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每一门成熟的学科均应有自己的哲学 ,具有百年实践历程的文学史也不例外 ,它需要建构一门系统的文学史学来帮助人们认识它的定义、性质、目的、对象、任务、方法、意义及研究主体等问题 ,总结传统的文学史实践 ,藉以指导其未来运行。它具体包括文学史元理论、文学史理论、文学史操作理论三个层次。它既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 ,又兼有历史科学的性质 ,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介理论 ,可谓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鉴于文学史实践及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众多困难 ,我认为建构一门科学而成熟的文学史学的条件尚未具备 ,但进行初步的探索与研究却是极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是涉及到文学与历史两大领域的一门学科,在对该学科的定位上有着分岐。焦点在于,“‘文学’‘史’究竟是文学作品一种集结展现的方式,亦或是史学论述的一项分支?”也就是说文学史是姓“文”还是姓“史”上有着分歧。表面看来,这只是言说者之间立场的差异,而事质上,这却是文学史学科本身蕴含的矛盾二重性的一种反映。 作为文学,文学史所列对象都涉及到审美的问题,它是一种共时的序列;作为历史,文学史又是一种历史的有着编年性质的历时的序列。在此二重性上,其文学的一面是强调的文学审美活动在各时代各社会间的相互碰撞,其作用的机制是断裂的,即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文学目标,文学史不是人们的审美活动的线型进化的历程。反之,其历史的一面又不能不强调文学发展的承继性和在承继基础上进行的新创造。由于文学史研究涉及到这样矛盾的两方面,所以,文学史的学科构架中就蕴含了延续与断裂的双重构造。我们对此问题可从几个方面来加以梳理。 一、断裂中的延续 文学史叙述的是文学的形成、发展、演化过程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在讲述一个延续的事实。法国文论家色诺波曾指出,自然科学是研讨“重复的事实”,即在对个别事物的研究中探讨出可以概括到同类许多事物的普遍属性,某甲上适用的规律,到了某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涉及到文学与历史两大领域,学界对该学科的定位有分歧。焦点在于,“‘文学’‘史’究竟是文学作品一种集结展现的方式,亦或是史学论述的一项分支?”①表面看来,这只是官说者之间立场的差异,而实质上,这是文学史学科本身蕴含的矛盾二重性的一种反映。 作为文学,文学史所列对象都涉及到审美问题,它是一种共时序列,作为历史,文学史又是一种有着编年性质的历时序列。其文学的一面,强调文学审美活动在各时代、各社会间的相互碰撞,其作用的机制是断裂的,即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文学目标,文学史不是人们审美活动的线性进化的历程。其历史的一面,又不能不强调文学发展的承继性和在承继基础上进行的新创造。由于文学史研究涉及到这样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文学史的学科构架就蕴含了延续与断裂的双重构造。  相似文献   

4.
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关系成了学术界争议的话题。人们有理由担心思想史热会再次湮没对文学本身的关注,当然,也有人乐观地期待,思想史的视阈肯定会给文学本身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因为,虽然意识到存在“文学本身”,可是多少年了,似乎也没有人能够把“文学本身”说个一清二楚。这么看来,“文学本身”似乎就是一个巨大的迷宫,它有自己的规定性,可是它的规定性如同一个谜,摸不着,看不透,正是它谜一样的规定性,吸引着四面八方局外“闯入者”前来探索。文学史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科还是作为一种叙述出来的历史形成的目前状态,恐怕和两种现象有关系,一是…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学史学的思考编者按中国文学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值此又一个世纪之交,回顾文学史学百年历程,发扬其优良传统,总结其历史经验,已成学术界热门话题。有鉴于此,本刊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60年代中国文学已经有了许多文学史约定俗成的定论。但是,回到了历史本身的情境,这一段文学更多不是条理清晰的对立或并立,也不是绝对的时间分界和空间独立,而是文学与社会场、政治场、经济场构成了多重交叉的运动和互动的“场效应”。这是一个过渡时代的特殊文学史,它有自己文学独特结构系统和生成走向文学精神在失落和高扬之间;文学主体在挑战中获得鲜明的艺术个性;文学世界在矛盾中呈现历史的真实;文学史在主体的重塑和历史记忆的叠加中形成了新的格局,从而也就有了文学史意义的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7.
温潘亚 《河北学刊》2006,26(4):122-126
接受美学文学史模式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读者为中心,在期待视野融合中朱透视文学的效果史。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类型,读者在文学史中地位的确定,文学史的历时与共时研究,效果史与接受史的结合,显示出建构一种总体文学史的意向。它作为文学史研究的新范式,具有着同过去一切文学史理论不同的全新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对文学总体活动过程研究的新思路,实现了文学史研究方向的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8.
历史方法有两层涵义:一是认为文学深嵌于历史之中,在历史时序框架内考察文学;一是找寻文学自身时序框架,考察文学本身发展规律。这是文学史研究的两个基本思路。与历史方法相适应并成为其学术特征的是实证。当代古典文学研究不可能简单地回归传统的实证方法,而主要应回归一种实证精神。这与几年来一直在呼吁的重写文学史主题显然具有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各种具体研究在重写文学史的框架内展开,而重写文学史工程也因此有了更为精致而实用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9.
历史社会学是历史学和社会学的交叉所产生的一门学科,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和社会学的历史反思是它产生的母体学科,社会史的繁荣则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社会学作为一门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行为、历史事件、历史结构、历史制度或体系的学科,立足现实、研究过去是其主要的学术思路,解释过去、了解现在是其基本的学术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学与历史的奇妙结合体,文学史自始至终都将徘徊于真实与虚构、主观与客观、史实与史识、全面与片面、高雅与通俗以及过去与当代等诸多矛盾体中.唯有从整体上考察这些矛盾体,才有可能找出文学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1.
“旧学商量加速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朱子赠陆象山的这一联名句,在当时虽是有感于陆氏过于追求“简易工夫”的治学风格而发,但他确实道出了学术和思想发展的一个公理,故而论学者每喜传诵。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这一门学问,我觉得借用朱熹的这两句诗,最能揭示它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的历史事实。从20世纪初开始引进西方的文学史研究方法及相应的研究、教学制度至今,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现代学术格局中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这一学科,终于逐步地确立起来了。可见我们的研究对象虽是古代的文学,但研究本身却无疑是现代的学术,也应…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一个世纪的辛勤耕耘,中国文学史这块园地,已是硕果累累。虽然“文学史”这个名目最初是由外国传来,但在有着丰厚的文学和史学传统的中国,它已生根成长,并且已经很大程度地中国化了。中国文学史,已是中国人文科学大家庭、特别是文学研究这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员。如果我们不是把文学史仅仅限制在古代,而是让它一直通到最近的当代,而又突破以往文学史忽略各少数民族的局限,努力把中华一56个民族的文学作尽可能的涵盖,那么,各种类型的文学史研究,几乎撑住了文学研究的大半个天穹。文学史作为一种著述样式,它本身的类型就…  相似文献   

13.
方法与目的历来紧密联系。一定的方法总是达到一定目的之手段。文学史研究是历史研究的一部分。它要揭示的是昨天的历史,不仅要描述文学发展的史实,恰当地评价作家与作品,比较其历史的地位与贡献,而且还要深入地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阐释文学兴衰和各种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研究中的“史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史研究,需要从文学的基本特性入手,体现 出文学史家对于文学发展规律的见识 。文学史家自己必须是文学鉴赏和批评的行家里手。对于作品中所体现的审美意识、语言风 貌和文体形式等方面的历史变迁,尤其要有洞察能力。要超越进化、退化的层面理解文学的 变迁。历代鉴赏家、批评家的观点及选本在文学传承和革新中有过积极的影响,因而具有历 史意义。文学史的史识还应该在史实的基础上体现出文学史家的主导意识,这种主导意识包 括时代精神和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史学实现了由潜学科向显学科的转化,其内在动因在于文学和历史观念的变革、文学史料范围的拓展以及文学史纂形式的演变,而这些条件的形成又离不开中西文化交流下学术传统更新的大背景。整整一百年间,文学史学科的发展经历了草创期、成长期、演变期和更新期四个阶段,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回顾这整个历程,在肯定其巨大成绩的前提下,就文学史研究的性质、对象、目的、方法等问题提出若干反思,将有助于这门学科在下个世纪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鸳鸯蝴蝶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鸳鸯蝴蝶派研究述评杨晨曦(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南京210093)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纷繁复杂的文学流派。长期以来,它一直作为新文学的对立面出现在文学史中。近年来,大批研究者在对史实进行清理爬梳的基础上,试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史的命名到写作,文学史中的历史思维一直左右着文学思维,历史一直作为文学的线索思路,研究方法,切割依据甚至对应形式而存在,而对文学本身的感悟力,想象力,审美力却强调不足。文学史中文学感的缺失是当前文学史写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在当前洪子诚及陈思和的文学史写作中仍然没有突破历史思维建立起真正的文学思维。文学史写作中应以人怎样在地球上生存与发展为总主题,以提高人的文学感悟力,想象力和审美力为总目标.以文学自身的演变规律为总方向,以生态的而非进化的观照为总思路来建构文学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当然要具备诸种条件.但某部著作的出版,亦往往成为一门新学科建立的标志.“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有“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文学史”这门学科.“文化大革命”后,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分家,而1980年《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版,则标志着“当代文学”这门新学科的建立.从1979年起,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开始被介绍到了大陆,随后一些学者开始认真研究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特别是台湾文学),台港澳文学又有独立出来研究的趋势.1991年,刘登翰、庄明萱、黄重添、林承璜主编的《台湾文学史》(海峡文艺出版社)的出版,则标志着台湾文学这门新学科的建立.从80年代后期起,人们在研究中又逐步认识到,海外华文文学既不同于大陆文学,也不同于台港澳文学,应该专门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家写作曾很长时间比附于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一种主体精神缺失后的"失语"."京派"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的文学流派,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几经沉浮.我们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中"京派"的文学史表述的考察,可以探析文学史家与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的关系,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写作中文学史家作为知识分子的主体精神失落的客观存在,以及这种集体"失语"与"回归"的原因,进而给今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写作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乔国强 《社会科学战线》2024,(3):155-161+282
用叙述性来指称文学史的写作,主要是想彰显这样一种文学史观:文学史是依据事实和实证的,但它的本质却是叙述性的,而且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立场、审美诉求的叙述。文学史除了与真实、客观相关之外,还与想象、虚构、构建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叙述性的文学史是一种在充分尊重事实与史实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强调文学史作者主观性的文学史。这种兼顾自我主体创造性的文学史观是对传统文学史观的一种修正与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