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艺术美论的基本构建,在接受美学出现以前是两项结构论:作家──作品;在接受美学出现以后是三项结构论:作家──作品──读者。而毛泽东按照他自己的审美追求,创立了一个多项结构论:人民(主导者)──作家──作品──人民(接受者)。这个结构的轴心是人民。首先作家必须与人民结合在一起,接受人民的教育,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作家必须为人民服务;作品必须集中表现人民的艺术形象;作品必须为人民所接受,在作品被人民接受的前提下,发挥教育人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清戏曲演艺论有三个层面:一为演出技术论,是在“技”的层面上谈艺;二为演艺美学论,是在“道”的层面上立论;三为表演鉴赏论,是把美学论、技术论中的各种思考应用到对演出实践的鉴赏之中。其特点是:技术论内容为广,好处在“实”;美学论立意为高,长处在“虚”;鉴赏论感悟为灵,高处在“化”。凡此种种,本文均有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1472—1529)的心学,是实践道德论,是关于人的道德生活的学说;他从中国传统的心理学、伦理学的道德论出发,建立起了包括本体论、修养论、事功论、知行论、人性论,乃至文化的人格美学思想的统一体系。‘心学’是以‘心’为基本观念,而建立起来的哲学思想。此学肇端于三王(尧、舜、禹)‘十六字心传’;接受孟子及禅学的影响;大兴于宋、明;以宋·陆象山、明·王阳明为其代表。王阳明‘心学’的特色是以心为宇宙的本体,以心为一身之主宰:“众理众德皆摄归于心;做人、立身、处事的工夫,当求诸心。”所以他说:“圣人之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学诗味论探微张庆民一、导言西方古典美学史上自柏拉图至黑格尔,都强调味觉与审美无关。柏拉图说:“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如果说味和香不仅愉快,而且美,人人都会拿我们微笑柄”(帕拉图文艺对话录;)。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说:“与美关系最...  相似文献   

5.
在美学界长期以来有关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应该区分《美学》一书中对“终结”(Ende)与“解体”(Auflösung)二词的不同使用,以获得黑格尔使用“终结”一词的真意;应该区分逻辑的与历史的所谓艺术“终结”或“解体”,着重从黑格尔哲学、美学逻辑构架角度解读其关于艺术“终结”或“解体”的内在逻辑含义;进而揭示黑格尔对艺术美本质的规定是其艺术“解体”或“终结”论背后的逻辑根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中国气论哲学的基本内容(气本、气化、气感)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思维模式的影响,并探讨气论由哲学转向美学并逐步确立其体系的过程。作者概述气论哲学对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总体影响。气本(以虚无为本)、气化(阴阳交感)、气感(不思而动)直接影响到美学中以气为美、崇虚尚意、天人合一、同气相动以及以阴柔阳刚区分美的类型等基本观点,并以此与百方美学相区别。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数字经济十大原理,解决了数字经济逻辑内核、运行机制、发展趋势等三大核心问题,从哲学方法论、价值理论、生产与消费理论、组织理论和对策论等方面构建了数字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首先,数字经济的逻辑内核也是数字经济的存在前提:离散主义(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离散的;制度价值论(价值论),制度规定价值的测度空间;稀缺二元性(逻辑起点),社会资源是绝对稀缺的。其次,数字经济运行机制主要指生产与消费理论:量化理性(理性论),人的理性可以量化和管控;分布效用分析(效用论),分布革命终结了边际革命;数字大生产(生产消费理论),消费和生产具有同一性;深度博弈论(分析工具),数字关系与数字策略全方位融合。最后,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包括:平台模式(组织理论),经济组织平台化;社会异化(发展理论),通往奴役之路;数字建构(经济结构),万物皆数。  相似文献   

8.
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导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导外语教学李哲一、引言第二语言习得(SLA)理论及模式约有四十多种(Larsen-Freeman,1991:288)。Freeman和Long教授将之概括为三大类:①先天论理论,即Chomsky的先天论,krashen的监控论;②...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美学观点李益荪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批评《人间喜剧》文本分析长期以来,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观点,认为虽然恩格斯曾反复地提到“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最高的标准”,但实际上,美学的分析和评价却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美学思想刘莉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odegger1898-1976)是存在主义哲学和美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具国际性影响的一位德国思想家。他17岁时看到布伦但诺的论文:《论亚里士多德以来“在”的多重意义》,虽艰涩难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