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15—1924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张申府哲学思想的形成期。张申府哲学思想与新文化运动有着双重的联系:一方面,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其思想经历了从倡导"科学"、"民主"到主张"社会主义"的转变;另一方面,他以"纯客观主义"倡导"科学",以"新教育"与"自由"倡导"民主",以"中国改造"倡导"社会主义",对新文化运动的展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青年》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到第一次大革命期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新青年》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回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进攻,促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开始结合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的《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倡导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主义旧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这一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孔学儒教,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发展了中国民主主义的思想,促进了中国民主主义力量的增长。正值新文化运动逐步深入开展之际,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由于陈独秀迷恋西方资产阶  相似文献   

3.
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和试图贯通中西文化是张申府思想的基本特点,也是其女权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男女平等和性自由出发,张申府对于传统婚姻和家庭及其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倡导妇女的各种基本权利,主张从男女交往自由和婚姻家庭制度改革入手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造。注重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合,融汇科学、逻辑和传统,不遗余力地强调妇女的现代意识自觉,构成了张申府女权主义思想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通常被认为是由新文化运动开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被进步知识分子宣传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顾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及影响,对于认清当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现代哲学家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信徒,张申府创造性地总结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唯物辨证法的精髓就是实而活,并有意地以中国哲学充实、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能够为更多的中国人所接受和运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术层面的中国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张申府主张对各种优秀文化采取以我为主、辩证综合的方法,切实地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使得张申府的辩证唯物观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传播效果上,都切实地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申府先生既能有如此的理论自觉。不但难能可贵,也为我们当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恽代英先后主办?主编或编辑了《道枢》《光华学报》《武汉星期评论》《中国青年》《新建设》《平民之友》《红旗》等刊物? 他主张将宣传群众作为刊物的中心任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渠道;主张刊物着眼于研究现实问题,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主张刊物积极引导人们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在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鼓励学术争鸣和提倡有趣问题之研究,有利于激发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强调在办刊过程中努力吸收读者意见,拉近了刊物与读者的距离,有利于读者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恽代英还亲自为所办刊物撰稿,既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纠正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批驳了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自由和幸福贡献出了全部心血;他在解放人、富裕人和发展人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学思想。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对中国社会的巨大贡献。深入研究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改造社是"五四"运动以后,在江西出现的开展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组织。从改造社创立背景、创建过程、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活动等方面的分析表明,改造社是江西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坚力量,改造社的贡献,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江西的早期传播与革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是因为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启蒙。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先进知识分子的革命热情。他们通过创办报刊,组织社团,深入人民群众中去,积极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提供了宝贵财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带来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我国知识分子阶层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青年摆脱了旧的范畴,迅速地走上了崭新的阶段,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鲁迅原是封建社会的“叛臣逆子”,辛亥革命前他读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从而接受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鲁迅的思想有所触动,但他的世界观还是以进化论为核  相似文献   

11.
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上的艾思奇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驱,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的先河,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端和基础。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倡导者、实践者,对毛泽东著作的研究、诠释和宣传作出杰出的贡献,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受约翰·密尔《论自由》的影响相当大,《论自由》是胡适自由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五四时期的胡适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借个人主义、个性主义来冲击中国传统的家族主义;中晚年的胡适则极力强调容忍与自由的关系,认为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不可否认,胡适不同时期的思想中都存在《论自由》的影子,都受到《论自由》的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95年前 ,蔡元培先生以“循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成就北大精神。新文化运动荡涤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腐朽 ,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凝铸了中国当代学术的基石。 2 5年前《社会科学研究》创刊 ,活跃起来的学术氛围给她注入了源头活水 ,人杰地灵的巴蜀为她的成长营造了深厚的土壤 ,加之学人们乐意以深情与智慧培植学术这棵常青树 ,《社会科学研究》得以跨越式地发展 ,并在林林总总的学术刊物中站住了脚跟。创刊 2 5年来 ,《社会科学研究》致力于推出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作品 ,为推进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4.
既要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又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 ,是当前思想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响应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号召 ,编写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一书 ,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 ,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一书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主线 ,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五个历史阶段 ,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申府文集》于2005年1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它的出版对我们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以及学术文化诸多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正如张岱年先生在该文集的《序》中所说:“张申府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1993年中国文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哲学上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吸收了前人与同时代人的优秀思想成果,概括了集体奋斗的智慧,写成了《实践论》与《矛盾论》这两部光辉的哲学著作,从认识论和辩证法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宝贵的理论贡献。研究这些理论贡献并从中获得启迪,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受惠者,也是贡献者。他在五四前期广泛阅读新文化报刊,接受新思想的启蒙;在五四后期则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多方面的重要贡献,而这些贡献至今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在纪念瞿秋白百年诞辰和迎接五四运动80周年的时候,总结瞿秋白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是很有意义的。一1919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过后,瞿秋白与友人创办《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新思想,研究新问题,投入蓬勃发展的新文化运动。当时,新文化运动面临新的发展关头,出现“提高”与“普及”两…  相似文献   

18.
张申府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一生发表了许多关于哲 学、政治、社会、人生的文章,对当时社会进步思想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今将他散见于 报端杂志的文章汇编为《张申府文集》,由河北人民出版社付梓出版,对于人们了解中国学术史和政治史是很有意 义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的国家,自古以来出现了无数的著名文学家、翻译家。作为20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在推行文学革命的过程中胡适大力提倡西方文学名著的翻译,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翻译思想。在此对胡适的文学翻译成就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指出胡适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通过他的文学翻译主张和作品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怎么办?》中揭开了打着“批评自由”幌子修正主义真面目,批判了“经济派”的种种错误观点,通过论战的形式避免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动摇和混乱,维护党内的思想统一和组织健康。列宁在《怎么办?》中阐述了关于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作原则,同时强化革命理论的灌输、加强宣传组织的建设、创办“全俄政治报”等开展党的意识形态宣传的工作举措。列宁提出的关于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理论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巨大贡献,也为新时代党开展理论宣传工作提供了理论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