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书院藏书是中国古代三大藏书系统之一.与另两大藏书系统相比,书院藏书无论是从收藏图书的来源、规模和特色而言,还是从藏书管理体系及服务原则而论,在中国文化史、藏书史以及图书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有效借鉴书院藏书的优势特长,重视藏书建设和图书管理,扩大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深化为读者服务,必将推动现代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明代书院藏书虽然并无盛势,但一些特色和创新之处,多有肯定的地方,在我国古代书院藏书史上也值得称道.明代书院藏书规模虽小,但地域分布广泛,藏书多注重实用,书院刻书以丰富藏书,编制院藏书目,等等,都对推进藏书事业的发展极为有利.明代书院藏书管理制度日趋成熟,出现了较为正规的图书管理条例,涉及图书的收藏、修正、保管、借阅等方面,确保了书院藏书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化分析的方法,探讨私家藏书与北朝学术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公共图书因战乱等原因遭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下,私家藏书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而藏书之地也成为学者之间进行学术交流互动的场所;对私家所藏典籍的研读也直接导致有关学术著作的产生。而且,私家藏书对公共图书的恢复和整理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明代宗室藏书文化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室藏书在明代藏书体系中是一个独特、完整的文化现象。有明一代,几乎所有的宗室藩府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藏书活动,图书总体藏量颇具规模。宗室们由藏书到刻书再到著书,不仅系统完备,而且特点突出:宗室藏书分布的地域广阔,所藏书目种类众多且保存了大量的优秀"禁书",刻书事业持续时间长久,创作和著述艺术价值高、实用价值大。之所以能够开创如此的文化盛事,在于明代整体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宗室特殊的政治生态,优厚的经济待遇及良好的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各个专业涵盖的图书分类界定专业图书范围,由图书馆自动管理系统得到的统计数据,演算藏书比、流通率、流通比、馆藏比、需求率等关联数据,构建专业特征分布一览表和图书利用状况一览表,分析专业藏书分布和馆藏图书利用效果,从中掌握读者阅读倾向,找出藏书建设思路,并阐述了加强数据统计工作对于优化藏书结构、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论图书馆采访工作中“保品种,减复本”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藏书建设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图书馆界提出了"保品种,减复本"的原则."保品种,减复本"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我们现在过分地强调"保品种,减复本"造成不能满足大部分读者的需求,而忽视了藏书建设实用性这一基本原则.应根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种类图书的复本和品种.保品种应该保那些高质量图书的品种,一般质量品种图书的入藏会降低馆藏质量.复本太低使本来很少的新书,有的相当一部分不能流通,使图书馆的流通功能萎缩,地位下降.要适当增加一些图书的复本量.  相似文献   

7.
古代藏书,是指我国古代社会公私系统收藏图书、整理图书、利用藏书活动的总称。依据上述定义,我国古代藏书可粗分为公藏和私藏两大系统。根据藏书职能的分工和藏书管理范围的划分,或根据藏书所有者和藏书内容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官府藏书……  相似文献   

8.
刘晓娥 《云梦学刊》2011,32(2):153-155
丰湖书藏践行是梁鼎芬藏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绪年间,惠州地处东鄙,学风未开。为了改变现状,梁鼎芬力主建立书藏。出于有效配合书院教学内容的目的,丰湖书藏藏书特点有二:第一,藏守量大;第二,藏书种类单一。丰湖书藏的出现为广东惠州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的分类级次及检索级次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 ,把图书馆藏书予以一一揭示 ,并分门别类地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手段 ,对图书进行分类后 ,才能对藏书实行分类排架和编制图书分类目录  相似文献   

10.
建馆已有85年历史的湖北省图书馆,近年来藏书补充量锐减,1982年入藏的新书刊资料为18.35万册,之后逐年减少,至去年仅为3万余册。在入藏册数锐减的同时,品种也随之减少。以普通中文图书为例,已由1982年的14830种减到1988年的10360种,减少30%。每种图书的复本数亦由1982年的7册降至去年的1.7册至2册。 藏书补充数量逐年滑坡,已严重影响到为读者服务工作和保存文献任务的完成。 据分析,造成上述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书刊大幅度提价和购书经费增长缓慢。中文普通图书,1988年的平均单价为1982年的302%,比1987年提价123%,至于外文书刊和中文古籍提价的幅度就更大。与此同时,购书经费的增长却与书刊提价形成强烈的反差、甚至“倒挂”。 为解决这个问题,湖北省财政厅和文化厅也多次给予年终追拨经费和专项补贴。图  相似文献   

11.
张蓓蓓 《云梦学刊》2010,31(1):92-94
梁元帝萧绎是南朝最著名的藏书家,生前累计聚书约十四万卷。他在位期间,梁秘书省、文德殿及东宫藏书之富,可以说是空前的,并且其藏书兼具多、广、善三个特点。萧绎所著《金楼子·著书》篇实系其为自著或命人代撰之书所开列的一篇目录。这篇目录对于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萧绎的文献学成就还体现在对古籍的校勘、考证及注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书装史研究成果有近百种,其中最集中的是图书装帧形式,视角较为独特、新颖的,有文化、对现实的影响、装帧与时代的关联等。不足之处主要是学界存在不少重复介绍古书装帧形制的作品,具体内容、理论方法、认知模式、资料整理、研究队伍与结构等亦有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3.
蔡觉敏 《学术界》2012,(6):189-195,288
余三定先生具有多重身份,这使他从不同角度立体地看待文学、学术与学术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思想,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倡快乐读书与知书,要知读书,知评书,知藏书;二是对学术腐败和学术规范的思考,提倡优化学术环境和培养学术情趣,从制度层面反思学术评价机制和提倡无为而治;三是提出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对著名学者的个案研究,运用与史论结合的方法研究当代学术史:这三者又都源于湖湘文化的浸染.  相似文献   

14.
史素昭 《云梦学刊》2009,30(2):108-111
唐初八史的修撰多取小说,受到后代诸多指责;但笔者认为,此举无疑使唐初八史带上强烈的文学色彩。“取小说”不但使唐初八史保存了当时的文学风格,提升了自己的文学品位,而且有助于唐初八史刻画人物形象,加强了史传作品的文学性,还使唐初八史带上浓郁的志怪小说色彩。  相似文献   

15.
苏勇强 《社会科学》2007,(12):139-148
五代十国因其秉承晚唐印刷技术,又奠定了北宋书籍刊刻发展和兴盛的基础,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地处江南的南唐国由于藏书与科举双重需要,其在继承晚唐刊刻书籍母本的同时,又在校勘印刷人才及制度保留,甚至具体的印刷技术上为北宋书籍印刷的兴盛准备了条件。因此,关注南唐印刷传统的意义就等于关注北宋书籍刊刻的继承源头。  相似文献   

16.
宁侠 《阴山学刊》2011,(6):27-33
"四库禁书"乃乾隆朝纂修《四库全书》期间的禁书活动与所禁书籍之简称。基于梳理百余年来在禁书书目汇辑、禁书活动过程、禁书期间文字狱、禁毁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为该研究尚需充分解读档案材料,转换研究视角,进一步明确禁书原因,澄清"禁书"概念,深入解释禁书过程。  相似文献   

17.
简牍帛书与文献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起简牍、帛书的重大考古发现 ,足以影响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修正过去人们对古文献传播方式的观点。《周易》、《诗经》、《孙武兵法》等典籍的出土 ,结合某种文本自身存在的内证 ,以及其他文献的记载 ,我们可以认识到古文献流传的两种根本方式 :一是静态的 ,被埋入地下的文献出土了 ;二是动态的 ,在人间流传的文献 ,后来出现了差异。现在是建立科学文献学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易经》心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从《易经》的情感意志心理思想、思维 与观察心理思想以及梦占心理思想等方面来看,《易经》乃是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19.
汉朝历代皇帝都注重对书籍的搜罗,并建立了严格的控制书籍不外传的皇家藏书制度,大大制约了文学在当时的传播,也造成了大量书籍文本的集体遗失,这是当时创作兴盛并被后人视为汉代文学代表的汉赋现存甚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虽说史官和校书官在接受皇家藏书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进行文学传播,成为当时事实意义上的文学传播者;私人藏书也在文学传播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难以改变汉代文学传播深受当时藏书制度制约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