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问题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有争议。随着思想解放不断深入以及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提出,对按劳分配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学习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属性的分析,可以得出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要求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围绕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生产资料私有制姓资还是娃社、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合不合理等问题展开了理论上的大讨论.只要不断地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市场和促进市场均衡,理性地发挥政府作为,就可以降低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价值的程度,促进分配和谐.  相似文献   

3.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价值和资本本质的理论,这一理论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对象是商品经济关系.价值创造和社会财富分配分属两个理论层面,分属两个不同层面的社会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能从劳动创造价值,直接推导出按劳分配.现实的分配关系是由参与生产的前提和条件所决定的,劳动(力)、资本、自然等各种生产要素都对参与财富分配提出自己的要求,劳动(力)只是诸多生产要素的一种因素,所以,按劳分配包融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表现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局部形式.为了推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分配领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落实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理顺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4.
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需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努力实现非劳动要素收入和劳动收入双增长、高收入劳动者收入和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双增长。这种收入双增长运作模式是以人为本的分配制度的科学内涵,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时代要求,能让广大劳动者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决定劳动收入的分配原则中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激励绩效优于平均分配的激励绩效。然而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不能单独解决劳动收入的分配问题 ,二者只有相互配合共同作用 ,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激励绩效 ,科学地解决劳动收入的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从马克思的逻辑来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方法和逻辑 ,个人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总劳动的构成部分 ,因而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消亡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只要不具备这个条件 ,就只能借助于价值范畴 ,通过市场计算、分配社会总劳动 ,从而实行按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的过程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 ,它本身并不必然包含剥削。剥削、两极分化仅仅来自劳动的特定社会条件。在劳动者重新成为有产者 ,自主拥有财产所有权的社会主义条件下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按劳分配必然转化为、表现为按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们是按劳分配的,现在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而生产要素中最大的就是资本和劳动。我们国家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是相对稀缺的,由此劳动价格会相对便宜,资本价格相对比较贵。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收入差距,资本所得这一块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只是打工的话,除了劳动所得就没有资本所得了,所以会有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实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均存在负相关。这主要表现在: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应用中的偏差、实施对象客观条件不同而导致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弱化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负相关的对策:一是正确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二是正确实施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三是缩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按贡献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贡献分配的价值基础是蕴涵于各生产要素的间接的一般人类劳动,其实质是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的提法在当前阶段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等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分配,纯粹形态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的,因此必须对按劳分配的主体、对象、尺度重新进行确定,并重新建立收入分配机制。现阶段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不存在两个主体和二次分配;由于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分配的对象只能限定为劳动者的部分收入,而不是全部经济收入;按劳分配的尺度是劳动效益,即劳动者的劳动投入对企业生产利润所产生的效益,与此相适应,要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国有企业必须建立“自主分配、双紧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正确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概念涵义R其特征,为积极推进按生产要素分配改革奠定思想基础技生产要素分配和投劳分配都同属于分配的范畴。有的学者认为,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极端情形①,意指按劳分配包含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中;也有的学者认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是按要素分配②。倘若果真如此,那么,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就无从谈起.其实,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是同一层面或同一层次上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特定的内涵。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市场经济组织以…  相似文献   

12.
李厚廷 《河北学刊》2004,24(4):47-50
分配问题具有极其鲜明的实践性 ,现有理论未能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作出科学地解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按劳分配得以实现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基础。市场机制对于两种分配方式的实现及其结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市场机制是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效制度 ,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局限性 ,首先就表现在知识要素上。  相似文献   

13.
温子勤 《学术论坛》2004,3(4):74-77
文章分析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试图说明传统的按劳分配内涵的局限性;并认为"两种分配"方式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质;且试图阐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两种分配"一般只能表现为按它们对市场的"贡献分配"。  相似文献   

14.
按劳分配应当是按劳动成效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按劳分配的几种理解——按劳动量分配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论、按劳动力产权分配论 ,皆不妥。因劳动而有成效方可进行分配 ,劳动若无成效便无从分配 ,故按劳分配只能是按劳动成效分配  相似文献   

15.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三位一体" 公式有本质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本质提法应该是劳动成果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不是劳动成果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劳动成果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说的是价值的创造,按生产要素分配说的财富的分配;我国对劳动成果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具有剥削性质的分配方式 ,能够与按劳分配实行有机结合。我国现阶段 ,正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并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才能达到既促进效率 ,又维护公平。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正用意 ,并不是解释经验现象中价格变动的规律性 ,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并没有以劳动价值论来否认资本主义社会“按要素分配”的现实。在马克思看来 ,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者由这一类要素获得收入 ,首先靠的是这一类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质上是一个为人类发展而设置的评价体系 ,它在评价个人对社会的作用上将劳动看作惟一的标准 ,认为个别生产者对社会的真正贡献只能是他所投入的劳动。在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中 ,关于劳动是人类及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非劳动者依赖劳动者而生存的观点是最基本的思想 ,劳动价值论只是他的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经济理论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我们往往把企业中的按劳分配原则理解为一种简单的工资分配原则,很少考虑按劳分配原则中包含着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内容.这是按劳分配原则的研究不能深入的重要原因.这个问题甚至影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至于使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往往只是在产权关系方面做文章,却很少直接从分配关系方面入手解决重大的改革问题:按劳分配一直被认为是经典作家为社会主义提出的一种主要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原则从一开始就包含着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劳动要素参与劳动分配的原则;这里遇到的问题是,劳动者过去的劳动是否应该参与劳动分配?从理论上说,如果把按劳分配原则贯彻到底的话,那么,过去的劳动也属于劳动的范畴,当然也应该参与劳动的分配.真正的按劳分配不但应该包含劳动的工资性收入,而且应该包含劳动的财产性收入,并且,劳动者不仅参与工资分配,还应该参与企业的风险分配和利润分享.企业的资本回报比例应设立边界.总结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把本来是分配关系不合理导致的国有企业严重亏损的重症用产权调整的猛药进行救治,这样一种明知不对却不得不为之而且确实在短期内有效的经济体制改革,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和政府官员的腐败,包括农村集体经济消失的现象,不能不说是令人痛心的.另一方面,目前通行且受到大众普遍抗议的高管高薪政策也同样不是解决之道.公平正义问题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公平正义不应只是一个口号,应提出更加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玲 《人文杂志》2001,(6):66-70
本文首先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加以阐述,认为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违背劳动价值论,并指出应通过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进而指出,在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的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方面要体现企业经营管理者这一生产要素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贡献,应重新设计并完善经营者报酬制度,以解决收入分配平均主义及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等问题,最终着重对实施经营者年薪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重新理解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正用意 ,并不是解释经验现象中价格变动的规律性 ,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并没有以劳动价值论来否认资本主义社会“按要素分配”的现实。在马克思看来 ,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者由这一类要素获得收入 ,首先靠的是这一类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质上是一个为人类发展而设置的评价体系 ,它在评价个人对社会的作用上将劳动看作唯一的标准 ,认为个别生产者对社会的真正贡献只能是他所投入的劳动。在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中 ,关于劳动是人类及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非劳动者依赖劳动者而生存的观点是最基本的思想 ,劳动价值论只是他的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经济理论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