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方法论基础,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框架模型。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其思想基础和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时代性、民族性和人民性,邓小平的辩证思维方法、实践和认识方法、社会历史方法和领导方法构成了邓小平理论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综合考察和评述国外关于发展理论多学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邓小平新发展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条件、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概括性的论述。全文分为三大部分:首先,综合性地考察和评述国外发展理论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其次,对邓小平新发展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内容,作了系统而具体的阐述;再次,对邓小平新发展观的主要特点,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说明。文中贯穿着对邓小平新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巨大历史价值最终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不断地挖掘和显现。邓小平同志通过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对社会主义历史价值的客观认识,逐步形成了其颇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观。其社会主义实践观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实践的基本理论,又把这一理论充分运用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创新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简论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人作为人享有或应该享有的权利,因而也就构成和人类自身伴生,不断为人类反思和探寻的永恒问题。但是,人权概念和人权理论作为人类对于人权的理性认识,则是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权问题,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而为众多学科所研究。但是,人权问题主要是一个具有极大尖锐性和敏感性的政治实践和政治哲学问题。由于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人权问题往往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战场,因而很难在人权概念及其基本内容的认识上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但是,这并不能影响我们依据人权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及相关的著名文献,大致地把握人权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规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揭示思维运作逻辑的视角阐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邓小平建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思维运作逻辑是:实践(实际)——对原有理论的审视——建构新理论——制定理论转化现实的中介——实践(现实)……。新理论对原有观念的超越在于:实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要求和人的活动的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刘示范,李嗣水社会主义社会,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应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基本内容。邓小平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自觉坚持和...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对邓小平关于经济管理的两个基本层面 ,即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和企业自身的管理的构想和实践作了探讨 ,揭示了邓小平这一构想和实践的实质性的、启示性的内容。在这一基础上 ,强调了探讨和研究邓小平的这一构想和实践 ,对进一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发展和发展理论,论述了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基本内容,指出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学说,是关于当代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科学地分析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矛盾学说中的重大贡献和历史局限。邓小平继承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正确思想并加以发展。通过分析认为,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中,毛泽东、邓小平分别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时代课题。几十年来,关于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基本内容,科学价值,历史演化和未来走向的研究,一直颇受学术界的关注,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人,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使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实践达到了新的境界和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环境伦理学的逻辑前提是"自然的内在价值".但自然是被社会和技术所中介了的"自然",因此,必须以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理论为指导,才能真正确立"自然的内在价值"这一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历史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怀疑到靠近、肯定,再到创新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创立、运用唯物史观、实现劳动价值论与唯物史观内在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带领我们走向了历史深处,并通过方法整体性和逻辑整体性的探寻,把握到了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前提。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要提倡实事求是 ,不要提倡本本 ,这是彻底唯物主义的态度。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时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认识论道理 ,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同时也是理论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是一次完成的 ,它接受实践的检验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石 ,紧紧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不断经受实践的考验和锤炼 ,因而它能适应历史条件的变化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在源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跨越”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和把握“世界历史”进程中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形成蕴含着“三个转变”,即:研究视角从国家民族层面到经济社会层面的转变,对俄国革命的预期从外生到内生的转变,以及作为前两个转变的结果,对俄国农村公社的评价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这一内在逻辑转变过程对于探寻和理解“中国道路”有三点方法论启示:一是要注重对社会经济状况的认识和研究,二是要注重对历史环境和具体条件的分析与把握,三是要用“世界历史”眼光看待和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综合考察和评述国外关于发展理论多学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邓小平新发展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条件、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概括性的论述。全文分为三大部分:首先,综合性地考察和评述国外发展理论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其次,对邓小平新发展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内容,作了系统而具体的阐述;再次,对邓小平新发展观的主要特点,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说明。文中贯穿着对邓小平新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科教兴国作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今后我们长期的基本国策 ,其重要性取决于科技本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 ,并非邓小平的主观臆断。本文站在历史和逻辑的起点上 ,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 ,论证了这个观点产生的必然性和内容的科学性 ,及其对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从而内在地阐明了科教兴国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由邓小平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决定的。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有其历史根源,发挥过重大的历史作用,但也有严重的缺陷,必须进行改革。邓小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与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主题论作理论根据,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关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依据,主要是: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设想及其实践,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关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从确定解决方针到初构基本思想,再到主要内容等方面作了概述;关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贡献,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突破;对和平共处原则的成功运用;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及其建设社会主义也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何畏研究员主编的《职业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已由中国人事出版社近期公开出版。该书立足当今实际,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的历史轨迹、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从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的高度阐述和论证了职业道德建设的地位、社会职能、内在结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切实运用典型材料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理论、内容、特点、目标和途径,为促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借鉴和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南。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