说研究并没有受到太多重视。本文试图以郑振铎的战斗精神为切入点,知人论世,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对小说研究的影响,分析郑振铎的小说研究特色,认为郑振铎从事文学研究有着强烈的唤醒民众的目的,肯定了郑振铎对小说界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作家萧红是一个有着自觉的主题意识和强烈的悲剧意识的作家.她自身坎坷曲折的经历使她有了看待生活的独特方式和对人生的独特发现,这既形成她小说悲剧意蕴的重要基础,也与当时的生活现状及审美的时代特征不谋而合,也因此,萧红的小说充满了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5.
在群星灿烂的当代文坛上 ,张洁并不是一颗最耀眼的星星 ,但她是独特的 ,因独特而存在 ,因独特而引人瞩目。这种独特一方面表现在她的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另一方面 ,更主要表现在她的小说创作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尤其是她的作品的审美风格一变再变 ,因此赢得了“最会变脸的作家”的称号。本文试图通过对她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 ,结合她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 ,对其小说审美风格的“独特”及“变化”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喻继红 《江汉论坛》2003,(11):114-117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创作中她始终站在体验者、观察者的立足点上,从理想彼岸的想象回到现实此岸的审视.她的小说,蕴含着一种宽容的审美意识,蕴含着对凡俗人生的深情关注,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中进城的乡下人形象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形成了一种边际性人格.它直接反映在爱情婚姻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情感与功利的冲突,冲突的结果往往导致一场"婚变"事件.新时期小说作家套用我国传统文学的"负心婚变"叙事模式,演绎进城乡下人的爱情婚姻故事,流露出作家的传统文化情结和乡村道德立场,折射出知识者自身价值观上的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8.
顾太清创作的《红楼梦影》是我国现今所见最早的女性创作的小说。小说中所描述的史湘云,坦率真挚,才华卓越,有着种种让人艳羡的特质。她的身世背景与成长经历、卓绝的才情、性格的特质恰似作者顾太清本人。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倾向可以概括为是后现代的现实主义.她以宏大的时代和世界作为创作背景,其笔触几乎涉及20世纪所有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把具有传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同时,她又在其作品中创新性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成为把现实主义内容与后现代主义形式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之所以莱辛能够取得现实主义题材与后现代主义技巧高度统一的成就,在客观上说,与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和20世纪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现代主义文学的式微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有关;在主观上说,则与她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经历和文学经历以及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对她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多丽丝·莱辛自传体小说《金色笔记》是她的代表作,它奠定了莱辛在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与声望,也隐含了莱辛的自我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通过对小说中双性同体思想的实践者——安娜的细致分析,指出莱辛对女性主义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辨证性思维.从更深层面接近莱辛,客观地审视她的创作,深入地了解她的女性主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