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研究采用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人际交往能力评估量表对93名福州市家庭贫困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现出应对方式对家庭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影响,应对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差异显著;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能力有影响,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差异显著;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中共同起作用。结论:家庭贫困大学生应采用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和建立正常社会支持系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水平,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网与农村老年人身心状况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研究考察了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网络变化对其身心状况的影响。研究证明 ,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和网络变化都对老年人的身心状况有显著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地位的三个变量中 ,收入对生活满意度和身体状况都有影响 ,职业地位则只对身体状况有影响。在社会支持的数量中 ,支持网中有无配偶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身体状况都有显著关系 ,子女的数量只与生活满意度有关。在社会支持的质量方面 ,关系强度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正向关系 ,网络资本中网络成员经济收入的平均水平则与生活满意度和身体状况都有显著关系。在所有因素中 ,影响最大的是网络的变化 ,失去网络成员对老年人身心状况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儿童幸福感主要体现于对生活的满意度及积极与消极感受方面。当今儿童总体上对生活的满意度比较高,其中家庭满意度最高,自我满意度较低,对学习满意度最低;在生活感受中,积极感受占主导,同时存在一定比例的消极感受。在影响儿童幸福感的因素中,人口学方面表现显著的是城乡、户籍、是否独生子女及学校级别等;社会学因素中"健康、家庭和学校"三个领域都有显著体现。  相似文献   

4.
老年妇女与女儿养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养老包括为老人提供养老的经济保障或生活服务保障。家庭养老的经济保障包括依靠本人、依靠子女、依靠配偶、依靠亲属等多种形式。家庭养老的生活服务保障,可根据老人的居住方式来体现其所受到的生活服务及照顾状况,老人的居住方式可分为独居、与配偶居住、与未婚或已婚子女居住等形式。 与家庭养老相对应的是社会养老。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城市地区,无论养老方式还是养老的经济来源保障都出现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并存的现象。但是,由于社会,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的数据,分析了老年父母的居住模式,他们在物质、日常照料和心理等方面获得儿女支持赡养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虽然空巢家庭(一人户或者夫妻二人户)已逐渐成为老人家庭结构的主流,但绝大多数老人居住在距子女较近的地方,并与子女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除了家务照料外,子女居住距离与对父母的支持频次之间没有很显著的关系;父母的居住模式和对父母的支持频次间也不存在很明显的关联关系,即对于不和父母同住的儿女来说,他们对父母的支持频次并不会因为父母和其他儿女共住而减少,也不会因为父亲或者母亲独住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卓曹   《社会科学研究》2013,(1):108-113
通过实证研究四川农村低保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现: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规模较小;亲属关系主要为其提供经济支持和生活物品支持,非亲属关系主要为其提供社会交往和劳务支持。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中主要关系类型由强到弱依次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朋友邻居—其他亲戚。针对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现状,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低保居民的经济救助力度;扩充其生活物品支持网的内容;为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居民提供就业支持;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保存和发扬社会互助传统。  相似文献   

7.
李宗华  张风 《东岳论丛》2012,33(6):108-112
为了解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本文采用多层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农村空巢老人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因有无子女、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社会交往及生活状况的自评等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为:经济状况、社会参与差异、邻里关系和谐与否、环境状况、生活照顾状况、知心朋友的数量差异、健康状况及有无子女.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因此,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参与程度、保障老人的经济生活、营造安定的生活环境等对提高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南昌大学医学院四川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汶川地震两周后南昌大学医学院四川籍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结果汶川地震后四川籍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P均〈0.05),消极应对方式与躯体化、强迫因子呈正相关(P均〈0.05);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汶川地震后,四川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伍海霞 《江淮论坛》2014,(6):142-146
文章从“家内”与“家际”视角分析了城乡家庭养老支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乡家庭养老支持存在显著差异。亲代的居住安排、对孙子女的照料、在子女婚姻花费的贡献,以及亲代与子代配偶关系等因素对亲代的养老支持产生了影响。城镇地区多数子女与父母在空间上形成了“分而不远”的状态,在代际支持上表现出“分而不离”的特征;农村子女在与父母分开居住后,亲子代问代际交流减少,“家际”方式下的养老支持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10.
运用自行编制的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性发展调查问卷和方晓义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考察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性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行为自主、关系自主、认知自主和情绪自主;社会适应性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适应、自我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和生活满意度.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可知,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性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且自主性对社会适应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居家养老成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经济收入、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等是影响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上海市某街道的调查资料显示,城市居家老年人社会支持脆弱,心理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女性老人和高龄老人的生活堪忧。为此,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收入,在社区层面建立专业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倡导全社会关爱老年人,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周小红 《阴山学刊》2006,19(2):15-19
从文化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着重从人与自然在现实中的审美建构以及自然美在艺术中的审美表达这一层面,来考察自然美欣赏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感应、同构之使然;二是人类社会矛盾心理之产物;三是人类回归自然的深层心理冲动之呈现。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救助安置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河南模式",通过开展社会救助、社会服务和实施就业及家庭政策,初步解决了他们的生活、教育、医疗和发展问题,但是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境和不足。基于社会保护理论的视角,有效解决"河南模式"困境与不足的路径是实现从一元到多元、从个人到社区、从生存到发展、从需要满足到权利本位的转向,重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社会保护取向的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4.
民众生活满意感与心理和谐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心理和谐量表和自编有效的民众生活满意感问卷对重庆市13个区县1544~g民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市区民众心理和谐和生活满意感显著高于农村及乡镇;移民和失地民众的心理和谐和生活满意感显著低于市区民众。②生活满意感与心理和谐以及其下位因子都呈显著正相关。③生活满意感是心理和谐的预测变量,生活满意感解释心理和谐的25%,它能够预测心理和谐。生活满意感对心理和谐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生活满意度越高,心理和谐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以44名华侨女大学生为对象,运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作测试。通过比较,华侨女生的高社交焦虑有明显的文化背景和症状学的特征;华侨女生高社交焦虑与其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相一致;在分层回归分析中社会支持通过限制应对方式来影响社交焦虑。结论: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华侨女生的高社交焦虑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A large body of literature documents that children of depressed mothers have impaired cognitive, behavioral, and health outcomes throughout the life course, though much less is known about the mechanisms linking maternal depression to children’s outcomes. In this paper, I use data from the Fragile Families and Child Wellbeing Study to estimate and explain the consequences of maternal depression for 5-year-old children’s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 behaviors. Ordinary least squared (OLS) regression models and propensity score models show that children exposed to both chronic and intermittent maternal depression have more problem behaviors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with never depressed mothers. Results also show that economic resources and maternal parenting behaviors mediate much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ternal depression and children’s problem behaviors, but that relationships with romantic partners and social support do little to explain this association. This research extends past literature by illuminating som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maternal depression matters for children; by utilizing longitudinal measures of depression; by employing rigorous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o lend confidence to the findings; and by using a large, diverse, and non-clinical sample of children most susceptible to maternal depression. Given that early childhood problem behaviors lay a crucial foundation for short- and long-term life trajectories, 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maternal depression may be far-reaching.  相似文献   

17.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39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较少,主观幸福感也较低,为"相对不满意"。不同性别、婚姻、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其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女性、已婚者、80后、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上者、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者,这类人群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其他类人群;女性、已婚者,这类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其他类人群。同时,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性别、婚姻是预测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显著有效变量。为此,建议企业应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往;社区应完善公共服务,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支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应不断学习,提升利用社会支持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间转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研究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满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其生活状况的改善和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王潇  焦爱英 《兰州学刊》2014,(11):71-80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村改社区"建设成为改善农村人民生活质量和推动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文章以天津"村改社区"试点乡镇的搬迁村民为调研对象,以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村民的内心感受为研究主题,探讨了村民搬入新社区后的居住满意度、社会保障的改善与主观幸福感、社区认同、社区参与间的关系,通过对700名参与"村改社区"搬迁的村民的调研,运用结构方程等统计分析方法,发现这些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和社会保障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社区认同、社区参与存在的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研究结果对于"村改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安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透过具体问题,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对阿昌族客观生活质量、主观生活质量、生活能力、社会支持进行系统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对促进其经济文化发展,寻求其社会和谐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阿昌族生活质量问题是社会学生活质量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可以从这一层面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