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金融监管制度的有效执行依赖于针对监管者行为的激励设计。在中国,与地方官员类似,监管官员的职位升迁也往往由上级选拔决定,即面临政治激励,本文将代表中央金融监管的省级银监局局长与代表地方银行的城商行特征数据进行匹配,考察监管官员的政治激励是否通过影响其监管行为对城商行的信贷投放产生作用。实证分析发现:首先,在资本、资产质量、流动性等监管指标中,资本监管绩效显著影响银监局局长的升迁;其次,银监局局长在政治激励下的监管行为,促使城商行提高资本充足率,进而抑制了其信贷投放;最后,地方政府信贷干预、经济周期、货币政策以及资本市场融资程度等外部环境的不同,也使得银监局局长的监管产生差异化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S-D模型和H-P-S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资本监管和证券公司自营行为的模型,并运用面板数据方法对我国2002~2006年29家证券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资本监管时证券公司自营行为的资本缓冲效应不甚显著.因此,监管当局应该摒弃这种静态的资本监管方法,进而采取基于马科维茨的均值方差和VaR理论的内部模型法和预先承诺法为主的动态资本监管方法,既优化了证券公司的自营行为,又实现了监管当局激励相容监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治理虚假的会计信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事情,它实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中外资本市场的发展实践都表明在治理虚假会计信息的系统工程中,有效的会计监管是其关键的一环。一套有序的、切合中国实际的会计监管体系和制度,必将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发挥高屋建瓴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监管提出一些想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PPP项目中,社会资本的投机行为将损害公众利益,甚至影响项目的成功。因此,有必要建立适当的监督制度,以抑制社会资本的投机行为。但是,监管机制不一定都是有效的,考虑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成本效益及感知偏差,往往会出现激励悖论导致监管无效的可能。因此本文基于前景理论和有限理性假设,引入上级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管机制,构建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博弈收益感知矩阵,并基于该矩阵对博弈双方的行为进行演化博弈分析,为抑制PPP项目社会资本投机行为提出建议。研究表明,上级政府部门参与PPP项目监管对抑制社会资本投机行为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提高项目基本绩效标准参考点、增大项目的惩罚系数和提升上级政府部门监管概率可以达到抑制社会资本投机行为的目的。社会资本努力运营项目的奖励系数、地方政府监管成本和上级政府部门对地方政府的政治绩效惩罚对于抑制社会资本投机行为的作用根据项目初始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根据项目初始条件制定不同的监管策略,将有利于PPP项目监管体系的完善,促进PPP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吕超 《管理科学文摘》2008,(17):174-176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在我国已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监管,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证券市场监管政策时间不一致进行了博弈分析;其次,对证券市场违规行为进行了静态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期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并且在次级债问题上对商业银行做出了新的限制,使得各家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问题上陷入一个不太乐观的境地。银行资本是抵御风险的最后防线,是银行安全运营的保障,因此保持充足的资本是商业银行得以生存和发展,进而维护整个金融体系安全的重要条件。对此,本文将从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入手,分析银行补充资本的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商业银行融资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由于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许多国家均放松了银行监管。然而一旦爆发危机,又加大银行监管,于是银行业监管就陷入了一个“银行竞争力下降—放松监管—银行爆发危机—增强监管—银行竞争力下降—放松监管”的死循环中。本文通过对于中国14家上市银行分析,探求银行是否有监管资本套利行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包含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研究金融冲击下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最优配合问题,并在异质性金融冲击下拓展分析结论。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应关注金融因素,泰勒规则盯住信贷价格优于信贷规模,逆周期资本监管熨平经济波动的效果显著优于顺周期监管;(2)基于"保增长、稳物价、控风险"三重目标,外源性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力度与资本监管强度高低搭配可明显降低福利损失,双高搭配导致福利损失最大化;(3)内源性金融冲击下,福利损失最小化要求资本监管从紧而货币政策具有更大灵活性。本文认为,货币政策须更加关注金融价格波动、同时要加快完善资本监管逆周期调节机制,此外能否准确识别金融冲击来源会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整体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邓静 《决策与信息》2006,(10):56-58
巴塞尔协议体系对银行风险监管的基本规定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该协议设定了资本充足率。通过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银行业监管机关可以加强对商业银行资本及风险资产的监管,也对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有了量的标准。加上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共同构成对外资银行风险性监管的基本规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指出监管者应当制定和利用审慎性法规的要求来控制风险,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信贷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其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监管等。  相似文献   

10.
为政府监管正本清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晖 《决策》2004,(8):42-43
现在,很多行政机构冠之以“监管”,行政许可法主要针对的也是准入监管,城市公用行业市场化和民营化后同样面临着监管制度的建立,面对如此之大的一个“监管市场”,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研究政府监管和参与监管改革的学者来说,理应感到兴奋。但兴奋之余却又深感担忧,因为监管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商品,虽然存在这么巨大的市场需求,但如果制度供给者偷工减料,就难免产  相似文献   

11.
雷霆  周嘉南 《管理科学》2014,27(6):12-26
高管薪酬激励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伴随着中国股权激励机制的推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最终可能影响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利用基于真实数据的混合截面模型预测公司盈余,在此基础上通过GLS模型、OJN模型和GGM模型估算权益资本成本,以股权分置改革后2007年至201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股改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高管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已成为高管内部薪酬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在股权激励作用下,高管内部薪酬差距的扩大增加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与非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国有控股企业中股权激励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的相互作用与权益资本成本敏感性更高。研究结论为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的完善提供重要启示,也为投资者识别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效果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015年,中国股市将全面推行注册制,如何平稳的实现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过渡,保证证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重点在于会计信息的监管。本文分别从注册制的发展,中国的监管体制,现行股市监管现状等分析注册制下监管问题,并对其作出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银行监管如何有效发挥监管效能,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的首要课题。新加坡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金融管理局(MAS)形成了一套高效的银行监管制度。在我国银行业加速开放的今天,研究新加坡的银行监管经验无疑可为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2002-2004年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行业采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对上市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以此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代理变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高管人员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和债务水平之后,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水平与调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高度正相关,表明薪酬激励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个基本诱因;董事会监管机制对于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并不明显,但本文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调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负相关,规模较大的董事会能够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国内银行监管机制逐步国际化,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及监管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探讨了国际资本的演进情况,并从国内银行分析现在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等金融现状,最后提出风险控制管理的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商业银行经营监管制度的形成反思了银行监管现状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制度的缺陷和制度执行的不足,并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外国制度,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资本作为一种风险缓冲剂,具有承担风险、吸收损失、保护银行抵御意外冲击的作用,是保障银行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实施资本监管是保证金融安全的主要手段。本文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工具,从金融安全的角度对金融业资本监管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合乎逻辑的理论结论,为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在于丰富金融监管理论文献的同时,也为指导我国金融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18.
排污权交易系统中政府监管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效监管是发挥排污权交易制度优越性的根本前提.本文通过构建管制者与排污企业之间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在分析排污权交易条件下企业行为特征的基础上,从监管力度、许可证分配、违规处罚结构三方面,对有效实现总量控制目标的最优监管对策进行均衡分析.基于博弈分析结论并针对其不足,利用社会科学计算实验方法,构建基于异质主体的排污权交易实验平台,从动态、有限理性的视角对复杂系统监管策略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实现总量控制的最优机制设计是激励企业守法排放.这并不是单纯地设置更高的惩罚力度,而是需要追求监管水平与处罚力度的统一.整合了许可证价格的动态监管策略能够更加成本有效的确保环境质量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19.
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监管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欧美诸国不断改进制度措施,加强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对科研经费进行全程监管,严格科研经费的核算与控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和成熟的监管机制。世界各国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同国家的科技体制、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密切相关,从总体看,西方多数国家政府对科研经费的监控实行"内部控制+外部监管"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制度变迁、国家控股与股权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代理理论的框架下,基于中国国有企业与制度变迁背景,就经理人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进行分析,并以2001-2006年宣告实施股权激励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改善作用。结果发现,对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实行股权激励能提高公司价值,受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股权激励更能明显增加公司价值。并且,股权分置改革这种制度变迁进一步改进了原有的激励效果。上述研究发现为理解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改善、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