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从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建构基础和建构过程方面探讨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形成,运用认知语境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违反语用合作原则和违反语义搭配限制的两类低调陈述,认为认知语境对低调陈述语法结构的选择及其隐性意义的确定起着动态的语用制约作用。同时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建构视角,揭示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人本性、建构性和互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用失误而导致的交际失败时有发生。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来自于交际的各个层面,如语言表层、文化、思维等。其次,作为心理认知活动,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动态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交际者依据自身的认知语境系统对交际中相关信息做出对比、分析、判断,这就要求交际者通过语言对比、文化积累、思维训练等方式完善认知语境的网络系统,由此实现规避语用失误、提高语用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过程的结构模式。本文试图从语境认知 ,语用原则的认知角度出发 ,选择语言的使用过程即语用进行阐析 ,从而更好地理解人们是如何运用语言结构来实现其交际功能的。  相似文献   

4.
语境顺应是交往主体双方选择并运用语言的一个动态过程,其应用领域主要为语用语境和交际语境.大学英语教学应基于对语境顺应的综观理解,遵循语境顺应的实践性导向原则,努力创设优质的语言认知语境,强化主体对非认知语境的体验,重视对源语言国文化及社会习俗的了解,建构和谐自然的教学主体交际语境,实现人才的高效培养.  相似文献   

5.
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得体而造成语用失误。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是作为变项参加到整个交际过程之中的。在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重合的或然性的存在正是语用失误的隐患所在。对中西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失误进行相关的认知语境分析,并深究背后的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相关策略,以培养和提升跨文...  相似文献   

6.
语用模糊的动态初探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文章从动态语用角度就语用模糊在言语交际中的动态性及动态过程进行探讨和例析。意义交流应是语用模糊在交际中的最高层面;动机作为整个动态系统的出发点对语用模糊起选择作用;语境对语用模糊有制约和释义作用;语用模糊使话语含有意义潜势,使之产生特定的交际效果,而受话人的反馈使意义得以协调并推动交际过程作动态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形式和语义角度对语篇连贯的静态进行研究,以及对其语用推理因素的研究未充分揭示语篇连贯的认知性进行阐述。人类的交际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关联理论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置语篇连贯于动态交际过程之中的。交际双方相互合作通过认知语境建构语篇连贯,所以连贯又是动态的交际双方运用认知语境共同追求最佳关联的结果的。  相似文献   

8.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涉及认知过程的表述较为模糊,其所谓的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不是动态顺应的直接对象。认知观照下语境关系顺应研究表明,在交际活动中,人的感觉和知觉激活一定的理想化认知模型以及相应的知识,经过心智的推理和判断形成语境假设,即认知语境,从而构成动态顺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语境是在交际中动态生成的。元语用意识是交际者选择语言、做出语境顺应时表现出来的自反意识。发话人认知体系激活其心智运动的能力取决于其元语用意识凸显度的调控,故语境的生成有赖于发话人和释话人元语用意识凸显度的上升。区别于传统语言学语境研究,从U—I功能性实体的元语用意识行为角度出发,探讨语境生成中功能性实体的认知及心智成分控制这一语境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谈动态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韦索尔伦语用综观说中的顺应论来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认知、社会和文化等复杂因素在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阐明了跨文化交际的成功需要交际者动态地在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做出适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有时在语境作用下违反人称指示的常规命题用法使用一些超常规的人称指称,因而出现人称或数的语法范畴与言语行为参与者角色关系不对应的有标记指称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出于礼貌原则、语用移情、权势与同等和语体顺应等语用理据,而且这种有标记指称的语义所指涉及空间输入、空间连接、空间冲突、空间转换和空间合成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双关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被广泛运用在广告语中。近年来,对广告双关语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其结构形式、修辞特征、语用功能和美学功能的讨论。通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借助概念整合网络图表,输入空间、跨空间映射、合成空间以及层创结构等认知过程中的核心元素及其运作过程能得到清晰的阐释。同时,在阐释过程中结合双关语的必要条件——双重语境的内涵,广告双关语的真实含义得以探索与呈现。因此,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广告双关语的认知结构与认知解读的动态过程,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并且,以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为指导,广告双关语的翻译策略得以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3.
指称语的使用受到认知可及度、语用指称意向以及语言本身的语法、语篇因素的影响。以母语者使用倾向为参照,通过测量语篇实体的可及度,深入探讨指称语的选择过程,可发现汉语学习者自指偏误的成因如下:多余偏误主要出现在可及度较高时,输出话题链存在困难,而可及度较低时,对语篇线索的指示作用认识不到位;缺省偏误多见于可及度较低时,未能利用情节标记准确判断语篇连贯度,而可及度较高时,未能识别指称意向增强所带来的语用效果。汉语以零句为根本,述谓语具有指称性,学习者需恰当、灵活地使用指称语。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篇文化对比分析三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语学习者在正确使用目的语语法规则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目的语的语用能力。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讲,习得目的语的语用规范比习得目的语语言形式规范更重要、更困难。本文试图以语篇分析和语用学的理论为依据,对三类语篇实例进行文化对比分析,从而验证“过渡语篇”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5.
Sperber和W ilson的关联理论试图从人的认知特点和过程来揭示交际的规律,而格莱斯首先提出的会话含意理论则引发了有关语用推理和对自然语言的研究。理解这两个理论的基本框架,探讨关联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之差异,对于解释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与交际失败现象,最终取得成功的交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围绕这两种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在理论来源,推理模式,明说和暗含,语境四个方面讨论其差异,指出两种理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连贯作为许多交际层面互动因素的过程,在语篇层面的修辞写作、语用和跨文化交际方面受到广泛关注。科技英语摘要的语篇连贯性问题属于跨文化交际和语篇层面的研究,在语篇标准、认知、语用、文化等方面,中西存在着汉英语篇差异。对语篇层面科技英语摘要写作存在的差异及干扰因素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科技英语摘要的写作能力和写作质量。作为有效解决连贯性问题的语篇分析(TA)、对比分析(CA)和功能语法学理论,正在对英语教学与研究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为探究中国工科EFL学习者在科技英语摘要语篇写作中的连贯性问题,对60名非英语专业博士生的科技论文摘要进行案例分析,并从认知、语用和文化差异三个方面来洞悉干扰科技英语摘要连贯性的潜在因素。结果表明,母语迁移影响科技英语论文摘要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低调陈述具有三个典型语言特点。认知语法认为规约性低调陈述是语用因素习惯化、语法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非规约性低调陈述是一种以词或句子为焦点、以语境为框架的语用现象,认知语境是确认和理解低调陈述的主要依据。从社会心理学来说,低调陈述产生于面子需求,是用温和言辞避免正面冲突、保全双方面子的语用策略,是语言使用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用礼貌理论的框架来分析,低调陈述具有变动性、缓和性、认同性和补偿性四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性格类型对语法和语用能力及其意识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和语用能力及其意识程度普遍较低;内向型性格学生的语法/语用能力及其意识程度都稍高于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性格类型与语法/语用能力及其意识程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