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栉风沐雨     
一九六三年七月,扎鲁特旗霍林河畔的那达慕大会就要开幕了,牧民们正等待着“乌兰牧骑”的到来。突然,天下起了大雨,数日不止。牧民们都为途中的“乌兰牧骑”担  相似文献   

2.
寒夜演出     
“乌兰牧骑”来巴伦别立公社沙拉扣岱大队演出的喜讯,象一阵风似地传遍了各个蒙古包。不一会儿,来自四面八方的社员们就聚集到二百多人。这是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一九六五年春节下牧区演出观众最多的一次,队里找不到一间能容纳这么多人的房子,队员们就主动提出在室外演出。那天夜晚,寒风呼啸,室外的温度已降到摄氏零下二十度左右,可是队员们却毫无惧色。他们说:“牧民们现在不是也冒着严寒提水饮畜吗?我们在外面演出算不了什么苦,只要让更多牧民能看到演出,过好春节,我们受一会儿冻也是应该的。”演出快要开始了,不巧得很,队里的一盏汽灯坏了。队员们急中生智,提出了点“棉花灯”的建议。于是有的人忙着拉线,有的人找棉花搓成团团,蘸上煤油,很快地  相似文献   

3.
西北民族工作纪事(1997年7—12月)●张敏7月8日在乌兰牧骑走过40年光辉历程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瑞环为乌兰牧骑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李瑞环的题词是“根植草原,情系牧民”。(《内蒙古日报》7月1...  相似文献   

4.
“乌兰牧骑”是一支红色的文化轻骑队。它准确迅速地反映了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满腔热情地歌颂新人、新事、新风尚。这也正是我们劳动人民所十分喜爱的。在黑暗的旧社会,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穷人过日子,真象针眼里拉骆驼一样艰难,哪里还谈  相似文献   

5.
乌兰牧骑自创建至今,已经胜利地走过二十六年的光辉历程。为了宣传、交流和推广乌兰牧骑建设的经验,开创民族文化工作新局面,文化部和国家民委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将举办全国乌兰牧骑和乌兰牧骑式演出队文艺会演。可以说,这次会演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二大和全国六届人大会议精神,实现“六·五”计划,特别是赵总  相似文献   

6.
草原“轻骑兵”———小记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文/忠尼康梅花许多人感叹:“一提起乌兰牧骑,就令人回忆起50年代时那种奋发的精神和作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就是凭着这股精神,抓住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发扬优良传统,把精神食粮送到了广阔的草原,使这支...  相似文献   

7.
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指引下,经过拨乱反正,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族地区乌兰牧骑或乌兰牧骑式演出队,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面向基层,巡回演出,为丰富农牧区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为了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和全国六届人大精神,宣传、交流和推广乌兰牧骑建设的经验,开创新局面,实现“六·五”计划,文化部和国家民委定于1983年9月中旬至10月初,在北京举行“各自治区和有关省少数民族地区乌兰牧骑式演出队文艺会演”。参加会演的有,内蒙古、西藏、广西、新疆、宁夏和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湖南、湖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广东、福建等十七个省、自治区的十八个乌兰牧骑或乌兰牧骑式文艺演出队。他们大都是长期坚持在大型专业文艺团体难于到达的农、牧、山、边地区的县级专业或业余演出队,并且作出了新的成绩。我刊特意组织了“乌兰牧骑赞”这组短文,向读者介绍。  相似文献   

8.
乌兰牧骑是一种精神指引,同时更是我国草原文化的“轻骑队”。乌兰牧骑的精神特性历经发展,其已然走过半个多世纪。乌兰牧骑历经了我国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至市场经济的转型。同时,其发展演变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密切连结。目前,我国社会的经济与全球化接轨,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乌兰牧骑能否适应全新形势,并实现自我发展全新方向值得更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乌兰牧骑需要分析出现的相关矛盾,但同时也需要认清其未来的发展潜质,以确保能够在草原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2007,(8):68-68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于1957年,是一支仅有9人、两辆勒勒车、4件乐器的小队伍。但由于乌兰牧骑非常适合农牧民的需要,所以很快得到普及和提高,到1963年已有30支,而且在1964年进京汇报演出时获得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10.
“乌兰牧骑”是蒙语 Olaan—Muchir 的汉文译音。“乌兰”是红色的意思;“牧骑”一词原意为“枝子”,现在移植到文化单位,并赋以新的内  相似文献   

11.
几个月前,在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代表队作了汇报演出。他们的演出,以强烈的革命思想内容,浓厚的生活气息,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革命化的舞台作风,引起我国文艺界的重视。人们认为,“乌兰牧骑”是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文艺思想、坚持为工农兵服务方向的新型文化组织的一个样板,是文化战线上的一面社会主义红旗,  相似文献   

12.
乌兰牧骑是内蒙古草原上基本的文艺工作队伍。几十年来,乌兰牧骑精神感染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牧民,牧民对于乌兰牧骑的信任度也非常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牧区人民对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乌兰牧骑也需要将党和国家新的方针和政策解读和传播给牧区人民。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局限,在乌兰牧骑培养综合型的艺术人才势在必行。本文简要介绍了乌兰牧骑和乌兰牧骑精神,分析了乌兰牧骑艺术队员的发展现状,总结了乌兰牧骑综合型艺术人才培养的策略和路径,希望以此助力乌兰牧骑艺术人才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九月,正是成熟的季节。全国各自治区和有关省乌兰牧骑式演出队在北京举行会演,给首都文艺舞台增添了新的光彩。这次会演,是一次振奋人心的盛会,是对乌兰牧骑的再一次肯定和赞扬。通过会演,进一步坚定了乌兰牧骑的方向,扩大交流和宣传了乌兰牧骑的经验,对于促进民族艺术创作的更大繁荣,开创民族文化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次乌兰牧骑多彩多姿的演出中,我们可以看到乌兰牧骑崭新的精神风貌,使人又想到她光荣的过去,想到她二十六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常的道  相似文献   

14.
“乌兰牧骑”为了便于下乡演出,更好地为农牧民服务,要求它的演员必须“一专多能”,这已是人所共知的。最近,听说,这“一专多能”又有新的要求,新的发展和新的提高。它提高了究竟有多少?只有看了才知道。那就先看看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副队长莎仁的表演吧! 帷幕拉开,只见一位年轻的女演员,用蒙汉语报完幕后不回台,径自走进乐队,成了三弦演奏员。一场晚会,不算伴奏,她的节目就有六、七个,一会儿是独唱,一会儿是演小戏,一会儿是独舞或集体舞……她那柔软轻巧的身段,流利、脆亮  相似文献   

15.
乌兰牧骑,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为开展牧区的民族群众文化工作、活跃民族群众文化生活而设立的综合性基层文化事业机构。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这个文艺群体逐渐成长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担当了光大草原文化的积极推手。乌兰牧骑最初是"内蒙古自治区创立的旗县综合性的文化工作队,以演出为主,兼做宣传、辅导、服务工作。乌兰牧骑坚持深入农村牧区最基层,在农牧民中间扎下了根,受到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被誉为‘草原文化轻骑队’。"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建立二十五周年。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为开创乌兰牧骑及民族文化艺术工作的新局面,最近,内蒙古自治区部分旗县乌兰牧骑,会师呼和浩特举行演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他们豪迈地发出誓言,在八十年代的今天,乌兰牧骑要更有作为,要继续开拓前进,勇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艺轻骑队! 象高山间翱翔的雄鹰,象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从苏尼特右旗建立第一支乌兰妆骑起,到现在已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临近毕业的中央民族大学校园里几乎看不见应届毕业生的身影。他们正在为论文、为工作奔波着。作为人生中重要的一段 ,他们的校园生活即将结束 ,迎接他们的将是陌生的另一种人生抉择。采访2000年应届毕业生这天 ,正赶上北京沙尘暴天气 ,这来自西部的尘暴使在校园穿行的毕业生们对前途有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就业 ,早已从“分到哪里去哪里”的单向型选择 ,发展到“想去哪里 ,能去哪里”或“能做什么 ,适合做什么”的双向、多向型选择阶段。毫无疑问 ,今天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就业 ,面临着日…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人;火灾、水灾、地震,奋战在最前列的还是军人。那片庄重的橄榄绿总是在最危急的关头首先跃入人们的眼帘。当毒品肆虐祖国西南边陲,有人沦落为“瘾君子”时,又是军人出现在戒毒所,出现在被毒品折磨得灵魂扭曲的“瘾君子”面前。  相似文献   

19.
我们“乌兰牧骑”是个综合性的文化工作队,我们下乡为牧民演出歌舞,同时还要宣传政策时事、辅导群众业余文化活动、普及科学卫生知识、举办图片展览、放映幻灯等等。我在队上参加马头琴伴奏和歌舞演出,同时又放映幻灯。有人说:“有了电影,牧民不再爱看幻灯啦,幻灯过时啦!”  相似文献   

20.
扎鲁特旗“乌兰牧骑”建立两年多以来,先后下乡下牧区七次,到过一百五十八个生产队(次),专程去过三十七个“浩特”(村屯),走路长达八千二百六十多华里,演出各种节目二百五十多个,观众达十四万零四百多人次,还做了大量的宣传、业余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