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并将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作为重要举措。那么,如何把握文化保持和经济开发关系的尺度,实现合理发展,需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本文以韩国获评"居住型世界文化遗产"的安东河回村为个案,通过梳理分析其从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到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再到文化旅游实现居住-商业分区的经验和特点,提出对经济落后但具备文化旅游资源的乡村进行保护开发的建议,即:通过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村庄的存续发展,但应注重对村庄文化资源主体地位的保护,强调村民拥有参与保护开发的实质性权利。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及其馆藏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美学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体验价值,是重要的文化资产和旅游吸引物,具有深厚的价值内涵和特色品位。文章以系统耦合理论作为基础,对2017年至2021年广西全区博物馆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及耦合关系测算,分析了二者的关系现状及其发展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博物馆赋能民族地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云南水田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人数较少,经济社会不够发达,在面临现代化的冲击面前,很多宝贵的民族文化正在萎缩和濒临失传。挖掘、整理水田人的歌、舞、节日、"腊渣酒"等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设想通过"直接开发"和"整体提升"两种途径与当下蓬勃发展的丽江旅游进行融合,在丰富丽江旅游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能使水田文化在旅游产业中寻找到生机和活力,以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丰富的湘西地区来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不仅是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促进自身产业转型的需要,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湘西州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就必须找到适合自身的融合模式和途径。从湘西州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产业融合的结果来分类,从时间型、空间型和产品型三个模式着手,进行产业融合,是比较适宜的角度和着力点。以此为基础,湘西州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应包括强化政府职能,引导产业融合;发挥企业作用,实施产业融合;突破资源整合,带动产业融合;突出创意技术,支撑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的途径和载体。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总结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的经验及不足,在符号经济理念下探索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桑植民歌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桑植民歌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张家界文化旅游发展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促进了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从桑植民歌的发展演变历程及文化特征、桑植民歌的开发应用与张家界旅游品质的提升及内涵的扩充、桑植民歌在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开发与利用的困惑、桑植民歌保护与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桑植民歌的保护、开发、利用与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围绕建立生态文化旅游区,提了出桑植民歌的保护、开发、利用与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品质的提质与内涵扩充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张硕辅到江永调研瑶乡生态文化旅游产业3月10日,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硕辅轻车简从,深入江永县调研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千家峒是瑶族的祖居故地,新建的千家峒盘王广场占地35000平方米,瑶族祖先盘王雕像端坐于广场中央,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室外盘王巨型雕像。张硕辅希望县委、政府进一步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服务功能;要积极引导周边村庄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瑶家乐"等旅游相关产业,努力打造瑶族特色文化乡村体验游。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的途径和载体.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总结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的经验及不足,在符号经济理念下探索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民俗文化是具有典型特色的海洋文化的一个构成。青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海洋民俗文化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近几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海洋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立足青岛,对其海洋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青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民俗文化是具有典型特色的海洋文化的一个构成.青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海洋民俗文化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近几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海洋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立足青岛,对其海洋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青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从2008年起全力打造宜昌、恩施、神农架等8城市组成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壮大湖北旅游产业。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恩施不仅具有森林覆盖率高的绝对优势,而且独占生态多样性和独特性;不仅有别于其他地区文  相似文献   

12.
李军 《民族学刊》2021,12(4):60-68, 117
民族村寨禳灾文化记忆是特定人群在特定生存环境中的集体记忆与防灾减灾的经验总结,是负责任乡村旅游的内部资源与旅游者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在新冠状肺炎疫情影响下,人类需要重新审视禳灾文化记忆,它贯通了禳灾、抗灾和救灾的集体记忆,禳灾文化记忆在乡村旅游中的价值重构,需要生态、社会、经济价值的系统性重构。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禳灾仪式具有体验功能、治愈功能、重塑功能和价值转化功能,禳灾文化记忆在乡村旅游中的价值重构,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博弈与和解,建构了神圣与世俗之间的桥梁。文章基于“鱼通官寨”、“龙哇寨”、“蟹螺堡子”三个藏寨的案例研究,研究认为民族村寨禳灾文化记忆与乡村旅游结合有着传统文化根基和后现代精神纽带,禳灾文化记忆的价值重构还需深挖民族村寨内部资源,激活禳灾仪式的体验功能、治愈功能、重塑功能,强化禳灾文化记忆中旅游者的身份认同和旅游产业的价值转化。禳灾文化记忆在乡村旅游中的价值重构,有一个主客互动、文旅融合的过程。不仅要调节与平衡禳灾文化记忆旅游开发中的权力-利益关系,也要适应所处传统村落聚落形态、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主体与客体、文化空间与历史时间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郭景福  药劲松 《民族学刊》2022,13(6):37-45, 142
草原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等多元功能价值,草原牧区发展对我国的食物链与生态链安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呼伦贝尔被誉为“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其草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草原生态优先,低碳、绿色发展,产业融合、文化活化等。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探索其发展的多维路径,包括保护修复草原资源,努力塑造中国草原风光第一品牌、“最美草原”旅游目的地,以“游牧文化”摇篮、“蒙古长调”之乡和“巴尔虎”民族文化旅游标志拓展草原牧区文化体验游,以“草原旅游+”构建起由有形、有边的第一产业产出,向无形、无边的多业产出延伸的牧区全产业链,推动草原旅游成为第三产业龙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增长极,以及持续完善和提升草原旅游服务设施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化内涵的赋予提高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尤其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中,消费者(游客)更注重个性化体验,多元文化资源开发已经成为必然需求。"饮食文化"与旅游产业具有强烈的伴生性,它具有高度的区域和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也是旅游活动中获得美好体验的途径之一。本文中笔者结合川渝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展开研究,通过对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提出有效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旅游开发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得以体现.通过建设生态和文化旅游景点保护和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考虑如何使之成为现实生活中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从环境正义的角度着眼,经济发展、扶贫、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等都会复合性地影响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与文化之间天然具有联系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承担者,两者只有相互融合才能焕发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本文通过对旅游产业及旅游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展开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改善两大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升融合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王万宏 《民族学刊》2015,6(1):80-84,121-123
藏族女性形象大量出现于网络,使得其从现实到网络中发生了巨大的社会角色与地位变迁。她们的角色地位确立过程得益于网络社会的崛起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得益于藏族文化的独特性,得益于藏区旅游热和"美女热"。她们通过中青年女性形象所代表的地方文化、明星形象获得了关于对"藏族人"及其文化的认同。这也使得她们从传统社会的家庭角色演变为更为广阔空间的网络社会角色,"藏族人"的形象代表、文化传承的角色、旅游大使的形象都使得她们超越了藏族男性在互联网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1990~ 2021年收录文献为样本,对国内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研究在2002年后发文迅速增加,但研究学者团队和机构合作整体情况较弱.研究热点主要围绕民族地区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开发、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等.总体研究内容广泛,却还没有形成系统.未来在围绕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新转化、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基础上,可加强中观、宏观层次经济学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旅游物流实践中的困惑,通过日本旅游物流"宅急便"模式的案例研究,从实践的角度回答了旅游物流产业形成的可能性;为证明现代物流理论能在旅游物流中得以贯彻的观点,运用现代物流的LD-CED模型从理论上对日本"宅急便"模式进行了剖析;最后,就如何实现我国旅游物流产业集群化、规模化构想,解决旅游小件物品的社会化配送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怀化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民族文化发展方针,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注重利用民族文化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再以旅游产业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较好地推动了全市民族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