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文化产业统计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针对文化产业核算范围、文化产业就业统计等方面的问题,在总结联合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伊比利亚美洲关于文化卫星账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分类标准,并充分考虑中国文化产业的特色和发展新动向,提出了构建中国文化卫星账户的总体思路。即剖析了文化产业基本概念、产业分类,构建了中国文化卫星账户整体框架,编制了文化供给表和使用表,较为系统地设计了文化产业就业核心表式,探讨了文化卫星账户编制方法,为中国文化卫星账户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体育卫星账户是以国民经济账户的中心框架为基础,对所有涉及体育的相关活动建立的附属核算体系,它可用于扩充中心框架的分析功能,以便更加系统地厘清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文章首先依据《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界定的体育产业统计范围,基于投入产出表对所有涉及体育的相关活动进行剥离,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中国体育卫星账户;然后,构建价格换算系数以编制可比价体育产业投入产出表;最后,从产业层面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能源统计、能源平衡表和能源账户三者之间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文章主要对三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桥接表这一沟通能源平衡表和能源账户的桥粱和纽带进行了阐述,通过桥接表可以展示能源平衡表和能源账户之间的整体差异.  相似文献   

4.
旅游卫星账户:新旧框架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联合国统计署、世界旅游组织等继2000年发布用于指导各国编制旅游卫星账户的<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以下简称旧框架)后,又于2008年2月发布了<2008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以下的简称新框架).新框架提出了构建旅游卫星账户的新原则及方法.在编制旅游卫星账户的实际工作中,洞悉两个框架的异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旅游消费统计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蓉  吴越 《统计研究》2009,26(12):56-59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世界旅游组织、欧盟统计处和经合发展组织分别于2001年和2008年联合发布了两个版本的《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用于指导各国建立旅游卫星账户、改进各国的旅游统计工作。旅游卫星账户现已成为旅游统计的国际标准。我国的旅游消费统计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导致对旅游业的经济贡献评价不准。本文分析了我国旅游消费统计和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旅游卫星账户与旅游需求信息采集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卫星账户始于测度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现已发展成为既能观察旅游业整体运行情况,又能提供旅游业内部结构信息的有力工具.创建旅游卫星账户对我国旅游统计系统提出了挑战,要求建立全面的旅游卫星账户信息收集体系,加强我国旅游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7.
康蓉 《中国统计》2005,(11):38-39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旅游的经济贡献进行测算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旅游卫星账户(TSA:TourismSatelliteAccount)应运而生。这种方法能够从花费、增加值以及就业等方面测算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2000年3月,联合国统计司、世界旅游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欧洲共同体统计处联合公布了《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标志着旅游统计有了新的国际标准,而旅游统计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加拿大在此领域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它既是最早开展旅游卫星账户研究的国家,也是率先编制全国性和省级及地区级旅游卫星账户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王勇等 《统计研究》2020,37(10):17-28
非营利机构是社会经济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国民账户体系(下文简称“SNA”)(United Nations,2009)并不能完整呈现非营利机构的全貌,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能够弥补中心框架对非营利机构信息展示不全的缺陷。本文首先探讨了联合国2003版和2018版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编制手册在生产范围、活动分类标准及表式框架等方面的更新内容。其次,对目前已经实践编制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国家的编制经验进行总结梳理。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编制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卫星账户是综合兼顾国民账户体系严谨性与核算主题灵活性的产物。海洋生态产品作为衡量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贡献的度量指标,构建海洋生态产品卫星账户是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卫星账户编制的基本原理,系统梳理了海洋生态产品卫星账户的编制思路与框架;构建出海洋生态产品目录清单;识别海洋生态产品“生产者”和“使用者”,并设计出供给使用表;基于供给使用关系,构造海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海洋产业生态化贡献度及海洋生态产业化增加值等指标,并对海洋生态产品卫星账户的编制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能耗统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能源统计现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能源统计,成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设置了能源的基本统计指标并开始编制我国的能源平衡表。到20世纪90年代初,从国家到地方,建立了适应当时需要的相对完善的统计机构和统计指标体系。随着我国能源供应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几次大的统计改革与调整,能源统计工作有所削弱,但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及网络还是基本建立,重点工业能源消耗单位已被纳入重点监测范围,能源统计数据也能较准确地反映重点耗能单位的能耗水平、结构及趋势,为科学制定节能降耗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贾怀勤等 《统计研究》2021,38(12):30-41
数字贸易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也是各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领域。然而,国际社会对数字贸易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直接影响着数字贸易市场拓展和规则制定,数字贸易测度也成为国际贸易统计领域具有挑战性课题。本文在回顾和梳理国际社会关于数字贸易概念和测度方法既有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贸易的“二元三环”概念架构,构建了测度数字贸易规模的指标体系,开发了以“实际数字交付比率”为关键的数字贸易测度法,并使用中国“两化融合”平台数据库的数据,对中国2018—2019 年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进行了试测度。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数字贸易测度研究以及有关部门建立数字贸易统计监测制度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测度问题是信息革命下宏观经济统计面临的新测度挑战,为了准确核算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贡献程度,构建数字经济卫星账户(DESA)是一项较为可行的方案。本文在总结OECD等国际组织及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对数字经济测度及DESA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数字经济的现状,尝试提出中国DESA的整体框架,剖析了DESA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中心框架、核心表式与数据清单,明确了编制数字经济的静态总量指标与直接贡献指标,探讨了DESA的实例编制方法,以期为中国DESA的编制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心框架、卫星账户及其相关扩展问题的研究都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内容,由于三者的研究重点与角度不同,所以,这三部分内容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能互相替代。只有把握住国际上的最新前沿,将中心框架、卫星账户及其相关扩展问题的研究全面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范畴,才能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与实践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至203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考虑未来国内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其变化,本文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三种情景。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可望接近8%左右,中长期内中国经济仍然具有较快增长的潜力;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在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能否发挥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孙秋碧 《统计研究》1999,16(4):60-63
一现代意义的国民经济核算起源于传统的国民收入统计。这一统计活动可上溯到17世纪中叶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所进行的国民收入估算。威廉·配第实质上创立了国民收入的概念,并在1665年进行了实际估算。在《政治算术》中,他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具体计算了...  相似文献   

16.
郑京平 《统计研究》2000,17(4):61-62
总结官方统计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总结近代官方统计事业的发展 ,不包括国际统计事业的发展是不完整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 .配第 (WilliamPetty)16 76年在其《政治算术》(PoliticalArithmetic)中对英、法、荷三国经济实力的比较研究 ;19世纪 50年代 ,由比利时著名统计学家凯特勒 (L .A .J.Quetelet)发起成立的第一个国际统计组织———国际统计大会及相应的活动 ;1885年成立的国际统计学会及其出版物和相应的活动等均属于见诸于文字、形成规模的国际统计开拓性工作。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随…  相似文献   

17.
屈超  张美慧 《统计研究》2015,32(7):74-80
信息与通信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能够准确地核算信息与通信产业的规模以及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完整的信息通信技术(ICT)卫星账户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案。本文梳理了ICT卫星账户的发展脉络,归纳了OECD及其他国际组织对ICT卫星账户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澳大利亚建立ICT卫星账户的经验,为我国ICT卫星账户的创建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贾峭羽 《统计研究》2016,33(5):104-108
2006年以来,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在扩增量、提质量、优结构、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立健全统计体系是记录和承载我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足迹与功绩的系统性工程。本文对国际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的定义、统计定义和范围,统计的历史沿革和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时期统计的改革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许多新情况,经济社会管理产生了许多新需求,经济社会统计的理论、方法和应用要实现创新与发展,以适应新时代、反映新情况、满足新需求,在服务宏观经济决策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以及促进经济学、社会学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统计理论和方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统计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大发展机遇;从创新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统计如何实现创新与发展,以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助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对接国际前沿研究领域;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统计的若干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新经济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服务业核算问题研究、无形资产测度问题研究、全球价值链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2010年8月1日新版《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开始在中国正式实施,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框架从制度上得以确定。本文首先对《制度》所构建的服务贸易统计框架进行介绍,然后通过与《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的比较,找出其与《手册》相关建议的差异之处并结合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