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行政权为公权力,源于公民权利让渡和委托,有为社会和公民提供好社会产品和服务责任。行政权应为公民权利的实现创造条件,然在实际的行使过程中,行政权力却时常侵犯公民权利。文章就行政权即行政执法权作概述,后就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诸如执法趋利、执法主体服务与法律意识不强、行政立法质量不高、缺乏可操作性、执法冲突、救济渠道不完善、公民参与不足、执法监督乏力等造成公民权利受到侵犯等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最后就如何防范在行政执法权行使过程中,公权力对公民私权利侵犯,从个人及国家制度层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炎黄世界》2013,(2):5-5
2月10日,送别壬辰龙年,迎来癸巳蛇年。我们相信,金蛇起舞,我国必将展现一种喜人的新姿。在新的一年,人们最期盼的是什么?期盼的是为圆“中国梦”、“宪政梦”跨出坚坚实实的步伐。“宪政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首先提到的。他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的集会上说:“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也就是说,宪法如果不予实施,宪法就失去了生命:宪法不予实施,宪法也就失去了权威。他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这就被人们称之为习近平的“宪政梦”。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也曾强调: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  相似文献   

3.
2004年是中国法治建设稳步推进、渐入佳境的一年,法治亮点频频闪现,立法初显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的基本理念,司法改革则向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方向迈进,依法行政成为政府工作改革的主旋律。第四次修宪:开启法治进程新篇章2004年中国的法治进程是以《宪法》的修改为序曲的。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高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在本次《宪法》修正案中,从法治的角度讲,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与“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人权和私有财产权在《宪法》文本中得到了庄严的宣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4.
赖喆 《现代妇女》2014,(8):98-98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宪法劳动关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是研究公民劳动权问题的前提。通过分析宪法规范与变迁过程,可以发现宪法劳动关系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公民择业自主性提高,国家从劳动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宪法劳动关系中国家的主体地位在弱化但没有消失,宪法劳动关系仍只存在于国家与公民之间。  相似文献   

5.
一.“12·4”法制宣传日的由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1年4月26日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通过开展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在全体公民中普及宪法等法律知识,使广大公民了解宪法、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6.
王景龙 《老年人》2008,(11):50-50
问:我租了刘某一间房屋居住。一天.我发现刘某呆在我租的房子里.说是进来查看房子使用情况。我很气愤.但又说不出更多理由反驳刘某。请问:房东可以随意进入我承租的房间查看房子使用情况吗? 答:我国《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相似文献   

7.
6月29日,第十二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传来消息,为贯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加强对人权的司法保护,检察机关近几年开展了集中清理纠正超期羁押、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人权犯罪和以纠正刑讯逼供为重点的侦查监督专项工作。超期羁押,这个刑事诉讼法执行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11月22日,是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建党50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自民党公布了谋划已久的宪法修改草案,草案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日本宪法第九条第二项“不保持战力”条款被全面改写,将“自卫队”改为“自卫军”。从“自卫队”到“自卫军”,一字之差,却标志着日本战后历史中最重大的一个转折,标志着日本即将实现从“特殊国家”向“普通国家”的转变。对这种背着历史包袱的转变,日本右翼欢呼雀跃,而世界则忧心忡忡。奄奄一息的“和平宪法”1946年,在当时的美国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的组织下,一群年轻的法律和神职人员起草了日本现行宪法。其中第九条明确…  相似文献   

9.
对于产权定义的通俗理解,莫过于那句十分流行的经典宪政名言:平民的破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2004年在中国的宪政史上曾发生了一件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那就是该年度实施的又一轮宪法修正,并对母法加进了这么一条内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就是宪法修正案第22条的基本内容。宪法该条款的出台,被认为是一场产权的宪政跃迁。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是…  相似文献   

10.
蒋晓云 《现代妇女》2014,(10):19-20
经济法的发展事关法律体系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变迁,需要与宪法等各个部门法的发展相协调。“经济宪法”为经济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宪法基础,发展经济法既是宪法规范的要求,又是实施宪法的需要,同时,经济法的发展也有助于宪法的完善和发展。基于经济法与宪法所共有的经济性和规范性,应通过司法判断和非司法判断,不断提升两者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全面促进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宪法概念的追问,应从宪法经典的解读开始。《宪法的法律研究导论》是宪法学经典,它奠定了戴西的现代宪法学巨擘的地位。其开篇是“宪法的真性质”,旨在回答“宪法是什么”的问题,戴西把它作为“全书纲领”。戴西的宪法学承继了边沁和奥斯丁的古典分析法学传统。他首先把宪法学者界定为真相的解释者;然后,以此为前提,他把宪法界定为“关于主权之构成和运作的规则”。宪法学者可粗略分成两种:一是热情的护宪派,二是激烈的批判派。但选了宪法课的学生,既不是为批评宪法,也不是为敬畏宪法,而只是为理解宪法。以讲宪法为职责的教授必须自觉:他…  相似文献   

12.
行政征收作为一项必要的权力,关涉公民基本权利,为其划定明确的边界,才能保证其正当合法行使,针对我国的征收权失范现状,学界主张或从实体角度对“公共利益”概念予以明确界定,或从程序角度给行政权以限定,但从本土文化的角度思考,保障公民的参与权既能实现我国宪法价值规范的必要要求,也符合现代行政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作为保障我国宪法确立得以一致运行的基本法,刑法原则必须要与宪法原则保持一致。“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使用法律上任何人犯罪,罪刑一律平等原则”,其法源基础都是我国《宪法》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原则的具体体现。但是虽说有明律规定,但是对实质性是否平等学界也是存在较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都聚焦在“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只是立法层面的平等,还是与司法统一的平等。针对目前依然存在的“同行不同性、罪刑不均衡、同罪不同罚”等违背刑法平等原则的情况,本文旨在围绕刑法基本平等原则,对其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其适用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土耳其是中东地区民主化程度最高的伊斯兰国家,但运行至今的1982年宪法因强化总统权力、维护军方特殊权威、限制政党政治和公民权利自由而使土耳其民主政治呈现被监护的特征。正义与发展党上台后,推行的修宪举措包括:2004年宪法修正案弱化军方权力;2007年宪法修正案为总统直选铺平道路;2010年宪法修正案根据法治和多元民主原则重塑国家司法机构。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的修宪实践努力突破以凯末尔主义为核心的民主框架的尝试,为构建多元主义的民族认同指明方向,证明了现代伊斯兰主义与民主政治的相容性,但由此造成的一党独大局面也成为土耳其民主化进程的悖论。  相似文献   

15.
史名 《老人天地》2013,(6):22-23
争斗与妥协中诞生的宪法2013年5月3日,日本“宪法日”,日本各界纷纷举行集会,纪念《日本国宪法》诞生66周年。1947年5月,这份日本执行至今的宪法正式生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法西斯失败了,为日本法西斯侵略张目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自然也不能再用了。1945年10月,驻日盟军统帅麦克阿瑟要求日本政府修改日本原宪法。日本币原重喜郎内阁成立了宪法问题调查委员会。  相似文献   

16.
改善民生,需要融入“助人自助”的理念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仅为民政工作,而且为各级机关、各社会团体指明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迫切需要融入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价值观、融入社会工作科学的助人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到社会管理各层面中。如,传统的民政救济工作是自上而下的救助行为,在救济过程开展的居民评议、收入公示、公益劳动等都或多或少带有强制性、惩罚性、警示性的意味。  相似文献   

17.
土地合法流转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中前期,对于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流转,还是一个徘徊在意识形态争论中的法律禁区,国家宪法和民法通则都作了禁止性规定。1982年宪法第十条第四款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相似文献   

18.
孙博 《现代妇女》2014,(10):127-128
宪法在我国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悬之高阁却毫无用处。但近十年来宪法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解法解释学的长足发展可见一斑。在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宪政观念的深入人心下,我国的宪法正在走出高阁迈向人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从此条分析,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应当主要有四个:首先是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还是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家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家庭的权益不受侵犯不仅是个人生活幸福的源泉,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宪法第49条中,明确提出了国家保护家庭这一内容;这充分说明了宪法对家庭提出了制度性保障。然而在民事立法中,家庭并未被认定为民事主体,这使得家产制从法律上来说也失去了应有地位,进而使得个人主义倾向明显,家庭主义受到抑制。对于这种情况,民法典应从法律上予以改变,以有效承载宪法对家庭的制度性保障,维护家庭应有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