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信任与风险社会——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信任作为一种被社会关注的现象是现代性的产物.随着工业社会与现代化的来临.人类对自身的生活方式感到了焦虑与不安.经验和熟悉不再是信任的保证.于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在对社会形态的分类中看到了现代社会的风险,他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套信任制度来保障人类的安全,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论述.但一种社会能否建立起一套现代信任机制涉及到该社会的文化根基.中国社会的文化根基在于家庭生活,它限制了社会信任的范围.而当今中国经济的单面发展.非但没有建立一种新型的信任机制,反而其传统根基也受到动摇,这是中国信任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信任研究的学术理路--对信任研究的若干路径的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信任研究最先是从20世纪50年代由心理学路径开始的,它将信任理解为个人的心理事件,更多地关注构成"信任"的认知性内容和情感性特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的"信任"愈来愈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形成了信任研究的社会学路径和经济学路径.社会学把信任看作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突破了只关注个体信任的心理学视域,使社会信任和制度信任的研究变得异常重要.经济学最初是从理性选择的经济分析出发研究信任问题,后来通过融合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开创了信任的经济-文化研究的路径.信任研究跨越学科的屏障和边界而呈现出一种多学科交叉互动的态势,这在社会学路径上和经济学路径上已有比较明显的表现,而组织中的信任研究在这一点上尤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在增进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过程中,应开发利用信任资源。信任的秩序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增强,到后工业社会发展为人类合作的主导模式,合作型信任为合理社会秩序的构建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支持。以后工业化与全球化时代的政府治理模式作为研究立足点,良性善治的社会治理模式需要合作信任作为其文化建设体系与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的文化生态学研究导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化都是人的存在,也是人生存状态的体现.现代社会在转型,文化在变迁,然而人们却迫切地企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转型、文化变迁之际,怎么能使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怎样存在着.社会文化之所以转型、变迁,是因社会、文化内部发生了分化,出现了不平衡.人类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有序-无序-有序的过程,社会文化转型、变迁是处在"无序"到新的更高的有序阶段.在转型、变迁过程中会出现社会和谐吗?社会文化的转型、变迁,新的文化生态的构建,人类社会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文化生态时代,文化生态时代将是新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7-31
公共信任是否具有道德价值,能否作为一种美德?这是信任研究中持续争论的问题。一般而言,公共信任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幸福,建立在利他主义基础之上,并受同理心和善意的影响,应当成为个体的行动原则。公共信任也是个体充分意识到信任风险时所作出的理性选择,并能有效激发可信性。公共信任更是超越常识、经验及风俗习惯,建立在对人性乐观主义态度基础之上的坚定信念,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有的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系总是沉浸于文化环境之中.文化信仰是未经协调的各种预期,经济制度改变能力是其历史的一个函数,这就意味着一个社会应用其他社会组织的能力是有限的.20世纪中国的合作制经济便是一明证,将在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信仰中形成的合作经济制度,强制推行到盛行"集体主义"文化信仰的中国社会中,其面临的困境就是必然的.这主要是因为文化精神特质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社会秩序基础的差异熟人信任与契约信任,并最终制约了社会大规模的超血缘与地缘的谋利式合作经济行为的发生.所以,若想使一种文化领域中形成的社会组织或制度安排在另一种迥异的文化土壤得以较好的运行,最佳的方式是将经济制度与社会博弈的规则一并移植.因为合作本来就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问题,而非简单的局部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所谓的忏悔意识,是一种复杂的精神过程,也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社会原因以及由此影响下沉淀在文化人个体心灵上的精神产物.它是由于时代的动荡交替,陈旧的价值体系崩溃,新的价值观未获得确认所造成个体心灵上徘徊,惶惑的精神现象.大致说来就是未知的、理想化的未来与已知的,冷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投射在个体心理中所产生的文化重负.具体到文化个体身上的精神因素来看,就是个体心理上的原罪感、孤独感、优患意识、迷惘、心理失控等意识现象.再具体到“五四”时期的知识群体的每个人身上,就是在反传统的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情意结”在每个人心理上的体验.作为“五四”时期思想文化的代表鲁迅来说,这种意识也是比较突出的.  相似文献   

8.
牟永福 《学术论坛》2005,(3):110-115
信任危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病态体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信任是一种人的行为体现形式,它的发生和存在依赖于关系所构成的特定情境,即场域.人们在建立信任关系时普遍根据"人"与"己"的"关系"前提来作出对相互之间关系的判断和行为反应的选择.但是,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和现代性的降临,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大多情况下不再受"在场"的支配,"缺场"的孕育日益导致"时空的虚化",迫使现代社会信任的发生及其处理机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而场域的改变使得关系运作的"路径依赖"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困境.  相似文献   

9.
信任与社会和谐:一个研究理路的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发展理论已经注意到资本、土地与劳动之外的非物质因素的重要作用.社会和谐发展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全面协调共进的过程,信任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也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或是关注于信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在维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前提意义,或是聚焦于信任作为一种合作机制在经济行动、民主政治和组织实践中的动力之源,或是将信任与风险作为反思和重构现代性的命题,探寻其对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作用.这些研究为我们认识信任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阅读转型及其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来临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海德格尔所说的技术社会的认识,在技术的冲击下,作为传统文化之载体的书籍文化处身于各种视象景观的包围之中,人类如今的阅读活动及其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改变.这样,在一个消费的时代,青年亚文化逐渐提升为主流文化.在这种文化许多表征形式的背后,深藏着当代青年审美心理的改变,由于这种改变,传承文明的书籍和讲述两种方式正遭遇到巨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