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元稹与宦官之间的结交是在当时宦官内争的特定政治背景下发生的。元和年间,宦官内部派系斗争激烈,于是,与吐突承璀宦官集团有着很深矛盾的元稹进入了元和逆党的视野。元和末年到长庆初年,与元和逆党结交的元稹成为元和逆党打击政治对手的工具,由元稹起草的相关制诰也往往成为他打击政治对手,拉拢政治盟友的政治工具,这恰恰违背了元稹制诰改革的宗旨,即通过客观明确的叙述进行善恶分明的褒贬,减少制诰的政治倾向性,增加其庄严性、严肃性,从而使其具有教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元稹与宦官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在当时及以后的诗坛上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千年以来,评述元稹的史传、专著、论文、札记都认为元稹“勾结宦官”,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就长期被冷落、贬低。下面我们想根据元稹与宦官的主要材料结合元稹的生平,剖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传统的说法发表一点不同的意见,希望能引起讨论,得出合乎史实的结论,还元稹以历史的本来面貌。一1 元稹生活在大历十四年(779)至大和五年(831)间,主要活动在元和(806—820)、长庆(821—824)、宝历(825—827)及大和(827—837)前期。这里,让我们先来考察元稹与当时宦官当权集团——元和年间的吐突承璀集团和长庆、宝历、大和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诗云:“诗到元和体变新”;《旧唐书·元白传评》载:“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清冯班也说:“东坡云:‘诗至杜子美一变’,按大历之时,李杜诗格未行。至元和、长庆始变,此亦文字一大关也。”由此可见:元和年间是唐诗大变的重要时期,而这大变的主盟者,则应包括元稹、白居易在内的韩愈、孟郊、李贺、刘禹锡等元和诗人。对唐诗大变的主盟者——元稹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制到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这是长庆三年,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元稹任浙东观察史、越州刺史时,两人以诗章赠答,白在《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中这样评价二人诗文的。前一句是对元稹的赞美。白居易自注云:“微之长庆初知制告,文格高古,始变俗体,继者效之也”。元稹制告“新体”,实是文体文风改革已深入到官方公式文字领域的反映。后一句是对元白唱和诗的自评,白居易自注云:“众称元白为千字律诗,或号元和格”。白居易在此明确地意识到了“元和体”诗对当时诗体诗风的变新作用。按照张碧波先生的观点,①元和体可分为二类,一为次韵相酬、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一为杯酒光景间的小碎篇章,并包括二人所谓艳体诗在内。  相似文献   

5.
八五年七月二日《光明日报》苏者聪《元稹在男女问题上一往情深吗?》一文,就元稹在男女问题上一是否一往情深与裴斐同志进行了商榷,。文中关于元稹与薛涛关系的论述似有未安。 (一)、苏文云:“元稹……不但见女色而动心,且地至听女色而怀鬼胎。”根据是:“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请求出使西川,寻隙与之(指薛涛)相见”。这实在是有些冤哉枉也。  相似文献   

6.
孟郊的文学活动是在代宗大历初至宪宗元和九年间。按《唐诗品汇》的分期,“以大历至元和末为中唐”,其间53年。孟郊经历前48年。中唐以元和元年为界可分前、后二期,这是探索孟郊在唐诗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时间标界。在中唐前期,即大历贞元年间,诗坛变化有三点值得重申:一是在大历前后,大诗人王维、李白、高适、杜甫、岑参相继逝世,张籍、王建、韩愈、刘禹锡、李绅、自唐易、柳宗元、元稹相继出生。这是一个诗坛处在新老交替的时期。此耐盂郊已步入诗坛;二是安史大乱后,多数文人梦幻太平,十才子创作多为骨卑气弱,粉饰升平之作,诗坛淫靡  相似文献   

7.
几十年前,陈寅恪先生以他文史大家的卓识,提出“唐代贞元元和间之小说,乃一种新文体……元稹李绅撰莺莺传及歌于贞元时,白居易与陈鸿撰长恨歌及传于元和时……实为贞元元和间新兴之文体”的新说,并准确地指出《长恨歌》为“言情小说文体”的诗歌部分。其实就《长恨歌》与《长恨歌传》这两部具体作品而言,两者都是小说,一用诗体,一用传体,《长恨歌》就是诗体小说。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灵魂.一个新成果其所以被冠以"新"字,就学术性而言,应具有新见解、新方法、新发现,有助于推进学术研究;就社会效益言,能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一如能申请专利的商品.中唐时期的元和、长庆年间,在中国大地上曾出现过历时20年之久的全民参与的学习、传诵元稹白居易诗歌的运动.这是一条多么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为世人所珍视的是元稹、白居易杯酒光景间的小碎诗章,和次韵相酬的长篇律诗,而不是<秦中吟>、<新乐府>之类的讽谕诗.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元稹影响的扩大,大批读者希望在<三遣悲怀>、<行宫>之外,读到更多元才子的作品,并有精到的注解,显然,一本<元白诗选>和一部标点本<元稹集>就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有<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问世.  相似文献   

9.
唐宪宗元和三年四月,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应贤良方正制举,被署为上第。但由于他们在对策中直言极谏、指陈时政,触怒当权者,因而考策官被贬遂,牛僧孺等应制举人也受到长期的压制,“久之不调”。这次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元和制举案”。 关于这次事件,史籍中记载颇多,但有所歧异,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四类说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白居易的闲适诗以元和十年诗人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作者从政之余的悠闲之乐 ,也时杂仕途险恶的忧疑 ;后期多乐天知命、明哲保身之作。他的闲适诗大都诗意含蓄、韵味盎然 ,表现出一种圆熟和自然流丽之美 ,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元稹贬谪江陵时期,是他诗歌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他“元和体”诗形成的关键时期。全面考察元稹的诗歌,其贬谪江陵时期的“长篇排律”和“小碎诗章”都和荆楚地区的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诗作既包含了诗人自己和中唐诗风转变的若干信息,还反映了当时荆楚地方的风习和中原人对该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元稹评价纵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稹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历史已充分肯定其对中唐文学的重要贡献。但千年以来,对元稹的评价众说纷纭,毁誉不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否定论日渐成为主流,“人品卑劣”、“诗歌晦涩”等等,几乎是近世各种研究专著的共同结论。本文则企图追踪研究元稹的历史,剖析其发展演变之轨迹,意在从另一角度蠡探这位著名文学家的本来面貌。一、同时代人的赞誉与攻击扬名四海,留芳百世,是绝大多数封建文人的人生追求。元稹自然亦是如此。但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里,要实现这个愿望又谈何容易!元稹为实现“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厘”的政治理想,做了不少有益国家和人民的好事,这虽然受到百姓的赞誉、朋辈的肯定,但也必然得罪了某些既得利益者,  相似文献   

13.
元稹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是唐诗大变的主盟者之一,也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重要领导者,理应与白居易一样,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应有的地位。但长期以来,无稹因所谓“变节”问题,蒙受不白之冤,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近年,有人找到了元稹“变节”原因,进一步肯定了元稹的“变节”问题(见《华中师院学报》1979年第4期《元稹“变节”真相》,以下简称《真相》,并见齐鲁出版社1980年6月版《元稹年谱》、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版《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元稹》)。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策林序》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备考制举的时间上限不是“元和初”而是永贞元年冬,备考时段亦不是“累月”而应是比之更长的时间。白氏“罢校书郎”的因由乃三年任满后自行解职,其“应制举”的动机在于缩短选限并享受制举登第的好处。《策林》七十五门非元稹与白居易合作共制的作品,其著作权完全归属白居易。白居易以第四名、乙等的成绩中考;登第后所授之周至县尉乃较常人为上的美职,这为其日后进身朝廷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元氏长庆集》卷第九,存诗四十八首。卷首注云:“伤悼诗”。第一篇《夜闲》题下自注:“此后并悼亡。”据此可知,本卷所存四十八首诗,绝大部分是悼亡之作。关于这些诗,每首写于何时?悼念何人?试略论述之。 一 元稹悼念的第一个人,是其妻韦丛。 韦丛生于德宗建中四年(783),死于元和四年(809)七月,终年二十七岁。韩愈为她写的《墓志铭》说得很清楚: “夫人讳丛,字茂之,姓韦氏。…… 王考夏卿,以太子少保。卒赠左仆 射。……夫人於仆射为季女,爱之,选 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稹时始以选校 书秘书省中,其后遂以能直言,策第 一,拜左拾遗。果直言失官,又起为 御史,举职无所顾。夫人固前受教于 贤父母,得其良夫,又及教于先姑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传诵千古的长篇叙事诗。唐宪宗元和十年 (81 5年 ) ,宰相武元衡被刺杀 ,白居易上疏请求严缉凶手 ,陈词激切 ,为权贵所忌 ,遂遭陷害 ,于元和十一年被贬为江州司马 ,第二年秋天写出这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和沦落身世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 ,抒发了自己受贬谪后的苦闷和感慨。全诗熔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 ,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描写聆听乐曲的感受 ,使读者仿佛听到那动人心魄的琵琶乐声 ,看到精湛的演奏技艺 ,感触到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充分显示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17.
游记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完整的游记散文的独立出现则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到唐宪宗元和年间,是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一项成果。柳宗元可推为游记散文之祖。他在被贬到永州谪居期间,面对当地的自然山水,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运用其生动秀丽的文笔写出了游记散文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永州八记》。正式奠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自唐宪宗元和十年被贬江州司马后,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破灭,政治态度由积极而转向消极,人生意识形态也开始复杂多变.这些变化,也必然反映到他的诗歌创作中来.他在咏庐山的一些花木等诗篇中,则明显地呈现出这一时期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9.
韩愈,元稹、白居易都是永贞革新的经历者.虽然韩愈于贞元十九年因奏论天旱人饥状被贬阳山令;元、白二人官卑职微,没有直接参与革新,但他们都表示了对革新的态度,这就是:同情革新与八司马等人,否定王叔文、王(亻呸).韩、元、白三人的政治主张与革新集团很有相似之处.他们对永贞革新的上述态度,含蓄地表现在他们的诗文中.  相似文献   

20.
杜学霞 《南都学坛》2010,30(3):71-74
排律是元稹近体诗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有较强的文体意识,其排律是在自觉的文体意识指导下创作的。元稹排律的主要贡献表现为叙事性和写实性成分大大增加,还为诗歌增加了代书、投赠、酬答等功能;在形式上,他的排律创新则表现为次韵相酬,增加了排律的写作难度。元稹排律主要存在过分的形式主义和诗歌内容上具有色情成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