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蔡鸿生先生的《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虽然是一部“早孕而难产”的著作 ,但正因为如此 ,它堪称是近年国内史学著作中的“罕见珍贵儿”。在这部“谈胡说番”的作品中 ,蔡先生精益求精 ,以卓著的才识 ,详人之所略 ,略人之所详 ,使得一部不到三百页的著作 ,给人以厚实之感。季羡林先生在《序》中有云 :“他 (蔡先生 )使用资料必求其完备详实 ,论证方法必求其周密无隙。”这既是对蔡先生治学态度的高度评价 ,也是对蔡先生书中一贯恪守的互证原则的客观评价。本文试就蔡先生此部著作中史料运用的互证原则 ,谈谈自己粗浅的学习心得。蔡先生在这部…  相似文献   

2.
一、蔡元培生平教育业绩述略蔡元培(1868-1940)先生,浙江绍兴人。小名阿培,入塾发蒙后取名元培,原字鹤卿,后改字仲申,别号鹤;尝用“民友”为名,后改号子民;以元培、子民之名号用至病逝,但以“蔡先生”之名行于世。“蔡先生只有一个!”北京大学人这么说,全国仕人、民众也这么称。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蔡先生”的确只有一个!纵览蔡元培一生,看其主要活动行止,则主要致力于文化教育科研事业,为中国的文化教育科研从近代走向现代,力排众议,精心率画,勤勤恳恳,乐此不疲;真可谓是规范中国教育走向而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3.
杨朱考     
杨朱是公元前四世纪中国学术界里的一位难以了解的人物。据孟轲说,他那个时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当时天下的学说,“不归杨则归墨”,不斥杨墨则会使“孔子之道不著”。当时,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可见杨墨儒同为天下三大派,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杨朱其人从来是使人怀疑的。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过一项见解:杨朱就是庄周。蔡先生的见解,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曾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当时有人专门写过《杨朱论》等类的文章进行争鸣。但是当时关于杨朱问题的探讨,所引用的史料,有的是正确可信的;也有的是传统史学界所坚信的,然而实际上却是错误的。例如《史记·六国表》中公元前四世纪,齐王、燕王以及魏惠王三十六年以后的部分,就在年代上排错很多。正误未能定论,使关于杨朱问题的争论,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再加以当时日帝侵华加深,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杨朱问题的讨论搁置下来。直到如今,与杨朱有关的问题,即使是最杰出的史学家,也会沿着传统的错误见解,得出错误的看法。笔者多年来对此问题,作过不少探讨。终觉蔡先生的见解还是比较最可信从的。它能与最可信的那些史料符合,只是与那些不甚可信的史料在个别地方有些难合。现在我叙述一下蔡先生的见解是可以信从的,而反对蔡先生的见解的看法是不可信从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为了蔡先生的嘱托──《蔡元培年谱长编》自序高平叔一这是整整六十年前的旧事。1935年夏天,偶然和蔡先生谈到,广益书局所出《蔡元培言行录》与启智书局所出《蔡元培文选》,编制得太粗糙,建议蔡先生自编一部文集,蔡先生便叫我为他搜集整理,由他自己审阅。同时,...  相似文献   

5.
《诗词拾翠》一集问世四年之后,蔡厚示先生的《诗词拾翠》二集又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同一集的内容相仿,二集同样收入了蔡厚示先生这些年的诗词赏析文章以及三篇关于词的专题论文.蔡先生学识渊博,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学与古典文论均深有造诣.他目前承担了《宋、金、元文学批评史》及《朱熹评传》等专著的写作.因此,这些赏析文章可以看作他研究工作中的另一侧翼.但蔡先生从不厚此薄彼——他从不因为前者具有更强的学术性而轻视后者.他一向认为,通俗性的赏析文章对于提高人们古典诗词的鉴赏力大有裨益.事实上,蔡先生这方面的努力同样为许多学术同行所嘉许.在古代文论第六届年会上,《诗词拾翠》二集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做一个明白老师是指一个老师对自己的身份、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教的学生以及自己的专业和发展方向等都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认识,是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的老师。有时候,表面看起来是清楚的,明白的,清醒的,自觉的,实际上并不一定是这样。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看出问题,并勇于提出问题。依稀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是一个数学上或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是中西文化会冲、交流的时代。作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奋斗四十余年,勋劳卓著,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杰出代表之一。胡愈之曾把他与孙中山作过比较,说:“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是因为综合了近代的民族思想,民主思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加以中国化,而创造‘三民主义’的政治准则。蔡先生的博大精深,主张宽容与兼包并蓄,正与中山先生相同;不过,中山先生的成就在于政治方面,而蔡先生则在于文化方面。”蔡元培一生孜孜不倦地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和研究,形成了兼收并蓄、自成一体的中西文化观。  相似文献   

8.
教人做常人     
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是应该只给学生讲道德理想;还是在讲道德理想的同时,也让学生尝试应对现实的暗淡呢?这是一个问题.为了这个问题,我跟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吵了几个小时.我坚持后一种主张,因为我坚信,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不能只是让学生明确价值判断,还必须让学生尝试价值选择,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较能与社会兼容,不致被过早排异.我的朋友则坚持前一种主张.  相似文献   

9.
要怎样做一个优秀的革命者?这是许多同志关心的一个问题。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老实说,我活了这么些年纪,还不能说“从心所欲,不踰矩”,还要继续学习。今天,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无产阶级事业,要求我们学习做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派。  相似文献   

10.
做大做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宁夏是一个小省,却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了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文章分析了文化旅游产业的特点以及目前宁夏文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大做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