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郑怡 《社区》2006,(22)
“我们上了岁数的人就是爱唠叨、喜欢交流,有啥憋闷事儿,在一块儿说说,心里畅快多了。”提起渡口社区开办的“阳光心语沟通室”,家住渡口小区21幢的徐大妈深有感触。为给居民之间提供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使社区工作贴近居民,浙江省常山县天马镇渡口社区于2006年2月份成立了  相似文献   

2.
管理风格     
李健 《社区》2010,(30):59-59
4个公司总裁,一个英国人,一个法国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美国人,在去参加一次国际商业会议的途中被恐怖分子绑架并被送到了一个秘密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龙应台 《社区》2009,(26):54-54
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安身立命的好时刻,好地方。 好友从贵州考察回来,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这一幕:他看见数十农人耕种,另外有数十农人蹲在田埂上看这数十人耕种.从日出,到日落,日复一日。学者受不了了——难道一批人工作.需要另一批人监督?他跑到田边去问那蹲着的人:“你们为什么看他们耕作?”  相似文献   

4.
椰林幻影     
《阅读与作文》2009,(2):62-63
在纳米比亚的内尔科克斯塔西边的海岸边,生长着椰树林,这里看起来与别的地方并无两样,但它可以把人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人看见另外一个人出现两个身躯,甚至一个人成为两半,而他自己却什么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将军回眸笑慰人生路旻子一个人在一个地方铸造了一段历史,这段历史不仅属于他自己,更属于这个地方。这个体会是我在新疆大地上走了一圈之后才有的。我的采访范围主要在生产建设兵团,就我所闻所见,王震和王恩茂两位将军,在新疆大地上树起了一块丰碑。初次见到王思茂,...  相似文献   

6.
刘伟 《国际公关》2012,(2):80-80
对公关人来说,公关稿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领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篇稿件在不同人的眼中,它的分量可能也就不同。有人觉得它一文不值,但有人却认为它一字干金。这就是公关稿令人难以捉摸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疑邻窃斧     
有一个人上山砍(kǎn)柴时丢了一把斧(fǔ)子,他找遍了所有可能丢失的地方,结果还是找不到。这个人认为斧子既然不是他自己弄丢了,就肯定是被别人偷去了。  相似文献   

8.
冬的希望     
两年前的某日我出门散心,在离家不太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池塘,里面住着许多青蛙。那一带有大片的农田,黄昏过后是青蛙乱叫的好地方,也是人乱叫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脆弱     
我有一个朋友,假期没有像有的人那样往风景热闹的地方跑,偏偏跑到当年他插队的地方。那是一个叫做西尔根的地方,很动听也很陌生的名字。走之前,全家没有一个同意他走。是啊,都离开那里26年了,没有任何的联系,干嘛心血来潮非要去那里?  相似文献   

10.
温州是一个出老板的地方,也是一个出英雄的地方。温州,作为一个出老板的地方,出财富的地方,这个,几乎全中国都知道。温州,作为一个出英雄的地方,出理想的地方,恐怕,就不一定有多少人知道了。温州出英雄,一个紧接一个,年年都有,处处皆有。今年不过三个月,就出了一群。  相似文献   

11.
白马湖     
朱自清 《社区》2010,(20):33-33
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温风飘潇的春日。 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在北方说起这个名字,管保一百个人一百个人不知道,但那却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这名字先就是一个不坏的名字。  相似文献   

12.
杨璐 《社区》2006,(24)
“等会儿去社区上学吗?”“走,去看看社区学校最近有什么学习班?”最近,社区学校成了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椒金山街道辖区居民茶余饭后谈论的主要话题。居民徐大妈今年60多岁了,她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我上午学插花,下午去学怎么教育小孙子,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年轻时候没上过学,  相似文献   

13.
弟弟的来信     
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屋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那不是人呆的地方。 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被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呆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呆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砸断你的腿!  相似文献   

14.
移窝     
人原来是要许多挪移的,在一个地方搬来动去,从一个地方举迁到另一地,从一国移民到另一境。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11,(4):50-51
大多数经历了濒死期却能神奇生还的病人都谈到,他们经过了一条长长的隧道,最后到达一个极乐世界,感到怡然和幸福。可是也有一些人恰恰相反,他们说到达的是一个极度恐怖而凶残的鬼蜮世界,一个很可能就是自古以来被人称之为地狱的地方。下面是这些病人的亲身感受。  相似文献   

16.
20年前,我在一家旅行社做导游。我们这家旅行社是在江南的一个小县城嘉善,嘉善虽小,这些年里出外旅游的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前几天,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去了南非一趟,回来跟我们聊起那儿的事情来,也是令大家很羡慕的。外出旅行能叫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各地的文化。算起来,我也是走过不少地方了,但若要论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要数北京了。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建设不是哪一个地方、哪一级组织、哪一个单位、哪一个个人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罗旭 《市民》2006,(6):53-54
每个人,都要一个能摆牙刷的地方,一个与自己坦诚相见的地方,自己的小洞穴。自己的小家当  相似文献   

19.
徐向林 《社区》2009,(5):45-45
最好的工作方式不是控制、约束,而是人人自律,自我管理。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下了飞机后,我找了一个允许抽烟的地方抽起了香烟。刚把香烟点燃,这时来了一个机场警察模样的芬兰人,他冲我友好地一笑,然后也摸出烟来抽,不巧的是他的烟盒见了底。  相似文献   

20.
艺术作为记忆的一种形式,是人、地方与时间的联结之物。“地方”“记忆”与“艺术”具有层层关联及丰富的意义,“地方”是人与自然地点建立意义的精神空间与交往场所,是人类经验与有意义的“场所”。人类的记忆、想象与认同需要具体场所,而记忆、想象与认同则又重塑地方的“场所精神”。地方艺术连接着人对于地方的往昔历史经验,是人重返地方的记忆之物。地方艺术携带着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集体记忆,并帮助我们重建人的身份认同与民族认同。在世界民族处于一种松散结构的后民族时代,地方性知识与地方艺术对于身份认同具有重建意义。人通过地方艺术的可见形式,回到不可见的往昔历史经验。人通过充盈着地方场所精神的社会记忆,从而获得故土的身份认同,并通过地方艺术回到精神所栖息的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