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存活动的本身,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活动包括生产活动、交往活动和内在自我创生活动。本文旨在分析管理对人的实践活动即人的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生活实践的规范,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管理,否则就没有人的实践,管理是实践之所以成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生存论哲学视角来看,日常生活世界本质上是一个主体间共享的交往世界,海德格尔的日常生活理论与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在指向上存在着差异。海德格尔的日常生活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生存论批判,缺乏历史的维度,尤其对日常交往更为丰富和重要的生存和历史内涵没有展开。而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立足于全人类,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对话,并指出人的本质是其在交往实践中日益拓展的动态交往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相对于物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是研究马克思实践理论的又一个视角。该文以马克思实践理论发展过程为线索,阐述了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的含义,并在两者的对比中,揭示了各自的特点,最后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描绘了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地位变化的完整画面。  相似文献   

4.
人的主体性的个体发展,主要就是体现在主体能力、主体意识与主体地位三方面因素的建构与发展上.人的主体性的个体发展具有历史性和差异性,只有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才是积极的、完善的主体性.人的个体的主体性更多地、也首先是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生活实践在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实践以及生产实践中的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5.
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完善,而物资生产实践在理论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不会有人类社会,也就没有人的物资生产实践,因此,我们要从人类社会的物资生产实践出发正确理解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含义及其价值。通过我国改革开放这个大实践,我们更加深切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实践中深化了认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现了科学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史前人类的历史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活动是人类基于生产实践活动而伴随的另一种实践活动,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历史交往作为一个历史哲学概念,指的是贯穿于人类历史各领域、全过程,并产生了各种各样后果的人类社会性行为。历史交往对史前人类的进化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对语言的发展和心智的形成以及地域文化和国家的起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交往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史前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不仅是价值生成的源泉,也是价值现生成的源泉.实践是价值生成的源泉主要体现在实践的对象性意义与本体论意义上.实践是价值现生成的源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产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最终依据;交往实践是价值现生成的显著力量;文化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直接源泉.从实践与价值、价值现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可以得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内在根据,同时也在三个方面体现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源泉,即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交往实践、文化实践分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根本源泉、基本源泉和直接源泉.  相似文献   

8.
在实践与交往的关系上,一种倾向是低估交往的现实意义,把交往看作是实践的附属品;一种倾向是把实践局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把交往局限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领域,把实践和交往割裂开来。实际上,实践中有交往,交往中也有实践。马克思对交往与物质生产之间内在张力的揭示,生动地说明了交往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关注交往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对于审视效率与公平,把握社会发展与社会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知识的社会价值具有二重性表现。从生产方式、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三个维度阐述了知识社会价值的三个正面性表现,同时从人体自身认识、人类生物性功能、人类文化、人类存在方式与安全性等方面对知识社会价值的负面性表现作了探索,认为,在知识发展过程中,知识社会价值的正面性和负面性在人的交往实践活动中构成一个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英语谚语的历史起源。指出英语谚语按来源可以分为六类:即长期的社会实践;长期的生产实践;长期的生活实践及经历;源于名著、寓言及格言;译借外国谚语;源于《圣经》。从语法、修辞、文体三方面论述了英语谚语的特点。并阐述英语翻译时应注意其民族性和口语性。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与人类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运用,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实质。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推动其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科技进步是人类实现自由的根本动力。第一,科技的进步史就是一部人类自由的发展史。第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自由的空前发展。第三,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推动人类实现最终自由。人类自由程度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在科技及生产力的推动下实现的,尤其是发生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自由程度的空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纳米科技的核心是在微观尺度上破译一般物的结构信息编码,从而能够在分子、原子水平上自由剥离、选择、重组和排布一般物体的结构。纳米材料制造业、纳米食品合成业、纳米计算机业、纳米微型机业、纳米克隆业等乃是通向人类自由处理、改变、获取一般物的信息结构的理想之路。建立在纳米科技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广义信息科学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范式,从而导致人类21世纪科技、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观念和伦理等诸多领域的全方位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技术化的生存环境给人们带来了方便、舒适和快捷,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自然失衡、社会失谐、人心失安.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但只有人性化的技术才能使社会和谐发展.人性化技术作为一种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对人的生存环境、生存价值和尊严的终极关怀,是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的后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14.
哲学史是以哲学思想史的方式体现的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实践的阐释对哲学发展至关重要。回顾西方哲学史,对实践的认识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从自然哲学中人的不在场到道德实践的转折;中期,从神学中人的实践活动的遮蔽到近代哲学中认识论范式对于实践的统治;现代,马克思对实践范畴科学而完整的揭示。由此,可以看到马克思对实践的阐释对实践范畴的发展具有归结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科学技术引导人在真、善、美三个方面充分展现自己的本性和才能,是人发展与完善自身的内在动力。由于科技发展与人的社会责任、知识成果运用的动机与效果之间存在可能的冲突,科技发展对人的发展也具有否定性影响。必须对科技活动的主体提出自我调适的要求,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科学技术实践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实践形式。但是,科技成果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也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和冲突,罗马俱乐部尽管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对科学技术的负面后果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并先后提出了“零的增长”与“有机增长”解决方案,但却错误地把对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现象归罪于科学技术本身,从而最终不是走向了悲观主义,就是陷入了浪漫主义乌托邦的空想。  相似文献   

17.
关于近年来的科技伦理之争,学界的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主张将科学与技术分界,是技术而非科学才应受到伦理的规范。这种观点把实践理解为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从而将科学性质的认识活动排除于实践的有机图景之外,它无视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联系,必然导致"客观自然主义"或"自然功利主义";(2)认为科学和技术都应该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混淆了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之间的区别,把只能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在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身上,实质是变相的"科技决定论"或"科技万能论";(3)科学技术都不应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把科学和技术当作与实践无关的纯粹的认识活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实质是割裂了"人—自然"(科学技术)与"人—社会"(主体际关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类处于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被奉为金科玉律。然而 ,知识极大丰富的人类却因道德滑坡、滥用科技使自己陷入困境。究其原因是只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忽略哲学的发展致使人类知识有余而智慧不足。对知识与智慧的矛盾进行哲学反思 ,我们得出结论 :人类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所提供的知识 ,更需要哲学所提供智慧的指引。为此 ,我们必需重视哲学 ,发展哲学 ,用哲学所提供的智慧来指导人类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中,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力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制度生活。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一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和生态问题,出现了科技异化现象,如科学观上的功利主义、荒漠化、环境污染等。因此有必要对科技异化的涵义、根源以及防范和化解科技异化的措施进行初步的探究,以盼能够使人们认识到科技异化问题,自觉有效地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科技发展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福祉,也让人类的持续发展面临困境。要消除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负面影响,必须变革指导科技发展的伦理观念。弱式人类中心论的生态觉悟既着眼于人类的主体地位,又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群己关系和代际关系,为科技发展合理的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