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陵监在中国海盐史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通过对海陵监和西溪盐仓史料的梳理,认为海陵监的设立时间应在乾元年间,设立地点在东台西溪,并认为在西溪三相中,晏殊实际上并未在西溪任职过,是前人之误会。  相似文献   

2.
范仲淹在西溪做盐官的时间,众说纷纭;在西溪留下的诗作,传抄略异。修筑捍海堰的时地,说法亦有不同;吕夷简在西溪做盐官的事,或有所疑;晏殊是否在西溪做过盐官,争议更大。本文主要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3.
安丰位于苏北平原中部的东台市,原为海滨,常遭海涛侵袭,初名东淘。宋初西溪(东台前身)盐仓监范仲淹率领民众修成全长143里世称范公堤的捍海堰,从此东淘更名为安丰。明代安丰成为闻名天下的“淮南中十场”盐场之一。安丰镇建成了南北七华里的古街,形成“九坝十三巷七十二庙  相似文献   

4.
萧姝 《社区》2013,(17):18-19
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奔波仕途,屡遭同僚抵牾,甚至他的朋友、同窗、老师对他言事无忌也颇多争议。他人官的推荐人晏殊就曾责备他“好奇邀名”;当朝另一位宰相吕夷简也说他“务名无实”。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咏西溪诗三首西溪解嘲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图。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秋天响亮唯闻鹤,夜海朦胧每见珠。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曾信解嘲无?[注析]①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出仕后有敢言之名。仁宗  相似文献   

6.
淳安县郭村小学坐落在浙皖交界的瀛山脚下,北宋时期,这里创建了著名的“瀛山书院”,与“岳麓书院”、“鹅湖书院”齐名为两宋三大书院。儒学二圣朱熹曾三次莅临“瀛山书院”讲学,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相似文献   

7.
在湖南长沙市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下,有一片古朴典雅的建筑群,这就是为世人所瞩目的“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这里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环境优美,但这里更为珍贵的,却是它闪烁的文化光彩和浓郁的文化气息。这里的每一组院落,每一间房舍,每一块石碑,甚至每一片砖瓦,都深含着隽永的文化品位。岳麓书院的文化应该追溯到唐末五代,那时就有僧人倾慕“儒者之道”在岳麓“割地建屋”办学。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在原基础扩建为书院,初设“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学生甚多,有“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之说;因宋代理学名儒朱熹、张木式来此…  相似文献   

8.
北宋建国以后,为了选拔人才,专重科举,而教育不兴。中期以后,面对内忧外患,一批士大夫纷纷提出变法革新,范仲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他一生勤于教育,兴办学校,创建书院,为统治阶级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并开创了北宋一代兴学之风。范仲淹对我国古代教育所作的责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延安,在我国历史上,曾是“五路襟喉”的边陲重镇,历代不少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都曾在这里写下过闪光的史篇。宋代范中淹便是其中一位。范仲淹,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唐宰相履冰之后。二十七岁举进士。先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后改集庆军节度推官。与欧阳修、韩琦、富弼并为天下“四士”。后因反太后受朝和宰相吕夷简的朋党政策而被贬饶州。  相似文献   

10.
从范仲淹的交游看朋党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党之争并非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更不是“庆历新政”的必然产物和不良后果。朋党,是守旧派强加给改革派的罪名。本文通过考察范仲淹与吕夷简、梅尧臣等人的关系,试图证明:历史现象是复杂的,人物评论也决非可以简单地类分为君子、小人而黑白判然。作为宋儒中开风气之先的领袖人物的范仲淹,“行已有耻”,其交游之道是:唯德是依,见贤必亲;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而不计个人恩怨,这也是他高风亮节人格扭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一、二晏词的历史地位晏殊、晏几道,是北宋初期两位父子词家,世称“二晏”。文学史上盛行“北宋词坛四大开祖”的说法,其代表人物就有晏殊和晏几道。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知学问,十四岁以“神童”荐之于朝,赐进士出身,后官至同平章事,兼枢  相似文献   

12.
"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晏殊是宋代寿词大量创作的始作俑者,晏殊的三十余首寿词主要可以分为寿帝、寿妻、自寿三大类。对于晏殊的寿词,前人的评价大多过低,其实晏殊大量地创作寿词有其深刻的时代和个人因素,他的寿词的文学和文化价值均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黄海之滨,江北苏中,有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城市——东台。 古邑东台,有5000多年历史,清代乾隆年间置县,物产丰饶,历来负有“金东台”美誉。 今日东台,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开放城市,近十年来相继荣获“中国  相似文献   

14.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生于宋太宗赵炅端拱二年(989年)。少年和青年时期,在极度艰苦的境遇中力学成才,二十七岁举进士,进入仕途。先后在地方、朝廷、军队任职,并三遭贬谪。范公一生忧国忧民,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治政、治军的成就,赢得了正直的士大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和信服。我国历史上,北宋庆历三至四年(1043—1044年)出现的一场政治改革,被称为“庆历新政”。它的主持人就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庆历新政”虽然仅仅搞了一年左右,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西线战事而告吹了,然而,这场改革,不仅为后来王安石变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借鉴,同时,范仲淹在这场改革中所显露的丰富的人才思想,还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5.
北宋前期的社会问题和范仲淹的改革主张十一世纪四十年代,即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是北宋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关头。适应建国之初巩固中央集权需要而建立的“内外相制”、“上下相维”的官僚新体制,历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到此已走向了它的反面,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桎梏。事实正如政治改革家范仲淹(989—1052)庆历三年所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简称《十事疏》)中说的:“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关于过分强化中央集权所造成的弊  相似文献   

16.
搭民航早班车去鸭蛋山渡口,遥见晓雾朦胧,青峰叠翠,残月一钩,那具有古典装饰意味的便是定海晓峰岭隧道了.明知此“晓峰”非彼“晓风”,仍禁不住要联想起柳永,联想起千古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意境.过隧道而西是盐仓乡,我小时候就听说那一带海边产盐,盐仓即因此得名.十一世纪的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曾在此处晓峰盐场担任过监官.“晓峰”原为“孝峰”,早先这地方出了孝子,近侧现尚存“孝娘桥”.晓峰,也许是后人附会“晓风残月”而改,或是由于这一带山峰,清新淡雅,以拂晓薄雾笼罩为最美,这些已无从考证.而关于柳永在定海任盐  相似文献   

17.
鲁人  赵济生 《社区》2005,(10):44-47
在重庆市沙坪坝东北部的嘉陵江畔,有一条中外闻名的古街——磁器口。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故有“巴渝风、沙磁雨、红岩魂、陪都情”之说。这里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佛、道、儒教三教并存的九宫庙,有抗战遗址和红岩烈士的活动场所,有川剧清唱,有铁水火龙,有古风犹存的茶馆,有传统手工作坊,有独特的码头文化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饮食三宝。磁器口背靠歌乐山,清水溪、凤凰溪两溪环抱,环境优美,人文荟萃,商贸繁华过…  相似文献   

18.
苗疆书院于清初渐兴,乾嘉“苗变”后快速发展。借此,传统中国成熟的德治原则、“大一统”思想文化和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正统观念和意识形态全面渗入苗疆,并重建“边缘”之地共同的精神信仰,强化各族民众一体的政治与国家认同。相较一般意义上书院的文化指向和教育教化功能,作为“边缘”之地国家化进程的重要一环和表征,苗疆书院始终贯有清晰的“大一统”国家建构逻辑,在清代苗疆社会变迁的具体历史情境中,其政治意蕴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是《欧阳文忠公集》中的一桩公案,案情牵涉范仲淹、吕夷简、欧阳修、富弼、范纯仁等历史名人,甚至引发后世朱熹与周必大之间的一场热烈讨论。在欧阳修撰作《范公神道碑》的过程中,反映了范仲淹与吕夷简的晚年交际,显现出前修先贤处世为人的品格和有宋一代世风士气的淳美,更体现了一代文宗欧阳修写作态度的严肃认真、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20.
晏殊(991—1O55),在人们心目中,历来只是一个钟鸣鼎食的大臣、花团锦簇的宰相,除了留下一部《珠玉词》,政治上毫无建树。其实,这位北宋前期的“太平宰相”不仅本人有一定政绩,更可贵的是在举贤荐能,提携后俊方面拔类超群,比历代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