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中古时代的洛阳,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各地有着与日俱增的人事往来和文化交流。尤其北魏建都洛阳之际的西域各国,曾与这一东方都会进行着稠迭连绵的人际往来。此间洛阳以龙门石窟佛教美术为中心的石刻艺术遗迹中,即展现出诸多西域美术元素的迹象。该文列举龙门石窟北魏装饰艺术造像中包括连珠纹图案、卷草纹图案、火焰纹图样、法筵纹图案和金翅鸟雕像数种美术题材,与洛阳同期世俗石刻艺术中的翼兽、畏兽造像加以考察、介绍,希冀以此文化遗迹为案例,追溯当年西域美术元素通过东西方文化交流浸染汉地的史踪。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苏北海《龟兹千佛洞壁画与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化关系》一文提出了质疑,并就龟兹石窟壁画中的服饰、裸体像与山水动物等三个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商榷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作者关于这些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卷草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完成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从以动物纹为中心向以植物纹为中心的过渡。卷草纹的基本造型以作为主茎的“S”形曲线和作为枝叶的“C”形曲线在主体上相连接的骨架为基础,突出体现了纹样在节奏、对称和比例等构成要素方面的特点,以及由其构成形式所决定的卷草纹的装饰特点。  相似文献   

4.
怀着对壁画的这种仰慕之情,我们来到了克孜尔千佛洞考察并临摹壁画。此次,我们一行12人在新疆龟兹研究院美术研究室郭峰、李佛、张婷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山后区的洞窟壁画,整体的看下来以后,在我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些疑问和联想,也引起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一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与内地其它洞窟相比,风格迥异,魅力独特,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莫高窟第61窟与皇庆寺关系、窟前上层殿堂建筑遗址的时代、供养人画像与题记、壁画内容、绘画风格、西夏、元二代莫高窟营建史实等问题的研究,否定了甬道壁画绘于元代说,详细交代了可能绘于西夏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6.
1977年以来,在甘肃武威西郊、西关一带,先后发现7座西夏火葬墓,出土木板画35幅,为我们了解西夏的社会生活和绘画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对这批木板画与西夏其它艺术形式及中原艺术的对比联系,分析这种独特葬俗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征,这就是其既承袭中原写实画风,也可以找到中亚回鹘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克孜尔壁画作为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的一部分,具有东西方艺术的某些特征。历史时空的转移,对原有的本生壁画起了多少不同的开展作用。本文就克孜尔石窟“本生”壁画产生发展的时空背景作一叙述。  相似文献   

8.
阜新地区发现发掘了辽代契丹族壁画墓,主要有西山村辽墓壁画、辽许王壁画墓、黄家沟辽墓壁画、平顶山辽墓壁画、平安地辽墓壁画、关山萧和家族墓壁画、烧锅营子萧墓壁画、萧图古辞家族墓壁画、木头沟石板壁画墓、马家壁画墓、程沟辽墓壁画,为研究辽代契丹族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当今人们研究辽代社会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佐证。不仅反映了辽代丧葬习俗,而且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反映了辽代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揭示了契丹人汉化与辽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折射出契丹民族精神;展示了契丹民族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9.
阜新地区出土了众多辽墓壁画,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四家子辽墓壁画、平顶山辽墓壁画、平安地辽墓壁画、关山辽萧和墓壁画以及黄家沟辽墓壁画等。这些壁画的内容题材、图像样式和艺术特色突出展现了契丹的民族特色和风俗性,其绘画的风格技法、构图布局充分展现了辽代绘画成熟高超的艺术水平,形象生动地折射出独具特色与魅力的契丹历史文化内涵,涉及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洪洞水神庙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元代山西地区的社会面貌,也折射出元代科学、文化、艺术、生活等诸多历史特征,透过这些壁画我们既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可以分析当时的科学文化发展状况。文章试图通过壁画图像解读元代散乐戏曲文化的发展和桥梁建筑技术的水平,从而进行多学科、交叉性的综合探索性研究,以求能够全景式、多方位地展示元代洪洞水神庙壁画艺术,为研究元代壁画提供可信的图像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阳明洞天考     
阳明洞天是大禹传说道教化的产物,由禹得藏金简玉字之书处——禹穴转化而来。唐贺知章将"阳明洞天"和"禹穴"与禹得藏书的会稽山一盘石(飞来石)结合了起来,认为"阳明洞天"和"禹穴"在飞来石之下。道教洞天并非现实山洞的翻版,而是神仙居住的世界,世俗世界的生灵要发现洞天的存在,需要某种极特殊的机缘,飞来石就是沟通两个世界的一种标识。阳明洞天是以集阳明洞天、禹穴于一身的飞来石为核心的一处谷地,围绕着有26处唐宋石刻的飞来石,东汉道教天师葛玄留有葛仙翁井,南朝宋尚书孔灵产在飞来石旁建道馆,至唐朝改为龙瑞宫。元稹和白居易在此诗歌唱和,五代钱鏐举行过投龙简仪式,王阳明则曾在此筑室养生、读书、讲学。  相似文献   

12.
金庸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山洞意象。对于金庸小说,山洞首先具有一种叙事意义,并通过小说主人公侠客的生命和武功两个重要方面得以具体呈现。山洞的第二重意义是对小说读者的娱乐意义,它是构成审美快感的常用叙事元素。在深层次上,山洞其实是一种道德隐喻,借助小说中作为正义化身的侠客传达出善有善报的道德训诫。在更深层次上,山洞作为道家文化的典型象征符号,是为了解决儒家道德精神对侠客身心的双重伤害而广泛存在于小说文本的。  相似文献   

13.
龙门洞诗话     
龙门洞为道家名山,隐士福地,自然景物壮美秀丽,人文景观神妙奇绝。自元明以来,历代诗家多有题咏,或赞美龙门洞景观的神秀玄险,或表现浮云往来,修炼悟道的仙游人生,或抒发古今变异,世事沧桑的人生感触,或表达赏爱美景,挂冠归隐的情怀意趣,或透示对失意人生,不遇身世的无奈不平。在艺术表现上,常常因景生情,景情交融,虚实相生,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笔法夸张,想象奇特,艺术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极强;造语自然平淡,言近旨远,内蕴深厚,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14.
石窟随佛教产生而产生,随佛教东渐而传入中土,并广泛传播,与本土文化相溶合形成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考察现有石窟造像遗存,可以了解到:石窟中的造像艺术风格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迁的;造像的形象及体态动作、表情、手语,都表达了极为丰富的佛教精神内涵及佛经典籍内容;佛教宗派在历史上的兴衰对石窟的主题内容有极大影响;佛教造像中的服饰、容貌、表情等的变化与佛教本土化过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通过运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洞穴喻"来解析弥漫于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可以看出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反映了对真理的渴求与现实的矛盾、理性发展与宗教信仰的冲突,指出人们要想摆脱孤独,必须走出黑暗的洞穴,摆脱愚昧落后、因循守旧的现状,借助爱和团结的力量,彻底走出孤独的阴影。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阐述教育问题的“洞喻”可以拓展为凝视问题研究的经典文本。在“洞喻”学说里,他通过话语描述了一个特殊的室内环境,并认为这个空间环境内充满复杂的凝视关系。笔者试图通过柏拉图的“洞喻”学说,建立起凝视理论和室内环境设计的关系。这既丰富了柏拉图“洞喻”学说以及凝视理论研究的文本,又有助于室内环境设计理论研究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论庆阳窑洞住宅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阳窑洞住宅是庆阳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萌芽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形成于公元前16世纪前后的商代。庆阳窑洞主要有三种形式:明庄、半明半暗庄和地坑院,包含了黄土高原窑洞的基本形式。陇东窑洞是远古人类"穴居"生活的继承、发展和进化;窑洞具有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地土、经济省工等优点,映射了庆阳古代劳动人民在艰苦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无与伦比的聪明才智;窑洞住宅培育了庆阳古人安土重迁、眷恋故土的情感,表现出浓厚的道教风土观和儒家"长幼有序"的伦理思想;同时也是庆阳远古以来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新吉坪隧道内存在的20多处岩溶溶洞及两处较大溶洞群,提出了对于岩溶发育较浅区采用与仰拱同级别的混凝土回填密实、对于岩溶发育较深区采取钻孔注浆处理及对于填充物较多的溶槽形溶洞进行注浆固结三种针对性处理方案。详细介绍了钻孔注浆施工工艺,为新吉坪隧道隧底溶洞处理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用柏拉图的洞穴理论解读和评论契诃夫的巅峰之作《海鸥》,实质上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分析。柏拉图对于真理的索求在契诃夫的《海鸥》中带有差别性的重现,恰恰反映了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生活的不同理解,是对人类认识世界的严峻处境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用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来解读和评论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文章首先讨论了柏拉图在"洞穴理论"中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分析对于理解和评价<小城畸人>有怎样的帮助,然后论述柏拉图对于真理的探求是如何在<小城畸人>中得以重现的.最后,文章分析了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在创作目的上与"洞穴理论"存在的差异,并通过这种差异探讨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生活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