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月刊》1963年第11期上,刊载了刘炳福同志“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一文。文章对司马迁政治思想研究中的一些非阶级观点的批判是正确的;指出司马迁“是一个地主阶级的思想家”,而不是什么超阶级的“人民的歌手”、“人民历史的开创者”,也是很对的。但是,在批判各种非阶级观点的同时,却有些把司马迁政治思想的评价简单化和绝对化了。这篇短文,不打算全面分析司马迁的政治思想,只想就刘文所存在的问题方面,提出一些意见,请同志们批评。  相似文献   

2.
论司马迁的西部人文地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根据《史记》有关战国秦汉时期西部政治地理、经济地理与民族地理的记载与论 述,对司马迁的西部人文地理思想作了探讨,认为司马迁是历史上较早关注西部并进行了理 论总结的学者。作为西汉杰出的思想家与史学家,司马迁对西北历史地理特别关注,作了不 少精辟阐述,主要反映在对西北政治地理格外看重,提出了“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 常于西北”的重要论断;此外还对司马迁的西部经济地理及民族地理思想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与司马光史学思想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与司马光史学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 :都提倡直笔 ,对统治阶级的阴暗面和人民的反抗斗争能实事求是给予真实地记载 ;都具有无神论思想 ,重人事而不言天命 ;都具有总结历史盛衰的自觉意识 ,善于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但是 ,他们的史学思想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司马迁持异端史观 ,而司马光持正统史观 ;司马迁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而司马光认为古今不变 ,求古之道是为了施于今 ;司马迁旨在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写成一部包罗万象的通史 ,而司马光旨在关国家盛衰 ,系生民休戚 ,为帝王们写成一部政治课本。通过对比 ,可清晰展现自司马迁至司马光期间 ,我国传统史学思想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是指在相对稳定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下产生,并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相对稳定地积淀于人们心理层面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等政治心理因素与在社会上传播的政治经典理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经典的政治理论学说和人们相对稳定的政治心理习惯是推动其发展的内在矛盾二要素。政治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导政治文化传播的最有效途径;(2)社会主导政治文化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任务;(3)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多元政治文化进行整合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史上,司马迁第一个系统地考察了商品经济的特征,还考察了经济与政治、经济与道德民俗的关系,提出了一整套发展生产、扩大交换、富国富家的经济理论,闪耀着朴素唯物史观的思想光辉。司马迁的新思想、新观点产生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强化对思想控制的时候,实在难能可贵,是值得认真清理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供了一系列从春秋到西汉中叶间士人的传记,他在其中重点描述这些士人的生活轨迹.本文概括地分析了司马迁的叙述和那些士人的思想间的关系,回答了与中国古代士人早期历史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道是司马迁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司马迁认为王道治天下是政权长治久安的根本.司马迁以王道标准来"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在<史记>中通过大量的史实,从对上古三代帝王的修德、修政;秦朝的兴亡;楚汉相争的成致;汉初的与民休息;文景盛世的辉煌;到汉武帝政治的功过的评论;有力地证明了帝王政治兴衰与王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不仅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史学作家之一,也是汉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功利思想,至今似尚无专文论述。本文拟就司马迁的功利观进行初步探索,以就正于学术界。 一 司马迁是一个“功利主义者”,他衡量历史人物和事件时,特别注重实际功用和利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列孔子于《世家》而列老子于《列传》思想抉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司马迁列孔子于《世家》而列老子于《列传》的问题,目的在弄清其与司马迁思想归属之关系。关于司马迁的思想归属问题,学术界曾进行过较长时间的讨论,但迄今莫衷一是。然而就其大体言之,说法不外乎三种,即:道家论者,儒家论者与儒道兼备论者。实际上,司马迁作为封建时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其思想是复杂的,并不能用当时已有的各家学说来加以规范。无论说司马迁的思想属于当时已有的什么家,或主要属于当时已有的什么家,都是偏颇的、不全面的。下面笔者仅就司马迁列孔子于《世家》而列老子于《列传》的原因及其与《论六家要旨》之关…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所经历的时代,正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逐步成熟的时期,《史记》记录了这个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人物及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其政治史性质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通古今政治之变、载古今之政治人物、述古今之政治现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司马迁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都肯定司马迁的哲学思想是唯物的,社会历史观是进步的,政治主张也是进步的,反映了全民的意愿,和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支配思想立于对立的地位”。如有人说:“司马迁反对天命可以决定人们的吉凶祸福的神秘思想”。有人则说:“《史记》从历史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跟当时以阴阳五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学者对《史记》或对司马迁的研究,从史学或从文学方面的研究居多,而从其它方面尤其是从经济方面论述较少。考察“富利论”,可以反映司马迁整体的经济思想。他是我国第一个系统考察商品经济特征,考察经济与政治、经济与道德民俗关系的史学家,其经济理论闪烁着朴素唯物史观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近年来行政法学研究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了宏观描述并提出六点期望或需要创新的地方,即(1)方法论方面的期望;(2)行政法学与经济理论的结合;(3)对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及时回应;(4)对理论的抽象探讨转向对现实重大问题的行政法调控;(5)以"史"为鉴,为我所用;(6)发挥比较优势,实行强强联合.  相似文献   

14.
略论司马迁的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齐鲁学刊》2000,(4):84-89
司马迁曾将自己的著史宗旨明确概括为“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而他在贯彻这一宗旨时 ,又表现出明显的道家思想倾向。在“究天人之际”时 ,司马迁以道家的天道自然观为宗镜 ,主张顺天而动 ,同时突出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扬弃了以天命为中心的神秘主义思想。司马迁强调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志在“通古今之变” ,而这又是对道家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于道家的批判精神、人格独立意识和抱朴守真思想 ,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成为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另外 ,在社会政治观、人生理想以及文章风格等方面 ,司马迁也颇得道家思想之沾溉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在<史记>中,不遗余力地抨击暴政,讴歌正义,后人们对司马迁形成这样的认识:司马迁就是平民的大众的史学家,他和统治者是对立的.确实,司马迁曾无数次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摇旗呐喊,但是不要忘了这焦灼的呼喊有一半忧的是汉家天下.司马迁写<史记>,就是要从宏观上为大一统的汉朝构建与之相应的文化层面的政治伦理秩序.<礼书第一>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司马迁的思想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的“一家之言”具有非儒非道、亦儒亦道的特征,每每以儒低道,以道普儒,排斥其中不合理的因素,而将儒家的阳刚精神和道家的阴柔性质有机地融为一体、首创“儒道互补”。儒道互补体现于司马迁思想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整部《史记》。明此一端,关于司马迁及其《史记》思想的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体现为儒道互补:赞美儒家的大同小康,维护进步统一;排斥道家的小国寡民,反对分裂倒退;推崇道家的无为而治,摒弃儒家的繁文缩礼,以儒家的…  相似文献   

17.
论司马迁的自由经济思想及对儒道的态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涛 《河北学刊》2001,21(1):94-98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以其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为世人所瞩目。对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学界多认为是来自于道家。本文论证了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应是源自于对孔孟自由经济思想的继承,同时分析了司马迁对儒道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崇势利而羞贫贱”思想辨析智芬司马迁在《史记》中,专设《货殖列传》,肯定了作为布衣匹夫的“货殖”家们追求财富的合理性,宣扬了逐利求富的思想。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把司马迁这种经济思想斥之为“崇势利而羞贫贱”。其实,“崇势利而羞贫贱”恰好...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加强职工思想教育的问题是基层企业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最近,名山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召开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讨论会。讨论了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1)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认真做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关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与会者认为,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实施,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认真全面贯彻实施《条例》,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企业法》,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企业走向市场,巩固和发展前一段企业改革的成果,实现新旧体制的转换,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文化研究中普遍流行一种观点,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运动的总体行程是:器物引进—→政治变革—→思想革命;与此相适应,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对文化的科技事实以及与此相关的某些经济、行政事实的反省;(二)对文化的政治、法权事实的反省;(三)对民族文化心理、价值观念的反省。以上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