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文明优秀成果而形成的极为重要的精神产品,对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本篇文章所研究的延安精神就是(1935年至1948)这一段时期。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可见研究延安精神,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延安精神有其深刻内涵和科学道理,它符合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哲学道理,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结合。  相似文献   

2.
延安在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里奋斗了十几个春秋,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延安精神"。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党正是由于葆有了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充分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延安精神作为我党的重要精神财富在新时期的经济建设中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廉政建设、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1]在这些方面,延安精神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这片黄土地上经过艰苦的斗争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理论与精神品质代表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先进文化,对于新时代的文化、思想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承担自己立德树人的时代伟任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及科学精神的形成,使广大青年能够成为新时代的栋梁。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战乱年代,领导根据地的民众艰苦奋斗坚持抗战形成了延安精神。作为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时代的今天,延安精神依旧可以武装我们的大脑。因此,新时代的青少年接受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需要切实发挥延安精神的积极作用,借助延安精神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腐败现象直接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提出了弘扬延安精神,最重要的是靠持之以恒的提倡和教育,尤其是党员干部,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建设廉洁政治是凝聚党心民心,团结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多元化的思想潮流给当代青年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我们应当发挥延安精神的育人价值,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为延安精神注入新的灵魂和活力。本文对延安精神新时代的精神内涵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新青年传承和发展延安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晨凫 《老年世界》2011,(11):12-12
党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 将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可以上溯到延安时期。当时在延安,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出席了一大,但他们只记得是在7月份,具体的日期则记不清了,于是就象征性地选择了7月的第一天作为建党纪念日。  相似文献   

8.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即坚信共产主义信念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于斗争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万众一心,团结御辱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同志亲如手足的友爱精神以及坚持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9.
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革命和建设年代,延安精神给广大军民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持和动力,是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源泉。延安精神博大精深,历久弥新,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  相似文献   

10.
薄一波与叶剑英相识于延安。1943年11月,薄一波从敌后太岳根据地到延安,准备出席党的七大。这是他人党以来第一次来到中央。由于七大推迟召开,不久,他就和罗瑞卿一起进入中央党校学习。一天,薄一波和罗瑞卿去王家坪军委总部,见到了时任军委参谋长和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对于叶剑英,薄一波心仪已久。在军委总部的窑洞里,两个人紧紧地握手。初次见面,没有深谈,但叶剑英给薄一波留下了极佳的印象:谈吐文雅,精明谦逊,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11.
1966年6月26日 ,毛泽东主席在韶山滴水洞接见了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的全体成员 ,并一起合影留念。这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受到主席的接见。主席与我们合影的这张照片 ,我一直挂在家里客厅的墙上。弹指一挥间 ,34年过去 ,每逢端详这张照片 ,我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感慨 ,不禁想起与毛主席在一起的情景来。延安听课受教诲1937年2月的一天 ,河北省委负责人高文华通知 ,由我带领4名同志去延安学习。去延安 ,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心里特别高兴。当月下旬 ,我们安全到达延安。在中组部报到后 ,我由干部处处长王鹤寿安排 ,进中央党校学习。那…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从建立开始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面旗帜.从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提出:“三个整顿”。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条红线.三个不同阶段分别形成了有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延安精神”在传统的意识里是一个很具魅力的字眼。它意味着艰苦奋斗的岁月,激情澎湃的日子,炮火硝烟中的追求,矢志不渝的理想,象征着我们的“革命传统”。但有一个美国人在一本不太引人注意的小书《延安精神——战时中美友好篇章》里,把“延安精神”说成就是“中美友好”。对于在现代史上曾经使那么多人激情澎湃、心神往之的这段经历,我们如果不囿于正统的定释,对它多想想,或许还是会有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正1970年1月,邓颖超陪外宾去延安参观。回北京时,延安人民想带点礼物给周总理。大家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几位年岁大的同志说:"总理爱吃小米,就捎2斤小米吧!"于是,就把2斤小米用一个小布袋装起来,送给邓颖超。邓颖超笑着对大家说:"延安的小米,恩来同志见了一定很高兴。吃上延安的小米,就像是回了一趟老家。"说得大家都乐了起来。接着,邓颖超又说:"不过粮票和钱你们得收下。我们党有规矩,不收礼!要不我带回去恩  相似文献   

15.
吴殿卿 《老年人》2003,(8):34-35
每年新春佳节,全国上下都要轰轰烈烈地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这已经成为我们党、军队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年提出“双拥”口号的不是别人,而是湘籍大将萧劲光。那时,党中央在延安。八路军主力开赴抗日前线后,为了保卫陕甘宁根据地,党中央决定在延安成立“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由萧劲光任司令员(又称主任)。萧劲光上任后,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率部圆满地完成了“保卫边区,肃清土匪,安定人民生活,保卫河防,保卫中央,巩固与扩大留守部队”,以及为抗日前线培养干部、积蓄干部的任务,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赞扬…  相似文献   

16.
郭园 《现代交际》2014,(4):207-208
延安精神对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新时期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延安精神的内涵,来进一步论述延安精神对于我国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认为高校应进一步在大学生中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从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指导和推进我国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1966年6月26日 ,毛泽东主席在韶山滴水洞接见了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的全体成员 ,并一起合影留念。这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受到主席的接见。主席与我们合影的这张照片 ,我一直挂在家里客厅的墙上。弹指一挥间 ,34年过去 ,每逢端详这张照片 ,我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感慨 ,不禁想起与毛主席在一起的情景来。延安听课受教诲1937年2月的一天 ,河北省委负责人高文华通知 ,由我带领4名同志去延安学习。去延安 ,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心里特别高兴。当月下旬 ,我们安全到达延安。在中组部报到后 ,我由干部处处长王鹤寿安排 ,进中央党校学习。那时 ,延安物资供应极为匮乏 ,条件十分艰苦。中央党校是一所无教室、无课桌、无黑板的“三无”学校。上课时 ,在院子里临时摆上桌子当讲台 ,学员们盘腿席地而坐 ,在腿上做笔记。然而 ,就在这样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中央党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干部。延安的中央党校是在毛主席的倡议下办起来的。好长一段时间里 ,毛主席坚持每个星期都来党校上课 ,或作形势报告。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就是在中央党校的课堂上。那一天 ,听说毛主席要来中央党校上课 ,我赶紧挑了一个靠近讲台的位置坐下。主席走上讲台后 ,我细细地打量...  相似文献   

18.
何立波 《老年人》2006,(7):38-40
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日程长达近9个月,被人称为一次“小长征”。回到延安后不久,刘少奇成为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后的三位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之一,首次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并奠定了他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基础。(一)早在1937  相似文献   

19.
弹指一挥间,我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70多年了。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的人生有了精彩的篇章,从一个农家穷苦孩子成长为一名高级领导干部,经历了冀南暴动、延安生活和太行整风,后又到湖湘胜地学习、工作。其中的风雨坎坷不少,但回想起来无怨无悔。因为这一切都是出于我的自觉自愿,我永远忘不了入党那天在党旗下宣读的誓言。  我是河北人,1925年秋高小毕业,由于找不到生活出路,只好回家帮助父兄做些农活,思想上十分苦闷。第二年,我的同学潘玉琳从大名七师辍学回家,他找到我提出要和几位同学创办“读书会”,这正符合我们的意…  相似文献   

20.
革命年代成长和成熟起来的延安精神,体现了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共产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也体现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无论过去、现在与将来,延安精神不可丢弃,尤其在当前步入改革深水区和转型攻坚期的形势下,将延安精神提升到战略高度对于2017年陕西政府工作的现实而言价值重大、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