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同一经济过程两个不同侧面的反映。通过相关数据对连云港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连云港市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制定连云港市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发达国家工业化是一种面向市场的自然演进过程,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则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系列发展战略安排.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多年里,中国工业化战略经历了三次路径演变:1953~1978年间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1979~2001年间实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业化均衡发展战略;2002年作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工业化战略的每次路径演变都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服务于工业化发展战略,我国城乡关系逐渐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逐渐被打破,城乡关系不断走向融合。城乡关系演变贯穿其中的发展规律如下:发展方式是影响城乡关系的根本因素;制度安排是影响城乡关系变化的直接因素;市场化改革取向是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化改革向农民赋权是提升城乡发展协调性的重要途径;城乡融合是一个长期、渐进、互动的发展过程。由此提出,新时代下,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在进一步改革创新、城乡统筹和农民权益保护上着力,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城市化和城市文化互动提升路径,在厘定城市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以伦敦、东京为例分析了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化战略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认为,城市文化是历史和现实的产物,是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生动体现;在新媒体时代,城市文化逐步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第一力量,应通过规划规定、政策跟进、项目推动来促进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工业化与城市化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条主旋律。建国后中国依次经历了非城市化的工业化过程 ,弱城市化的工业化过程 ,正在建立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其中关键的环节是通过新型工业化之路 ,建立以现代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和装备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进而拉动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第二次劳动力转移浪潮的持续推进 ,为城市化奠定经济基础。其次 ,城市化进程将有力拉动市场扩张 ,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效市场空间。为此需要加快制度创新 :简化、降低城市设置标准 ,赋予国民以自由迁徙权 ,建立公平公正的人口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滚动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提高城市对主导产业R&D投入 ,关注贫困等。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与城市化均属于资源在空间和产业维度的配置过程,二者通过工业化发生联系.中国的工业化表现为劳动力的非农化,工业产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建立开放条件下工业化内生决定的城市化模型,为计算国际贸易对城市化水平的贡献提供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国际贸易是推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政法文化研究依次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与借鉴前苏联等国家的研究成果、理论联系实践的开创性研究、"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破坏与停止、改革开放之后的恢复与发展等阶段,呈现出研究视角不断转换、范围不断拓宽、方法不断创新的发展态势.政法文化研究的演变轨迹,反映了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政治与司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法系统的功能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法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为廓清新时代政法文化研究的思路、深层触摸政法文化的时代发展脉搏和均衡推进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清晰的历史视野.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认识不断地走向全面和科学有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致经历了以“共同纲领”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发展观,以两个“总路线”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观,以“发展是硬道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观和以“新型工业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这种演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深化和与时俱进的品质,也反映出领导中国60年现代化发展历程的曲折探索。  相似文献   

9.
从增长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寻求新中国70年来的经济增长轨迹。总结其规律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经济增长的数量呈线性增长,改革开放后实现了指数型增长,新时代以来进入稳中求进的中高速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质量方面转向了以经济结构升级为核心的质量追赶,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居民生活水平、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全要素生产率等都呈现出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新中国70年的经验表明,我国经济增长需要转型发展的带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助推、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牵引及科技教育新动力的带动,实现增长理念、增长目标、增长动力、增长政策、增长战略等多方面转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福建城市化水平大大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展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究其原因,直接原因在于城市化演进的特殊性,是在"二元经济结构"强化背景下、在需求与供给不对称条件下、在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脱节情况下、在非市场化方式下推进城市化的;而深层原因则在于结构偏差导致的结构性障碍,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而极大制约了城市化发展.加速推进福建城市化,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偏差的协调.可供选择的路径主要有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带动城市化;加快服务业发展以推动城市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促动城市化.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城市化进程受到了政府与市场的双重调节,在市场作用逐步增强的同时,政府作用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再到逐步放松的轨迹,然而两者未产生良性互动,给人口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命题的论证需要进行国际比较,通过选取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人口城市化情况进行对比,探析今后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以促进这一进程顺利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相似文献   

12.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在改变农村经济基础的同时,必然导致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发生变迁,这种变迁是农村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我国31省市统计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农村妇女的经济、政治和教育地位与农村工业化之间具有正向的互动关系,而农村妇女的生育地位则与农村工业化之间具有负向韵互动关系,其中农村妇女的经济和教育地位与农村工业化的互动力度较大,而农村妇女的政治和生育地位与农村工业化的互动力度较小。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具有重要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的变迁先后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产权合一”、集体化时期的“两权分离”、改革开放以后的“两权分离”和新常态以来的“三权分置”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农地制度变迁都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现实环境约束以及发展战略选择的结果,产权演变存在短期强化和长期分割的相互交织,演变目标则在共时和历时上都呈现多重性特征。未来农地制度的变革应当根据环境约束调整发展战略,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稳步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一个涉及到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现象,国内外各学科的学者对其研究颇多。城市化的作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城市人口的扩张、过度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我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等,都是城市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1994-2011年新疆城市化发展的实际出发,采用熵值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新疆城市化的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结果如下:新疆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且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新疆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过度城市化"的特征;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为服务业,而理想动力为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1949~1971年,1972 ~1989年,1989年至今.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演变的特征主要有:从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入,从单向受动到双向互动,从策略性跟进到战略性建设.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从层次分析法来看,主要是国际体系的变化,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领导人性格和信念的影响三个层次的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嬗变.  相似文献   

17.
高校资助育人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工程,同时是扶贫、促进社会公平、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和必要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资助政策不断发展、完善,表现为资助力度不断提升,育人方式不断改进,工作开展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非义务教育支出的学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资助政策的发展和演变,研究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发展脉络、演进逻辑和经验启示,对我们科学总结其育人经验和成就,不断提升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倡导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将农业合作化作为发展农业经济、改造农村社会的有效路径。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主张通过集体化和工业化来不断丰富农业合作化的具体内涵,以全新形式的农业合作化作为探索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从历史维度考察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发展历程与演变逻辑,对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和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乡二元体制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体制是中国特有的一套综合性社会制度,由为保障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制度安排演变而来.城乡二元体制有效推进了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却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导致中国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变迁及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与一致性的实证分析,论证了城乡二元体制是影响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成都市以统筹城乡改革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案例分析,表明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人口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有助于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最后,针对成都在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提出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共同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化模式的制度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中国成立以来 ,城市化一直走的是一条“小城镇化”道路 ,其最根本  中 国 城 市 化 模 式 的 制 度 成 因            的原因是城乡分割的制度阻碍了城市聚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小城镇化”为城市化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但造成了社会经济效益的严重损失。因此 ,现阶段应理性地选择“大城市化”的主导模式 ,并加快城市化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