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曹化 《学术探索》2013,(1):104-108
如何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理念和措施,创新与完善我国反腐败的法律体系和相关机制,是我国法学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历来重视腐败犯罪,在打击腐败犯罪方面积累了许多有效经验。但是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比,我国依然需要修改腐败犯罪刑事法律,进一步跟进和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国际反腐败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在各国加强反腐败工作的同时,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在反腐败领域的合作,建立起反腐败合作机制,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腐败现象。《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为国际反腐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并将促进各国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抑制腐败毒瘤的滋长和蔓延。  相似文献   

3.
胡铭 《学术探索》2005,(1):96-99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反腐败领域的第一个重要公约,加入和实施该公约对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必将产生深远影响。该公约的签署揭开了反腐败领域的国际执法合作的新篇章,这为我们的反腐败斗争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路径,即集世界各国之力共同打击腐败这一人类公敌。适时调整我们的刑事司法制度,适应公约的要求,加大反腐败国际执法合作的力度,让贪官污吏真正无处可逃,是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法》中的腐败犯罪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有关腐败犯罪某些问题的规定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存在差异。为了更有效地打击腐败犯罪,推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我国的实施,应对《刑法》规定的腐败犯罪主体、死刑及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5.
洗钱与各种腐败相勾结,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并迅速蔓延至全球,应势而生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将犯罪所得的洗钱行为明确规定为可定罪的腐败行为。我国现行的反洗钱法制建设存在诸多缺陷,严重制约了反洗钱行动的成效。作为《公约》的缔约国和批准国,我国应按照该《公约》规定完善反洗钱法制建设,切实推进《反洗钱法》的具体实施,完善相关的刑事立法和金融立法,并加强反洗钱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
腐败资产追回机制研究 --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犯罪已成为许多国家共同关注的一种国际公害,伴随腐败犯罪分子的外逃,有大量腐败资产被转移出境,如何追回这些被转移的腐败资产就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重点和难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构筑了腐败资产的追回机制,为各国追回腐败资产提供了国际法意义上的依据和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7.
商业贿赂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亟须解决的全球性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国际社会通过国际法律合作治理商业贿赂新的里程碑。我国作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约国,按照公约的规定治理商业贿赂,不仅是我国履行公约义务的责任,也是高效而有力地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必然要求。按照公约的规定治理商业贿赂,还将有效促进反腐败领域国际法治与中国法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最近,《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出台,主旨是在不放松惩治腐败的同时,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基本思想,并以大量的条文,把预防腐败的工作思路放在了《公约》的显要位置。看来,预防腐败已成了当今世界的一个共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国际腐败正由单一性状向多元性状发展,严重破坏了国际间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国际商业贿赂问题,不仅被《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国际公约所禁止,还被如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等世界各国国内立法所规制。作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国,我国在2011年2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增设了"对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该条款的设立与国际公约有机结合,有效遏制了我国国内的国际商业贿赂行为。然而,由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我国的立法与国外法律条款仍有差距,司法实践中也常遇到犯罪认定、犯罪构成及其界定等相关问题。因此,借鉴国外典型立法,完善我国对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的相关立法,仍是我国司法界之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理念和措施,创新与完善我国反腐败的法律体系和相关机制,是我国法学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应明确建立健全预防犯罪、注重实效、加强国际间合作的反腐败法律制度的总体指导思想,并从完善刑事立法方面加大对腐败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通过健全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等相关措施,构建立体反腐败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校园廉政文化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成才规律,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法治视野下,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成为主流话题。为惩治与预防腐败,我国刑事法治已几度修订与完善,但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比,仍存一些差距。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反腐,我国刑事立法需加大力度,并不断完善,尤其应尽快实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设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既被认为是抑制腐败的有效手段,也被认为是滋生腐败的新来源。韩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民营化与反腐败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公共资源市场化手段治理腐败的经验与教训。回顾韩国利用公共资源市场化治理腐败的历程,不难看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可能遏制腐败,也有可能为腐败带来更多的滋生空间。而其中的要义在于,唯有真正的市场化,即通过市场化改革,以公开、平等和自由的竞争方式配置公共资源,才能成为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利器。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权力腐败现象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是一项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权力腐败现象已不容忽视,并呈现其独有的特点。如何就高校权力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从而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就业歧视:基本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由此而引出了题为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平等的课题研究。课题组以浙江、河南、四川、新疆四省(自治区)为调查样本,通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定量研究,对中国当前的就业歧视状况作出了一些基本判断:在中国就业歧视问题是严重的;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对就业歧视的判断是有差异的,但差异并不大;绝大多数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给出的不录用的理由是不公平的,是对求职者的歧视;绝大多数就业歧视的受害者在歧视事件发生后并没有采取行动表示他们的抗议;在中国,年龄歧视、文凭歧视、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和健康歧视既严重又普遍,身高歧视、相貌歧视和户口歧视严重但不普遍,地域歧视和民族歧视普遍但不严重,姓名歧视和属相歧视则不严重也不普遍;就社会政策而言,目前迫切解决的就业歧视问题是:年龄歧视、文凭歧视、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和健康歧视。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的反腐败措施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腐倡廉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突出任务,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的反腐败措施以及预防 腐败的成功经验,加快反腐败立法的步伐,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加大腐败者的"腐败"成本来扼制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