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伪满时期的日语文献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为追根溯源地解读当代中日关系提供了史料依凭,同时也为今天的中日领土领海等现实问题的研究开拓了全新的视野。本文以伪满时期日语文献中较为典型的《满洲评论》作为切入点,尝试厘清该文献资料中所记载的中日领土领海问题的历史线索,从前人未曾触及的日文史料角度来解析中日领土领海争端的历史形成及其背后成因,进而阐明伪满日语文献之于当代中日关系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探讨以文献推进当代研究多维度视角的全新可能。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经济侵略,开始于二十世纪初的日俄战争。然而,最集中、最突出的是1931—1945年。这期间,日本政府用武力占领了这一地区之后,通过它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实行了全面的经济侵略和物资掠夺,推行了一套完整的方针、政策,形成了独特的殖民经济体系,其中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复杂。然而,经济统制贯穿了这一体系的始终,并且体现在各方面的具体部门之中。可以说,经济统制是伪满经济的总纲,抓住了经济统制也就抓住了伪满经济的主线。因此,本文就伪满经济统制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缉熙楼     
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东北部 ,有一座与现代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建筑群 ,它就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 ,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和溥仪及其后妃“皇家悲剧”的历史见证保留下来 ,现已成为长春市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伪满皇宫占地面积 13 7万平方米 ,宫廷主体部分有东西两重大院 ,建筑风格各异 ,既有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砖木结构建筑 ,又有欧洲哥特式楼房 ,还有东洋式殿阁 ,充分显示出伪满洲国的殖民地色彩和伪满皇帝的傀儡性。  缉熙楼位于伪满皇宫内廷西院 ,是一座二层灰色旧…  相似文献   

4.
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大片土地之后,即从其实行殖民统治需要出发,选定了地处东北中心,交通便利,日本殖民势力较强、奉系军阀势力较弱、苏联影响较小的长春,作为它一手炮制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的首都。1932年3月10日,伪满洲国国务院发布第一号布告,正式宣布奠都长春。3月14日,又发布第二号布告,将长春改名为新京。随后,日本殖民统治者又在长春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工作,逐渐使长春成为其进行殖民主义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统治的中心,同时,也使长春进入了近代化城市的行列。日伪统治时期的长春城市建设到底怎样?有什么特点?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长春城市建设?对这些问题,本文拟作如下简要阐述与剖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以来,中国近代回族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有两个薄弱点,即:1,早期来华日本人在回族中的活动;2.伪满洲国统治时期日寇铁蹄下的回族。主要原因是以上两点的研究基本应借助当时的日文史料,而能见到这方面史料的学者很少;另外,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往往又涉及当时的一些回族头面人物与日本人的接触、赴日及参加日本在华操纵的“回教”伪组织问题。现就这两点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就教于方家。一、在湖南回族中活动的若林九万早期来华在回族中活动的日本人值得一提的是若林九万,此人名在抗战末期中国一回族学者所著揭露日寇对回…  相似文献   

6.
关于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一书,在很早以前,曾有一个时期,盛传乃王国维氏所作。以罗氏之才识与学风,不大可能,这本来是早已不成问题之事。乃近来因为开展王国维的学术研究,这一问题又复旧案重提,甚嚣尘上。除了张舜徽教授在《王国维与罗振玉在学术研究上的关系》一文所引的一些论述之外,又如最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周君适所著《伪满宫廷杂忆》一书,也仍然还说:  相似文献   

7.
二月革命后,苏俄境内的各种犹太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受到禁止,促使哈尔滨成为东亚地区犹太人的聚居中心.其中,哈尔滨犹太人所创办的报刊业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通过这些报刊活动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使哈尔滨成为东亚与巴勒斯坦、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犹太世界取得联系的唯一途径,巩固和维护了哈尔滨犹太社区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为其日后回归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奠定了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孙瑜 《北方论丛》2021,(3):185-194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东北的中资造船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以旅顺船坞局和东北造船所为代表。同期,日本在日俄战争后,从沙俄手中接收了旅顺船坞局和大连造船厂。该时期东北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日资造船厂。伪满建立后,日本迅速控制和吞并了整个东北的造船工业。该时期东北的造船厂主要有营口造船株式会社、丹东造船厂、大连船渠铁工株式会社、西森造船所等,上述船厂都为日资,它们为日本的侵略和扩张提供了大量物资。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造船工业的掠夺主要是通过对东北船舶物资的侵占和日伪政府对造船工业工人的压榨与盘剥来实现的,它是中国东北造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时期出版了大量的报刊,据有关方面统计,辛亥革命前后(1898~1917年)出版的各类报刊约千余种.这其中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刊物,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学、历史、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这些报刊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女性报刊.这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思想史、文化史、妇女运动史及报刊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本文拟对这一期间女性报刊进行研究,探寻它的起源、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促成了在俄国的犹太人大量迁入中国东北的哈尔滨,寻求避难所,并在哈尔滨形成了当时东北亚地区最大的犹太人社区.社区体系完整,历经60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教育及卫生等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为哈尔滨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繁荣,犹太人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的舆论宣传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时期出版了大量的报刊,据有关方面统计,辛亥革命前后(1898~1917年)出版的各类报刊约千余种。这其中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刊物,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学、历史、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这些报刊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女性报刊。这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思想史、文化史、妇女运动史及报刊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本文拟对这一期间女性报刊进行研究,探寻它的起源、特点及意义。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我国广大妇女在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压迫统治下,成了任人宰割、玩弄、摧残的对象,一直生活在社会最…  相似文献   

12.
在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通过扶植的伪满政权,大肆地对东北地区实行文化殖民,利用政权的力量充分美化和掩盖殖民事实,宣传殖民奴化思想,妄想使东北人民成为拥护伪满政权的顺民.日伪政府所进行的文化殖民行动大体包括三个方面,即教育、宣传、文艺.在教育方面大肆灌输军国和民族分裂思想,改变东北学制,普及日语;在宣传方面充分管控新闻舆论、出版机构、广播内容;在文艺方面改造中国传统戏剧,以殖民电影美化黑暗统治,以殖民文学塑造顺民典范.无论是教育、宣传、文艺哪一种文化殖民手段,其目的都在于扭曲历史,美化侵略,奴化东北人民,对东北人民进行错误价值观的灌输,使其成为彻底的"良民".  相似文献   

13.
李孝迁 《学术月刊》2023,(2):172-185
伪满国史教科书是为了配合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而建构出来的一套叙事,强调伪满有三千年独立史,“日满一体”,丑化中国,将伪满虚幻成“王道乐土”,这是日本政学两界共谋的产物。伪满国史最初是为了对抗中国史而存在,其使命是暂时的,日本最终目的是以日本史扩张为伪满历史教育的中心,令伪满国史形同虚设,借此规训东北中小学生形成日本认同意识,而不是为了达成伪满国家认同。伪满国史论述不仅改造东北青年的历史认识,而且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14.
潘光 《社会科学》2005,(5):93-101
19世纪80年代起在俄国和东欧掀起的反犹狂潮,导致几万俄国犹太人穿过西伯利亚来到中国东北,再辗转南下,形成了哈尔滨、天津、上海三个俄犹社团。其间,中国东方铁路的修筑、俄国在华势力的兴衰、日俄战争、俄国190 5年和1917年两次革命、苏联对华政策的调整和日本侵占东北等一系列事态发展,又成了推动俄国犹太人先是来到东北,后来又离开东北南下的动因。来华俄国犹太人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其一,经过艰苦拼搏,逐渐成为中产阶级。其二,希望在中国长期居留,努力融入中国文化。其三,社团意识强,社区活动积极。他们逐渐成为来华犹太人中最有影响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东亚劝业会社"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的殖民侵略机构,在日本对东北的移民侵略和土地掠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2年前,日本对东北掠夺的推手是满铁和东洋拓殖会社,掠夺土地数量已达10余万町步。"东亚劝业会社"成立后,日本把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业务统合起来,并以"国策会社"名义试图破局"土地商租权"问题。伪满洲国时期,该会社先是积极配合日本驻朝鲜总督府,在东北设立朝鲜人"安全农村"。后又追随关东军,在东北地区掠夺95.32万町步土地,作为日本武装移民的预留地。伪满中期"东亚劝业会社"解散后,其朝鲜人土地业务移交"满鲜拓殖会社",日本移民土地则转归"满洲拓殖会社"。  相似文献   

16.
伪满洲国出现后,长春的规划和建设成为关键。出于伪满国都建设的考量,日本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和法律、法规。出于日本势力在中国东北中心地位的考量,日本划分了军事区域、政治区域和文化、娱乐区域。出于永久占领中国东北的考量,日本在建设上使用先进的建材,完备城市基础设施。日本企图通过对长春的规划,掩盖其占领中国东北的事实以及永久占领中国东北的野心。  相似文献   

17.
近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伪满基层政权研究》(以下简称《政权研究》),颇有耳目清新之感,一是这一研究在本学科尚属开拓;二是统览全篇感到立论得体、阐述有据、史料妥当,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这部著作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把伪满基层政权研究同伪满警察制度研究结合起来。《政权研究》从伪满警察的最初出现到它的组织机制以及同日本警察制度的对比都作了比较认真地记述和议论,这无疑为著者的主体研究作了很好的铺垫,如同在坚实的基础上建造高大的楼房,首先把框架竖立起来,充实了《政权研究》的扎实感。第二,把伪满…  相似文献   

18.
阎振民  张红 《理论界》2004,23(6):337-338
2002年<纵横>杂志发表"我在伪满时期的学生生活"回忆文章.文章在涉及"勤劳奉仕"这个伪满洲国所特有的历史概念时出现两个错误其一,"勤劳奉仕"始于1944年;其二,"勤劳奉仕"是当时社会开展的"自救运动".事实上,早在1939年,伪满"协和会"就开始推行"勤劳奉仕".1942年日伪当局已经用"法律"形式加以制度化.从本质上说,"勤劳奉仕"是日本殖民统治者强制东北民众为其充当劳工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9.
胡根 《学术研究》2003,(12):111-113
澳门的外文史料中,数量最大而又最重要的是葡文,另外还有以英文、法文、日文、西班牙文等撰写的史料。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大量外文材料未能得到利用。本文据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不完全统计,只列举了其中的一部分外文史料,相信还有更多更重要的史料未能列举。有鉴于此,如果相关机构作出适当支援,使有能力的团体或个人有选择性地翻译一些外文史料,除了有助于发掘、整理扣利用历史文献之外,也可以令中外学者进行必要的交流,以增进了解。  相似文献   

20.
2000多年前,由于罗马帝国的野蛮入侵,犹太人痛失了家园和土地.背井离乡的犹太人先后到过西班牙、葡萄牙、法国以及欧洲中部一些国家和地区.到近现代,他们又先后漂泊到北美洲、南美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只有19世纪末到了中国的哈尔滨,才获得了一种良好的境遇.在跨越两个世纪的共同生活中,他们为哈尔滨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今,他们在这里留下的大量遗址和遗迹不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有关哈尔滨犹太人的历史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一个屡遭不幸的民族得到了一个东方大国人民的真情呵护与尊重,使全世界的犹太人都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