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权与私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刚 《决策探索》2005,(10):11-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民自由意志支配的空间不断扩展,私权观念不断增强,同时,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也不断显现,需要公权进行协调和处理,再加上社会发展、城市扩建中公用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常导致公权与私权的冲突.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因此.如何挤词好公权与私权的关系,有效地制约公权以打造法治政府,切实维护私权以实现公平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公权与私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敏  顾颖 《领导文萃》2006,(1):41-44
随着利益分化的加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渐趋激烈。正视博弈,建立一个充分包容博弈的弹性框架,对博弈进行有效规范,使博弈朝着兴利除弊的方向发展,在当下已是刻不容缓。江平:公权私权冲突是利益博弈的主题著名法学家江平把利益冲突分解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私权跟私权的冲突。第二个层面是公权跟公权的冲突。第三个层面是公权跟私权的冲突。他认为,私权跟私权的冲突不可怕,只要有一个公正的法院就足以解决。公权跟公权的冲突后果很严重,在一些国家甚至闹到民族分裂的地步。但在中国这种冲突也不可怕,因为有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只有最…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从公权与私权之间的相互侵犯方面展开论述,阐述公权与私权平衡的现实意义以及公权与私权平衡的法律规定来阐述了公权与私权平衡的重要性,探索了我国公权与私权平衡制度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各国法治化的推动都以法制建设为物质前提,然而法制建设的根本则是在于公民的权利,也即公民法定的权利。公权的运行确是为保护私权,但是有学者认为,限制公权则是对私权的削弱,对于这一矛盾以及现实法制中对公权的限制孰好孰坏,笔者将在本文中从法理学的角度、从公权与私权的区别、辩证关系等方面聊以浅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随着中国法治进程的加快,权利冲突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中隐私权与知情权就是一对相互冲突的权利,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民事权利,知情权是一种积极的兼具公权与私权双重性质的权利,如此相对消极被动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两者冲突的立法近在眉睫,如何解决两者的冲突就成为本文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魅力/变革型领导理论一直是最活跃的领导研究领域之一,理论界有美化魅力/变革型领导的倾向,将其作为"有效领导"的代名词。事实却是,魅力领导存在阴暗面,可能会对组织和下属的长远发展构成危害。尽管有国外少数几位知名领导学家呼吁对公/私权魅力领导的区分,但仍然没有引起重视。本研究在区分魅力领导的"公权"、"私权"动机之框架基础上,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探索了组织中公权和私权魅力领导对下属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基于388名领导和下属的配对样本,研究发现公权魅力领导能够促进下属的内部动机,而私权魅力领导削弱了下属的内部动机,下属内部动机分别中介了公权魅力领导和私权魅力领导与下属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工作自主性加强了公权魅力领导与下属内部动机之间的关系,工作自主性越高,公权魅力领导与下属内部动机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强。  相似文献   

7.
民行检察权是检察权中诉讼监督权的一部分,体现的是检察权对审判权的监督,是一种公权对另一种公权的制约。但是民事权利又是一种私权,当事人意思自治为核心,在办理民行申诉案件中,如何把握协调民行检察监督中公权与私权的关系,即民行检察权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关系,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领导者信息权力包括信息公权和信息私权两个类型,二者在基础内涵、核心要义、运用策略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领导者从系统上把握这两种信息权力的运用策略,能够进一步充实个人的管理理念和提高其领导水平,对于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领导者在运用信息公权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高时效与高精度相统一、覆盖广与了解深相统一、引进来与输出去相统一等几个基本原则。领导者运用信息私权,要精确定位信息私权覆盖对象,灵活把握信息私权润滑艺术,合理掌控信息私权运用时机。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知识产权"是一个"外来物",其性质的界定可分为私权和公权。认为知识产权在性质上属于私权,为大多数学者和专家所认可,是主流观点。WTO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前言中开宗明义指出,“知识产权是私权”,并且被WTO的150多个成员国所认可,可以说是知识产权领域的基本共识。在WTO的官方网站上,对知识产权的描述是从一种间接指引的角度出发的,  相似文献   

10.
腐败的经济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的问题,似乎在我国社会中成了个难以克服的痼疾,也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一大话题。反腐倡廉反复搞,似乎成效不大,因此我想现在也该针对腐败产生的原因,对腐败与防腐败的问题多作些经济学的分析,以便找到更有效的对策。腐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不在于当事人品德的好坏、水平的高低,而在于规定着人们行为方式的那一系列体制。所谓腐败,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若是利用“公权”谋公利,那是理所应当的,公权本身就是为了公利而设计出来的;若是以“私权”谋私利,不说是天经地义,也是合理合法的;若是以私权…  相似文献   

11.
邓娟  刘路 《决策与信息》2009,(1):120-121
在研究行政赔偿制度的历史轨迹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其实是公权与私权的较量与博弈。在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发展形成大致也经历了五个阶段,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赔偿制度和大陆的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的出台,我国行政赔偿制度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2.
张海亮 《经营管理者》2009,(23):240-240
股东派生诉讼中前置程序的设计主要是避免司法权力过分干涉公司自治权,从而在公权与私权之间设置一个缓冲带。然而,由于我国《公司法》第152条在程序以及实体规定上都存在着不足,本文拟就前置程序中相关问题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本土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视野     
<正>用法治建设新思维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新时期法治建设提出了全新的、科学的、完整的系统规划,也为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根本方向和路径。"约束公权、保障私权"是现代法治的精髓,我们需要对公共权力的运行流程,认真分析研究,从而找到精准控权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未来30年应该建立这样一种目标,具体来讲我觉得经济上进一步自由化、市场化。政府大量的权力应该废除,就是说把政府局限在公权的范围内,不应该侵害私权。我们要实行的变革阻力在哪?大家普遍认为是既得利益阻挠,但历史上好多伟大的变革,都是既得利益者领导的。既得利  相似文献   

15.
"公权推动→私权激励→社会权维护"共同构成农业知识产权绩效的战略和现实意义的逻辑起点。国外研究更深入和细化其经济、社会、福利绩效乃至伦理影响和责任意义,而国内仅较多关注其直接经济利益绩效。借鉴国外,从异质化的选取和延伸、方法和深度、研究对象的宽度及其平衡三方面给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公权寻租呈现腐败人数增多、横跨领域广泛、涉案金额巨大、贪腐操作更趋于隐蔽、利益分赃程序化和不断恶化地方政治生态等特点与趋势。从社会交换的视角来看,公权寻租利益链的形成是战略资源垄断、制度塌方、权力市场化、社会疏离、组织失控等众多因素交织的结果。阻断公权寻租遏制腐败必须采取综合思路:减少战略资源垄断机会、净化亲缘环境与中介、增加替代资源发展社会资本、增强官员抵抗诱惑能力、增加公权寻租成本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法进程中范式认识上的不足影响着我国民法现代化的良性发展。解决民法现代化问题及纠正范式的首要任务之一在于厘清民法的价值目标。民法作为部门法,其核心价值目标应界定为私权自治,探讨民法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关注私权自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法进程中范式认识上的不足影响着我国民法现代化的良性发展。解决民法现代化问题及纠正范式的首要任务之一在于厘清民法的价值目标。民法作为部门法,其核心价值目标应界定为私权自治,探讨民法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关注私权自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所谓舆论监督,主要是指新闻媒体的监督,新闻媒体是舆论载体。监督对象表现为人,实质却是公权。谁拥有公权,行使公权,谁就要接受监督。一旦他们放弃了公权,不再行使公权,也就没有监督的必要了。  相似文献   

20.
正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最重要的法律原则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只要不违法,农民可以用全部智慧和勇气来建设新农村;政府保障农民建设新农村,首先就要保障"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的忠实实施。首先,尊重和保障私权是公权的责任,也是政府的义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主权者,在自己的国家具有行使自己权利的自由,除遵守法律外,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意。其次,"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能得到充分的实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