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性灵诗歌是近年清代诗歌研究领域的热点。文章通过分析性灵派谱系的理论缺陷指出袁枚诗派影响力被高估的现状,继而从如何处理文学史上个人与宗派关系的角度提出:在清代性灵诗人个案研究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就宗派立论,容易陷入认识上的误区。鉴于此,建议将这一时期提倡自由抒写,反对形式主义诗风的诗人统称为性灵诗人。至于他们各自的流派归属,可以存而不论以待来者。  相似文献   

2.
袁枚性灵派在国内正负面影响之大,是清代其他诗歌流派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其影响远达海外,至少在日本产生广泛的反应。当然这主要表现在袁枚、赵翼等少数性灵派代表人物身上。虽然限于各种条件,尚无法全面系统地描述性灵派在日本的反响。但就笔者所见的资料,及中日学者有关论文中提供的资料,(参见王晓平《江户折衷诗派的论诗诗》,《中国诗学》第四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竹村则行《袁枚论诗绝句与赖山阳绝句》,《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第二期。本文引证日人资料多见此二文,谨表谢意。)ill以梳理阐释,亦可管中窥豹,见袁、…  相似文献   

3.
清代性灵派人数众多,诗人身份、阅历、才情乃至性别都有差异,但既然归属为同一诗歌流派,其主要成员或多数成员在创作上必然具有共同之处。表现在内容方面则有抒写风雅之怀、狂放之性与真挚之情、闲适之趣等共同意旨。本文专论抒写真挚之情与用适之趣两方面,这是性天派诗内容意旨最重要的部分。这两个方面与性灵诗人的诗学观以及生活方式、生活地位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园女弟子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园女弟子概论王英志性灵派是清诗史乃至中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而其诗歌理论纲领的明确完善,流派队伍的庞大复杂,都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所罕见的。性灵派除主将袁枚、副将赵翼以及孙原湘、张问陶、何士等主力外,还有两支偏师,一支是由袁枚从弟袁树、三妹袁机...  相似文献   

5.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论诗主张独抒性灵,与赵翼、蒋士铨齐名,号称三家。在清代乾嘉诗坛上,理论和创作首推袁枚。他所倡导的性灵说在当时影响最大,其性灵派也是当时诗歌的主要流派。对袁枚的诗歌理论作一番探讨,将有助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对袁枚诗论的研究,许多人都持肯定赞扬的态度,认为袁枚的性灵说是一种进步的文艺观,但却把袁枚所说的“情所最先,莫如男女”、“阴阳夫妇,艳诗之祖”、“予最爱言情之作”斥为为宫体艳情诗和封建统治阶级及士大夫知识分子奢靡淫逸生活作辩护,具有明显的消极意义。我认为这正是袁枚诗歌理论的核心,是性灵说的根本,也是袁枚对中国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6.
梁结玲 《理论界》2007,(1):128-129
性灵派诗学不仅在清代中叶影响巨大,而且对对启迪了近代的文学思想。本文通过对18世纪文化生态及性灵说沿革的分析,探讨清代性灵派诗学出现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一部研究清诗流派的力作———《清诗流派史》□胡迎建中国诗史的研究,向以唐宋诗的研究较为热闹,而清诗虽然成就很大,而研究则相对冷清一些,这是因为清诗研究难度要大一些。其一是清诗数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朝代;二是研究清诗必须熟悉清代以前的诗歌流变,才能掌握清...  相似文献   

8.
清代乾嘉时期著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张问陶,写诗论诗皆主性灵。张问陶无论诗专著,其诗学思想主要通过以诗论诗予以反映。他的论诗诗弘扬光大了戴复古开创的论诗诗重阐释理论的传统,揭橥其性灵诗学观,又兼及衡量历代作家。考察张问陶的论诗诗,可整体把握其诗学理论,也有助于对清代性灵派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清代性灵派殿军张问陶,其性灵诗既继承了性灵派前辈袁枚性灵诗之精髓,又因身处衰世及独具个性而使其诗作具有新的意蕴与特色。张问陶性灵诗以表现其狂放的个性、忧时伤世的忧患意识,以及抒发伉俪情、手足情、朋友情.还有描写寄寓性情的山本诗为主要内容,显示出沉郁、空灵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清代性灵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客观存在,自有其时间性与空间性,或曰阶段性与地域性。摸清其时间性、阶段性的界限,亦就了解了它的兴衰过程;而认识其空间性、地域性的范围,亦可深入认识其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李圣华 《中州学刊》2004,(3):108-111
在继承和反拨清代批评的艰难行进中,20世纪明代散文研究获得了独立的学术地位,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和失误亦不容忽视.20世纪明代散文研究可分为发轫期、兴盛期、萧条期、繁荣期四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每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特征.其中关于明代散文流派的研究几乎贯穿明代散文研究的百年历程.对七子派的研究大抵围绕复古的兴起和动因、复古的价值和局限等方面展开;对唐宋派的研究则较系统地揭示了唐宋派的思想渊源、散文理论、审美意趣和艺术特色;对公安派的研究大抵围绕公安派的兴衰历史、小品艺术、性灵说等重心展开;对竟陵派的研究一直在抨击与肯定的矛盾中进行;相比之下,对台阁派、茶陵派的研究则显得冷寂.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中期诗坛袁枚等人倡导的性灵说是以强调人的“情欲”为主要内容、以“生趣”为特征的。这不仅与晚明的性灵说一脉相承,也与以王阳明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李贽的童心说一致。性灵派把诗人看作是领悟宇宙万物与“神”相通的圣者、智者,他们轻视“六经”,重视创作的主观精神,此乃轻视知识的王学传统在文学领域中的折射。“性灵说”的出现是王学在清代诗坛的复苏。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3,(9):86-91
明代中后期诗学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诗学流派党同伐异,迭相更替。作为一种易于传播和接受的诗学批评方式,唐诗选本大行,成为各派借以标榜自我、攻击异己的诗学实践。与前代唐诗选本相比,李、杜在明代唐诗选本中得到空前的重视。选家对于李、杜各体诗歌的选录与评点,可以说是明代各诗学流派,尤其是格调派与性灵派审美思想、诗体观念的碰撞。  相似文献   

14.
清诗流派史研究的拓荒之作———评刘世南先生《清诗流派史》●张兵中国古代诗歌之言流派,当发端于魏晋,成熟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尤其是清代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流变史程上的集大成阶段,也是新旧诗风、诗心因革嬗变的关键时期。号称中兴的清诗,其流派之繁多,几于无...  相似文献   

15.
清代广东文化的结晶体──东塾学派李绪柏清代学术以考据学即汉学、朴学为中坚。朴学按流派,可分为吴派、皖派、扬州派、常州派、湘派、浙粤派等。乾嘉时期,考据学达于鼎盛,梁启超说:“总而言之,乾嘉间考证学,可以说是清代三百年文化的结晶体①。”清代广东朴学兴起...  相似文献   

16.
“神韵派”是清初具有重大影响的诗歌流派。王士是这一文学流派的开创者,是它的灵魂和核心。对于这一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王士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以“神韵”作为这一流派的理论旗帜,并对其内涵作了深入的阐释;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印证了“神韵说”,并为学诗者指出了于诗中得“神韵”的门径;他具有文学流派领袖人物的资质和素养,团结了众多诗人和学诗者,壮大了“神韵派”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任何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渊源,但其契机的深沉因素无不源于特定时代的特定学术文化背景。乾嘉朴学形成的同时,正是清代诗学发生蜕变的时期。乾嘉朴学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受其影响,乾嘉诗坛的“格调”说、“肌理”说和“性灵”说,先后入主诗坛,它们随着乾嘉朴学的历史轨迹的演进而递变,体现出各自的独特追求和审美理想。学术研讨与文学流派的互动是这时期的一大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大多是地域性流派.以明清两代的诗歌流派而言,著名的湖南茶陵派,湖北公安派、竞陵派.江苏虞山派、娄东派、云间派,山东高密派,等等,其名称即标明了地域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词的发展史上,清代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称作是“词的中兴光大的时代”①。一时间,词坛上的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我们甚至可以说,有清一代,无论是词的创作队伍,还是词的创作流派;无论是词作所反映的社会内容,还是词的理论研究成果等方面,较之宋词来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近代词在整个清代词中,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近代词的创作、研究中,近代各词派的贡献尤大,且过去于此注意不够,故下面特就近代几个主要而又有影响的词派,作些简略的介绍。浙西词派:亦称“浙派…  相似文献   

20.
侯长生 《河北学刊》2007,27(6):147-150
同光体派是晚清民初最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之一,它以道咸宋诗派的后继者自居,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尽管同光体派与道咸宋诗派在宋诗学理论上有诸多相似、相近之处,但从同光体派的兴起与道咸宋诗派的消歇时间来看,二者并非前后紧密相随的关系,而是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