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二元对立概念为起点,阐述了二元对立原则对语言学研究的深远影响,以及二元对立原则在索绪尔后的一些发展,论述了伊泽尔的文本开放性的概念和结构组成。文章将二元对立原则与文本的开放性联系起来,论证了二元对立原则与文本的开放性的关系及其对文本开放性研究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本文的姊妹篇《角色结构:二元还是三元?》中,笔者对结构叙事学家们——尤其是格雷马斯——对叙事作品的行为主体(角色actants)的描述及理论基础结构二元对立原则进行深入检讨,分析了格氏角色范畴切分和描述的不足,尤其是其依赖的二元对立原则的不足,指出,即使在语言学领域,二元对立也不是语言组构的普遍规则,而把这一规则运用到语言学之外的领域——如叙事学研究,其有效性一样极有限度——如果不是更为有限的话.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巴尔特关于语言的“中性化”观念,拉康用以描述象征界主体构成的“能指/所指/能指”三维结构模式,以及各民族文化崇“三”崇“中”的文化惯例与习俗,尤其是叙事作品内在构成与男权社会家庭三维结构的本质性关联等语言学、符号学、文化学和精神分析学的有关思想,提出用三极鼎立模式代替二元对立原则来描述叙事作品(主要是神话、童话、民间传说等古代故事性较强的作品)角色构成的设想,本文正是这一设想实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女作家。其作品风格迥异,其中一大特点就是二元对立结构特征的表现。其处女作品《野草在歌唱》被认为是二战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该作品中存在着鲜明的二元对立结构,探讨这一结构对小说主题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这种对立间接导致了玛丽悲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女性文学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作家和作品,然而综观这些作家作品发现,二元对立的思维始终是她们的一个共性。文章从作品题材、作家立场和文字表达等方面对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二元对立思想进行剖析,指出这一特点对女性文学发展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本细读,重点诠释康拉德如何巧妙地运用二元对立手法构建《黑暗的心》的艺术魅力,彰显小说的力与美,突出作品的复义性及多层次性。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二元对立,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主题性的二元对立及词汇、寓意和人物安排方面的二元对立,通过从各个角度进行对比、对照,揭示现代人的绝望虚无、精神死亡的状况与实质,让读者看到并亲历这次刚果之行,深切感受小说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汉语单复句的边界是模糊的。运用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以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界定单复句是不可取的;运用非二元对立的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区分汉语单复句是可取的。汉语言结构中象似原则与经济原则的竞争是形成汉语大量非典型单复句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7.
二元论是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思想之一,二元论思想也曾多次出现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劳伦斯是英国著名作家,由于他一生思想复杂多变,国内外的文学评论界对他的创作思想众说纷纭。但是如果用哲学的二元论思想分析他的作品,就会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劳伦斯生长在工业革命的大历史背景下,社会变革和家庭背景让他认为:世界是由对立矛盾组成的。在完成自传体作品《儿子与情人》的过程中,通过反思自身经历,他的二元对立观点逐渐形成。但是,随着作家思想的成熟,劳伦斯的二元对立观逐渐转变成为“二元一体”的理论体系,说明作者最终超越了广义二元论的单纯的对立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西王母的神格中,存在着“死亡性”与“永生性”这两种二元对立的内涵。从不同角度追根溯源,分别论述这二者产生的根源,最终证明这看似矛盾的两种内涵在西王母身上得到完美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二元对立统一思想的体现,也是神话仙话化以后,西王母作为道教神仙所反映出的道教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历来以其独特的叙事方法著称.本文从小说的叙述框架和时间安排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了两位叙述者和两种叙述顺序对构建双重叙事框架,推动叙述进程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说明这种框架式叙事结构如何构成小说主题的二元对立,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解读福克纳主要作品中基督教神话模式的反讽运用,以四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二元对立分析作品主 题思想上的多重指涉性和艺术上的诗学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新批评的科学化努力体现在它建立了一整套包括批评对象、批评原则和批评方法在内的批评体系。该流派是站在形式主义立场去追求文学批评的客观性、实证性、精密性乃至模式性的,但其片面性使它并不具有真正的科学性。此外,本文根据该流派的文学本质论就文学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批评派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诸种悖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批评派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之一,在理论建构与实践操作等层面都贡献颇丰。然而,由于该派具有时段较长、学者较多等特质,因此,其文学观念、理论原则、批评范式以及创作实践之间的确暴露出诸种矛盾之处。鉴于此,本文力求基于哲学、历史、社会以及创作等层面,揭示该派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所存在的诸种悖论。  相似文献   

13.
当代若干学院派文学批评家,表面上或有意无意地疏离意识形态或出于话语策略,很少提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话语,但骨子里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总原则。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一个可以包容多种具体批评方法的体系,更是一种吸收、包容、改造、重新应用各种具体批评方法时的原则。160多年来,它正是凭着自身的...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29年在《自己的一间屋》中首次把“双性同体”作为艺术家理想的创作状态提出。从其文学创作与批评中可以看出,这一诗学思想是其在回顾历史、审视现实中男女两性生活处境的差异以及比较男女两性写作的差异时提出来的,它的形成与女性写作传统的追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既是对女性作家也是对男性作家而言的,既是对创作个体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不等于"西化",也不等于"霸权主义化",而是"民族化"与"世界化"的辩证统一。文论话语的"西化"在我国文论话语现代化过程中有一定的功劳。通过对世界文论的发展状况的全面分析,提出必须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调整中西文论话语的错位现象,实现传统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在此基础上,创建适应汉语言发展的全新的现代文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于首次把"双性同体"作为艺术家理想的创作状态提出.从其文学创作与批评中可以看出,这一诗学思想的形成除了与其女性写作传统的追寻相关,它的形成还与其对已有的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个人化创作倾向的批判,非个人化创作的欣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最终沉浸在对未来小说创作理想状态的构想中.它是其在对传统小说创作方式的批评,对现代主义小说成就的评价,以及对未来小说发展方向的预测中提出来的,它既是对女性作家也是对男性作家而言的,既是对创作个体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回眸与展望文艺批评标准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批评标准,是当前文艺界特别是批评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回眸人类文艺批评标准的走向,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拓的文艺批评标准的新纪元,以及我国三代领导人在各自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就可以发现:时代历史真实性、政治思想倾向性和艺术形式完美性,及其三者在评论具体作品中的融合、统一,是21世纪进一步准确把握、灵活运用并丰富发展的批评标准和原则,由它们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8.
读《王小波文集》札记五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王小波批判现实追求艺境的文学倾向为旨归 ,并从创意、手笔、格调、韵律等切入 ,点评其杂文小说的写作特色 ,且对有关的文坛现象做了批评。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用文言文书写的传统文学理论,古代白话文论因其语言的通俗性而更便于人们的理解与应用。然而,文学理论界长期以来对包含了古代白话文论在内的传统文论的批评功能持否定态度,且纳入到高校文学理论的教学中,使得中国传统文论失去了应有的现实价值。本文以古代白话文论的梳理、学术界对古代白话文论的认识,以及古代白话文论在教学中的意义为线索,深入分析以古代白话文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当下意义,并由此揭示古代白话文论于文学理论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下的文化批评是一种人为的选择 ,而非合乎逻辑的自然结果。由于缺乏现实的生存土壤和学理的合法性 ,它正呈现出一种迷失发展方向、偏离文学理论轨道的征候 ,陷于逐渐自我消解的困境。其主要表征是批评的泛化和浮躁、文学经典的边缘化以及批评规则的丧失。中国当下的文化批评实际上是对文学艺术所作的一种非文学形态的研究和评论 ,是社会历史批评的翻版。若不及时调整当下文化批评的发展方向和运行轨道 ,中国文学批评的处境将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