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和国际影响与美国废奴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人奴隶制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美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影响全局的问题,废除奴隶制的运动也就构成了这一时期美国历史的一大主流。因此,史学界非常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但从宗教和国际影响来分析废奴运动兴起原因的论述较少,本文试图作一探讨,以期达到拋砖引玉之效。一众所周知,美国的宗教源于欧洲。但是,由于具体历史条件的差别,形成了不完全类同于欧洲传统的美国宗教。一般说来,美国宗教无统一的教会组织,也没有占绝对优势的宗教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发端于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从时间上看,宗教改革运动发生在文艺复兴运动过程中,因而两者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文艺复兴运动以摆脱宗教束缚,解放思想和精神文明的创新为特征,并由此从宗教生活世俗化、领导者的培养及新教教义的形成等各方面,推动和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西方人文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主义是古代希腊文化的重要内涵。继承和发展了古典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驱散了中世纪人们观察世界和认识自我时由信仰和幻想所形成的迷雾,人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中苏醒而成为独立自由的人,重新发现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平等、权利,追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多元民主。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是新教改革的中坚,启蒙运动的先驱。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引发了欧洲社会空前的深刻变革,使欧洲历史从古代朝着现代的方向迈进,迎来了现代社会的曙光。  相似文献   

4.
一、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说明,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哲学的最重要方面1789年,在西欧大陆的法国,当起义者们手执武器,攻打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巴士底狱时,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国大革命便宣告开始了。就整个欧洲来说,这是比之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和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要彻底得多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三次起义”。它最终抛弃了宗教外衣,毫不掩饰地在政治战线上作战;和广大的工人农民结成联盟,使消灭贵族的斗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它标志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  相似文献   

5.
猎巫运动是发生在欧洲近代早期的一个历史事件.猎巫运动发端于教会对于巫术的迫害,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社会形势促其发展成为一场遍及欧洲,延续时间长达三个世纪的运动,它的实质是社会转型引发的痛苦的"痉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欧洲近代化之艰难.  相似文献   

6.
欧洲中世纪是一个信仰的时代,宗教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个时期的历史叙述受宗教意识的支配,其叙述动机、功能都直接与宗教思想相关。更重要的是,欧洲中世纪还以宗教信仰为前提建立起一个意义系统,在它的概念范围内,真实性与现代意义上的客观实在无关,相信即是真实,因而当时的历史叙述中充斥着宗教奇迹与轻信却并不造成意识形态的混乱。在宗教意识的影响下,历史叙述的通史形式、合目的性与进步概念都已确立,并且成为现代某些史学家遵循的范式。讨论中世纪历史叙述及其依托的意识体系提醒我们反思当代社会的意义体系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公元5至12世纪爱尔兰修道院网络形成的三个历史阶段及其繁荣发展的一系列社会历史条件,认为爱尔兰修道院在农业拓殖、艺术创造、宗教传播与拉丁文化的普及等方面对欧洲的蛮族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的兴衰发展折射出了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社会从独立、分散逐步走向融合,最后臻于一统的历史大势.  相似文献   

8.
吴彦 《国际论坛》2011,(2):71-76,81
世纪之交沙特阿拉伯的民间宗教政治运动是绝对主义时代现代化长足发展的逻辑结果。觉醒派运动通过合法地位实现权力分享;伊斯兰—自由主义运动超越宗教和世俗的界限而实现多元意识形态和政治力量的整合;圣战派运动以暴力手段对沙特家族的统治造成极大威胁。民间宗教政治运动的多元化倾向,代表着公民社会发育的初步迹象,是民主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历史条件。民间宗教政治运动的滥觞,构成促进沙特家族政治改革和推动民主化进程的社会动力。由于缺乏共同接受的明确政治纲领以及克里斯玛式的政治领袖,沙特阿拉伯的民间宗教政治运动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联盟。官方统治基础与民间宗教政治运动之间的力量对比尚未改变,政治天平尚不足以发生明显的倾斜。  相似文献   

9.
一、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说明,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哲学的最重要方面 1789年,在西欧大陆的法国,当起义者们手执武器,攻打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巴士底狱时,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国大革命便宣告开始了。就整个欧洲来说,这是比之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和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要彻底得多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三次起义”。它最终抛弃了宗教外衣,毫不掩饰地在政治战线上作战;和广大的工人农民结成联盟,使消灭贵族的斗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它标志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牢固确立;震撼着当时的整个欧洲,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然而,考察18世纪法国这次革命的爆发,我们看到,它有着深刻的经济和政治的根源;并且在这之前,已有一大批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在掀起一场理性的启蒙运动,宣传唯物主义,反对宗教神学和17世纪的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悲剧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有着众多可行的研究切面,而其中有一个切面值得关注,即基督教现代转型时期的社会思维模式之权力结构的变化,亦即信仰与理性力量对比的变化。莎士比亚悲剧诞生的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启动阶段,也是思想界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在此历史时期,社会思维模式之权力结构的新格局在信仰与理性相互斗争与势力再分配的过程中现出雏形,而欧洲社会意识形态演进的重要脉络——基督教的现代转型则在痛苦与曲折中进行。莎士比亚悲剧展现了这位文学大师的人文主义——基督教之糅合思想体系,反映了上述转型过程,表征了基督教现代转型期社会思维模式之权力结构的变化,并揭示了转型期基督教的风貌,具有丰富的宗教内涵。  相似文献   

11.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产生之初就被人们所信仰,带着虔诚、悬疑和神秘色彩掺杂到风俗民情中,以至最后成为认识、解释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思想工具。从原始宗教到神性宗教再到现代的道德宗教,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革与发展,宗教却始终占据着重要的社会地位。究其原因.恐怕与其本质——“信仰”不无关系。信仰是宗教的核...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历史上的进步主义运动时期,中产阶级白人妇女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作为进步主义运动时期最杰出的女性,简·亚当斯宗教观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鲜明的代表性。简·亚当斯对于宗教的矛盾态度与个人因素有关,更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关。在简.亚当斯看来,女性参与社会改良既符合社会利益,又符合家庭利益。而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宗教精神,就必须突破宗教机构和教条的局限。简.亚当斯的宗教观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本,是实用主义宗教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奴隶社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中世纪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无不渗透基督教的势力。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基督教新派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现代欧美社会,仍然存在基督教的影响和各种教派的活动。基督教的演变与欧洲历史发展关系至为密切,是我们理解欧洲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论述下列三个问题:(一)基督教的产生与演变。(二)基督教与欧洲社会。(三)批判基督教神学的斗争。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历来也被称为思想启蒙运动,因为它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着渊源关系,虽然两者的历史内容不尽相同,但所表现出的反封建文化的激进批判精神与崇尚理性的精神则是一致的。欧洲启蒙运动思想批判的锋芒是指向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的。宗教神学维护封建贵族专制与僧侣特权,并对人民实行精神蒙昧,因而启蒙主义思想家们视之为文化思想的毒瘤,并对之进行激烈的解剖与批判。这种批判是对中世纪文化传统之整体性的批判,诚如恩格斯所说是“非常革命的”:“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格的东…  相似文献   

15.
圣·奥古斯丁并不属于欧洲中世纪的思想家、宗教家和哲学家,只不过是古代基督教神学的拉丁教父而已。但由于他生活在罗马帝国及其古代文化已近解体,基督教逐渐开始占据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转折时期,加之他的思想对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学说影响极为巨大。因此,他的创作带有鲜明地文化转型特征。《忏悔录》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上都与古代文化明显不同,而对后代欧洲中世纪文化和文学具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现代化以降的社会审视宗教,进而认为正是宗教的现代化和世俗化使得宗教拥有了可交换性.所谓宗教之可交换性,意在强调当宗教不再是个体毫无选择并只能全面接受和认同之"物"进而成为一种可置于市而用于交换的社会资源之后,所具有的类似于"物"的可承担交易和流通的性能.应当说,可交换性实为宗教所本有,但其得以真正凸显的历史条件在现代之前的社会并不具备.此外,宗教之交换不仅是依托于组织的交换,更是实现组织乃至宗教本身之优胜劣汰的社会交换的关键.基于这些认识,本文认为,当前的汉传佛教寺院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之路上的转型时期,而都市在当代社会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地位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身处其中的都市佛教在当前佛教发展中的地位.所以,对都市佛教之社会交换活动进行系统而实际的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法国启蒙哲学和欧洲人文主义哲学都猛烈地抨击了教会、教皇和神学教条,并从宗教与道德、宗教与科学、宗教与封建统治等关系上阐明了各自的宗教观。但比较而言,法国启蒙哲学的宗教观要远远高于欧洲人文主义哲学的宗教观,因为前者具有理性形态,而后者则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并且前者的实际效应和科学价值要比后者大得多。导致法国启蒙哲学和欧洲人文主义哲学宗教观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自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科学技术与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哈西德运动与哈斯卡拉运动是18世纪几乎同时发生在欧洲犹太人中的两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哈西德运动从喀巴拉神秘主义中汲取营养,以精神化的祈祷形式和饱含宗教热情的信仰方式吸引信徒;而哈斯卡拉运动则倡导理性至上,试图用世俗文明来改造传统犹太教和犹太人.本文通过对两场运动为何几乎同时发生在欧洲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探讨,以此透视18世纪西欧和东欧犹太人不同的生活境遇以及他们在维系传统与适应社会之间所做的不同抉择.  相似文献   

19.
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往学术界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起源的认识,大多偏重于对当时政治经济作用方面的考察。本文认为,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更直接来自于文化上发展演变的因素。概而言之,既是由于中世纪内部人学因子生成的结果,同时也在于历史给予当时文化发展的四大馈赠(中世纪社会产生了现代城市、大学的出现、神学研究导致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宗教内部发生了变革要求)和三大机遇(黑死病发生导致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古代文化典籍的重新发现在此时人们面前展示出了一个新世界、地理大发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正是当时文化上多种因素与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促使着文艺复兴新文化的形成并导致了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20.
浅评宗教在中世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传统的宗教观一直认为宗教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鸦片”,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宗教提出了新的看法。笔者赞成如下的观点:宗教,是哲学意义上的探索精神,加上信仰上的痴迷沉醉,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文化,是一些还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1]从这个观点出发,笔者认为,十五至十七世纪欧洲的一切革命运动,无论是胡司党人的革命、路德派的宗教改革,或是英国的清教徒的革命,都具有同样的一个特点,就是从宗教的含混不清的教义中找到革命的依据。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宗教旗帜下发生的运动通常更具有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