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书间道     
《求医不如求己3》中里巴人/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11月份版在《求医不如求己》和《求医不如求己2》两本书里,中里巴人对上天赐予我们人体的经络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用最简单的方法防治各种疑难疾病的办法。而《求医不如求己3》则从壮大先天之本并从根子上保障人们生存质量的角度切入,配以经络奇穴处方和道家、武林诸派中提炼出来的养生祛病精髓,直抵人生病痛的源头,引领人们奠定对身体的莫大自信,荣享心灵涅槃的自在。  相似文献   

2.
<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无友不如己者",<十三经注疏>解为:"言无得以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亦日:"无、毋通,禁止词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据此,学人多解为"不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如杨伯峻<论语译注>、许嘉璐<文白对照十三经>等皆持此说.笔者以为这样解释不够妥当,试加以辩说.首先,这种解释与孔子的思想体系不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仁"就是"爱".  相似文献   

3.
曾昭逸 《社区》2008,(14):14-15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病初,下医治病重”,这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医者三境界。类似的话还有“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不过此为另一范畴,姑且不论。在此之外,从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医者的新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4.
有媒体用"疯狂"来形容近几年声势浩大、火爆异常的健康养生类图书销售市场,《求医不如求己》、《人体使用手册》成为大众健康风靡之作。对生命饱含危机感和高要求的都市人一门心思想从这些书籍中寻找出理论依据来作为日常生活的行动纲领。养生书籍的疯狂畅销和养生明星的风起云涌,其实正契合了老百姓追求健康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己之学"是宋代理学的重要主题,宋代儒者大多以"为己之学"自期.朱子对"为己之学"极为重视,甚至以之作为划分读书人是否为"吾党"的标准.他认为"为己之学"既是学问的目标,也是为学的基本原则.朱子诠解<大学>,其目的就在于将"为己之学"理论化、系统化,并落实在文本中.  相似文献   

6.
在招聘中徒求“完美”之术,就如不练内功徒求招式的完美,不但舍本逐末,而且自欺欺人。与其互相欺骗,不如双方赤裸裸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7.
汪祚民君的博士论文<〈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特来信求序.作为导师,我乐意讲几句话.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焦氏易林>中的己称代词"自"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其中两个特殊的语词现象.通过与各类文献典籍的分析比较,勾勒出副词"徒自"、"还自"的发展演变轨迹,并对副词词尾"自"的发展演变及词尾化的原因作了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重庆市当代文坛现状 几十年来,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在人民心中经久不衰.至今,<红岩>己发行了2000多万册,可见它在群众心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10.
礼书中记录的诗名与今本<诗经>不少对不上号,<肆夏>等组诗<诗经>也未收录.礼经中<大射>、<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涉及正歌和无算乐,四礼都是合乐性质,由享礼、燕礼、陔礼构成.具体地说,飨礼从升歌奏乐开始,然后是燕礼,最后奏<陔>为终礼,表示警示与送别.燕礼又分为规定爵与无算爵,至卒爵以后才是无算乐.<仪礼>产生于战国时期,正歌和无算乐的仪注叙述的文献根据来源为大雅的<既醉>和<行苇>.由这些记录我们知道,诗礼乐在两周期间经过多次补充调整,最后形成现在的<诗经>.正歌和无算乐之说是后人解读之语,二者本随时调整正变,类似于正乐和散乐转换,具有动态特征,而这正是<诗经>编定前的形成与转型的不二法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无友不如己者”的不同英译文予以分析、批评,指出理雅各等汉学家的解释“不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悖仁爱的圣人之道,不符合儒家思想,继而从阐释学视角推出切合孔子原意的解读,即避免谈论朋友不如自己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对人本性的洞察以及对自由的体认和追求,构成了<庄子>①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庄子肯定"物性"而否定人心人性,乃在于他对自由的追求.对于自由,庄子同样有其自身独到的体认,并提出以"吾丧我"的方式去实现."吾丧我"是解读<庄子>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对个体生命存在的独特价值取向是<列子>哲学的生命所在.<列子>哲学形下个体生存重当生之乐,尤重身体之乐;而要得当生之乐,必依人之本性,重生贵己,虚静处世;个体惟顺命安时,虚己顺物,非名去智,方可虚静处世.<列子>哲学这种另类的个体生存方式予现时代个体生存以重要启示.个体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旨归,现时代要实现个体的和谐快乐,个体既要合理享受,又须旷达处世,天人和谐.  相似文献   

14.
"前景化"是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阐释诗歌语言的变异,即对语言规范和传统有目的地偏离.美国著名黑人作家兰斯顿*休斯的<疲惫的哀歌>、<我也> 、<黑人谈河>和<被耽搁的梦想>四首诗歌,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层面集中展示了被"前景化"的文体特征,展现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特色.  相似文献   

15.
<情史>海洋叙事中值得分析和研究的是<焦土妇人>和<海王三>以及与这两篇小说具有内在一致性联系的<鬼国母>和<猩猩>.它们都属于海洋小说中的"岛人繁殖叙事",从这类叙事中,依稀可见古代"海上女儿国抢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及大象出版社<全宋诗订补>二书,搜罗广泛,然因宋朝诗歌迄未编成全集,尚有遗珠.现录一二,求正通人.  相似文献   

17.
论宋翔凤以《公羊》解《论语》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翔凤是清代常州学派的中坚人物,以庄氏真传说<论语>,著<论语说义>.宋氏认为<春秋>微言莫备于<论语>,故<论语>中的"大义"也须从<春秋公羊>中求之.这不但为常州庄氏的<春秋公羊>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是古往今来众多<论语>著述中最别开生面的著作.本文从著作缘起、研究方法、学术特色等方面作了得失评说,阐述了其人其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开篇就宣称此书是"大旨谈情",脂砚斋也在批语中明确指出,<红楼梦>主要是写"情"的,是"一篇尽情文字".<红楼梦>中的"情",主要是指"儿女之情",作者的目的就是"要将儿女之情发泄一二","儿女之情"是"情情"与"情不情"的统一."情情",是指"谁对我有情,我即对谁有情."是对爱情的专一,情之所钟,一往情深;"情不情"是指对所有人和物都付诸真情,是一种博爱精神.<红楼梦>中的"情"又是一种悲情,揭示的是作者"情"的破灭、审美理想幻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文章据<论语>、<孟子>、<苟子>原典,从好学之学、为己之学、志道之学三个角度,分析、论证早期儒家治学的特点及依据,提出儒家治学宗旨为大学的论点,希望为认识儒家治学特点,提供一个初步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损益思想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上帝观念"、"天命思想",包括损人益天与损天益人两个重要阶段.从损益思想角度考察,<易传>与<老子>有相似的一面,都重视"反"的功能和作用,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关系.但<易传>思想明显有进一步的成熟与发展.<易传>在解<损>、<益>两卦时,<彖辞>侧重上下,<象辞>侧重己人、过善,从而将<老子>、<论语>等所探讨的天人之间的损益观念,吸收融会并进一步具体化起来,更加突出修养论.随着后世学术史的演进,<易传>与<老子>的相互结合与分辨形成了新的思想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