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从《苔丝》看《圣经》对哈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对哈代创作《苔丝》的影响是巨大的。善与恶的冲突是构成《圣经》的主要情节线索,而《苔丝》中的三次冲突即善与恶的冲突恰恰完成了女主人公悲剧的命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均与《圣经》中的原始意象有相同之处,苔丝体现了“替罪羊”这一宗教仪式。深受基督教影响的作者对上帝意志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2.
《苔丝》中的情节以《圣经》中的善恶冲突情节为原型。善恶冲突情节在作品中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外部冲突”、“内心冲突”和“隐含冲突”。苔丝和安吉尔各自的“内心冲突”是作品中冲突情节的最重要类型。原型情节的运用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法国中尉的女人》与《德伯家的苔丝》在人物背景及人物主题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然而两部小说的主人公的结局却迥然不同,《法》与《苔丝》的这种并置形成的互文性凸现了《苔丝》中的达尔文主义的命运观,前景化并评判了《苔丝》中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著名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作为集中体现作家的人生观转变和艺术风格成熟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突出地位。 《苔丝》在欧州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有的认为,它是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最好的代表作”,在“十九世纪古典资产阶级小说”里,“算是到了无可再发展的地步”。对这个标志十九世纪末西欧、特别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最后成就的作家和作品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还是不足的。五十年代,有些研究者发表了为数不多的评介文章,较多地强调了“小说的消极因素”。以至于推断出某些偏激的结论。因此,我们还有必要对哈代及其《苔丝》,展开深入研究和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5.
哈代在其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借用phase这一天文学术语 ,意指苔丝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时期 ,并将苔丝比作月亮 ,对她寄予莫大的同情。小说未能客观地分析酿成苔丝之死的种种原因 ,而是过分地渲染偶然的因素。但哈代的世界观是复杂的 ,有时甚至是矛盾的 ,在阅读这部小说时切不可断章取义 ,随意贴上“悲观主义”、“宿命论”的标签  相似文献   

6.
《苔丝》原型解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丝》原型解码李明吉力一八九一年十一月,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完成了他的划时代巨著《苔丝》。小说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尤其是对小说主人公——村少女苔丝的命运,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这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在主要活动展开之前,就经历了一个事件,...  相似文献   

7.
《德伯家的苔丝》语言艺术片谈余柳娟,丘雪帆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人物形象能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物语言充分性格化、个性化。鲁迅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  相似文献   

8.
张谷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其译著《德伯家的苔丝》是我国翻译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著。张先生提出了“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这一翻译的指导原则。从《苔丝》译本来看,“地道”的涵义主要体现在处理这么几对矛盾上:归化与异化、文与质、语言和言语、形似与神似。  相似文献   

9.
借鉴原型批评的观点,认为伊甸园神话故事即为哈代所著《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的原型,运用"互文性"的理论,分析了《苔丝》(文本)和伊甸园神话(前文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苔丝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0.
《德伯韦尔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英国小说家哈代的晚期作品。故事讲述一个俊俏的农村姑娘苔丝 ,为生活所迫去给“冒牌亲戚”———与自己同姓的地主德伯家打工 ,被主人家的儿子亚雷·德伯诱奸以后 ,生了一个私生子。苔丝因此倍受鄙视。在贫困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下 ,再加上孩子夭折所带来的打击 ,苔丝离家来到一个牛奶场工作。在那儿她遇到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 ,且深深的爱上了他 ,安琪不顾家人的反对 ,勇敢的爱上了苔丝并和她结婚。新婚之夜 ,在两人相互忏悔时 ,苔丝向安琪坦露了自己的过去。这个具有新思想但尚未摆脱旧道…  相似文献   

11.
《德伯家的苔丝》的语料库检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对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的分析表明,小说的环境描写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色彩,人物语言风格体现出方言特色,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具有明显的多元性。语料库检索分析为该小说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苔丝>是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世人的青睐,被视为一件光彩夺目的艺术佳品.本文分析了它在结构与情节上的两点特色.笔者认为,小说的结构呈现出一种场次式特点,非常简洁、明快.并分析了哈代选用红色意象,布下了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苔丝的秘密     
分析了苔丝在告诉克莱尔自己曾被强暴的秘密之前的矛盾心理,并对苔丝不告诉克莱尔这个秘密进行了假设。通过对该假设与苔丝最终告诉克莱尔秘密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哈代描写这个情节的目的所在,并最终揭示出造成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资产阶级不合理的婚姻、道德制度以及宗教的伪善。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苔丝是"从罪孽中得到救赎"的"中介新娘"--<圣经>原型形象.这一形象既保留了最基本的<圣经>叙事单元和人物原型,又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带上了现代人的痛苦和反思.这个"中介新娘"原型形象反映了哈代对僵化的宗教道德说教的鞭笞以及对博爱、牺牲等宗教精神的讴歌,具有丰富、深刻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5.
《德伯家的苔丝》和《觉醒》分别是英、美文学史上描写女性意识觉醒的经典作品。但由于两位作家性别、国度的差异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使得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别,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作为小说家和诗人的托马斯·哈代,往往在创作中把小说与诗歌的创作因素互相渗透。他善于运用象征的手法,巧妙地营造一定的寓意性效果,从而使他的小说具有诗一般的独特美感。就象征艺术而言,《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也堪称佳作。本文探讨了这部小说象征艺术的四个方面:人名、地名象征,场景象征,植物象征和动物象征。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曾一度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他擅长于以悲剧的眼光审视人生,以悲剧性感悟方式和独特的男性话语去体验和刻画两种文明的激烈撞击给人们带来的现实苦难。他用史诗般的文字描写了贫穷的农家女子苔丝短促而不幸的一生。小说除了给人以命运悲剧庄严凝重、崇高凄凉的审美体验以外,还蕴涵了作者深厚的理性主义,蕴涵了对人类历史逻辑矛盾深邃反思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指出以往对苔丝形象悲剧意义解读的偏颇的基础上 ,着重运用现代批评理论中的女性主义批评进行重新解读 ,认为苔丝形象的悲剧意义主要在于向自古以来、举世皆然的性别统治发出诘难 ,敦促人们去认真反思和努力根除这种弥漫于社会文明中积重难返的痼疾  相似文献   

19.
苔丝悲剧成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悲剧的产生并不是孤立或偶然的 ,而是人同社会环境冲突的结果。苔丝的悲剧是当时社会制造的一幕人间悲剧 ,封建传统的伦理道德 ,社会恶势力和反动宗教 ,以及维护它们的国家法律机器等等都是其悲剧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