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庄严 《职业》2008,(7):27-27
员工因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等原因而离开用人单位的行为,产生了员工的流动。与之相对应,用人单位针对员工的流动也采取了种种管理措施。在实践中,大量的劳动争议在此过程中发生。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仅存在于员工入职时,也存在于离职时。妥善处理好员工离职问题,对双方都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经常碰到一些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些员工认为自己没有与公司签订竞业限制条款,也没有接受过公司的培训,解除合同可以不打招呼就走人;另有一些员工认为无事情需要交接,也无档案转移等问题,可以不办离职手续.请问: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要求自动离职的员工承担违约责任?员工离职后没有办理离职手续,我们也不予理会,是否有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3.
周斌 《职业》2010,(10)
兼职,是指劳动者同时受雇于两个以上用人单位而从事双重或者多重的有报酬的职业劳动.现行法律对兼职工的相关界定比较模糊,<劳动合同法>虽然承认了兼职劳动关系的客观存在,但对兼职是一种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态度,实践中因兼职引发的劳动争议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4.
周斌 《职业》2010,(4):66-67
兼职,是指劳动者同时受雇于两个以上用人单位而从事双重或者多重的有报酬的职业劳动。现行法律对兼职工的相关界定比较模糊,《劳动合同法》虽然承认了兼职劳动关系的客观存在,但对兼职是一种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态度,实践中因兼职引发的劳动争议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5.
潘家永 《职业》2009,(5):34-34
Q:我是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经常碰到一些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些员工认为自己没有与公司签订竞业限制条款,也没有接受过公司的培训,解除合同可以不打招呼就走人;另有一些员工认为无事情需要交接,也无档案转移等问题,可以不办离职手续。请问: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要求自动离职的员工承担违约责任?员工离职后没有办理离职手续,我们也不予理会,是否有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6.
邵爱国  李锐 《职业》2014,(35):48-48
本文认为,不和谐的劳动关系会导致企业基层员工离职,并恶化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打造和谐劳动关系,有助于控制企业基层员工离职率和缓解企业用工短缺问题。对于打造和谐劳动关系而言,开展有效的班组长培训是一个重要抓手,而要开展有效的班组长培训,则需建构在班组长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吴红玲 《职业》2004,(8):46-47
劳动合同与竞业禁止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雇主)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当前,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流动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或雇主)为了保护自身的权益,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更加注重"竞业禁止"条款(也称竞业避让、竞业限制),以防员工在跳槽时损害单位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2003,(7):42-43
问:我退休在即,与公司发生了关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待遇问题的争议,这属于劳动争议吗?我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答: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执行劳动法规,履行劳动合同以及其他劳动问题所发生的劳动权利、义务方面的纠纷。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是《劳动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等,都属于劳动争议。这里的“保…  相似文献   

9.
梁智 《现代交际》2009,(3):88-9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关系相关领域较之于过去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除了出现了多种用工形式外,对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进行劳动的时间制度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在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新的劳动法律出台并被执行之后,在国家加强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大了对用人单位招工用工、执行劳动标准方面的规制力度,  相似文献   

10.
杜有刚  宋宏伟 《职业》2012,(34):84-85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九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从业期间和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必须遵守劳动合同约定的竞业禁止条款,保守原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其他保密事项,否则,劳动者将承担违约责任,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还要承担赔偿责任.但从法律规定看,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竞业禁止制度的适用进行了严格限制和制约.  相似文献   

11.
荣凤娟 《职业》2008,(2):96-97
<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2款第1项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09,(7):30-30
[案例] 2004年8月9日,江某应聘到某粮油工业公司担任仓库管理员,平时工作表现良好。2006年5月16日,用人单位发布了《员工奖惩管理办法》,对员工代打卡行为做记大过处分罚款500~1000元,并可视具体情况给予降级及降薪处理。2009年2月10日,用人单位又签发了《员工奖惩制度(试行)》,将员工代打卡行为作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之一进行处理。2009年2月22日早晨,江某请同事代打卡,公司知情后于2009年2月24日发出与江桌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江某不服,于2009年3月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提起了仲裁申请。  相似文献   

13.
周斌 《职业》2011,(10):63-65
遣散员工、劳务派遣、女职工“三期”保护,这些劳动关系中的敏感元素,在一个突发事件中聚集到了一起。2月22日.世界500强企业百思买宣布关闭在华全部9家门店,其中包括上海的6家门店,涉及员工近千人。据报道,百思买承诺对离职员工进行“N+1+4”的补偿,  相似文献   

14.
适用《劳动合同法》第82条创设的"二倍工资"规则,应把握其立法本意与"二倍工资"责任的法律属性。在适用时,不宜一味严格遵循条文内容,不宜所有情况下都让用人单位承担"二倍工资"责任。对于劳动者"劳动碰瓷",恶意利用"二倍工资"规则,向用人单位牟取不正当利益时,若用人单位尽到了诚实磋商义务,则无需承担"二倍工资"责任,否则有违立法本意、诚实信用原则,会损害经济效率与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施行已超过一年,期间对其最大的非议就是认为它的施行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其实不然。本文试图从理论推导和实证测算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一方面,《劳动合同法》在增加了用人单位叉务的同时,也赋予了其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可以转化为成本节约;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法》只是对用人单位原本应尽的某些义务进行了重申、强调,增加的也只是企业的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在我国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之一。在当今社会,普遍都会存在用人单位违反该法律法规等各种现象。本文将重点分析《劳动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该法律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7.
梁智 《现代交际》2009,(5):50-52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赋予的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特别是为了规避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采用了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使用由派遣公司派来的员工进行劳动。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既有稳定灵活的劳动关系;另一方面,对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对《劳动合同法》中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期用人单位能够依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交际》2009,(6):34-39
劳动标准有多种不同的形成方式:国家和政府通过制定劳动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来规定劳动标准,这样的标准具有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政府通过发布关于劳动标准的政策性文件,在本行政区域内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而在企业中,劳动者可以通过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与用人单位进一步协商适合本企业的劳动标准,用人单位自身通过内部规章制度在法定标准的基础上来规定本企业的劳动标准叠适用于特定企业及其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