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57例室性早搏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组)29例和对照组(胺碘酮组)28例,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对室性早搏的有效率为86.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9.2%,两组疗效相近(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满意,副反应少,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1.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AQP4蛋白的动态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2.探讨MK-80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AQP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MK-801治疗组;缺血组和MK-801治疗组分为4个时间点:MCAO再灌注后4h、1d、3d、7d,每组6只大鼠.参照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2h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AQP4蛋白的表达.另取SD大鼠54只,分组同前,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以评估脑水肿的程度.各组动物处死前,参照Zea-Longa[1]五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所有时间点MK-8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缺血组(P<0.05).2.假手术组,缺血4h组和MK-801治疗4h组AQP4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再灌注1d、3d、7d缺血组AQP4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再灌注3d达高峰;MK-801治疗组和缺血组AQP4蛋白表达趋势相同,再灌注1d、3d、7d MK-801治疗组AQP4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缺血组(P<0.05).3.假手术组,MK-801治疗4h组和缺血4h组,脑组织含水量无明显差异;再灌注1d、3d、7d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再灌注3d达高峰;治疗组和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变化趋势相同,再灌注1d、3d、7d MK-801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缺血组(P<0.01).4.缺血再灌后脑水含量与AQP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脑水肿与AQP4蛋白表达有密切关系r=0.918(P<0.01).结论 1.MK-801改善了缺血再灌后大鼠神经功能,减轻了脑水肿,具有神经保护作用.2.缺血再灌注后AQP4蛋白的表达变化与脑水肿的发展变化相一致,二者密切相关.3.MK-801减轻了大鼠缺血再灌后脑水肿,可能通过下调AQP4蛋白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肌肽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外周血IFN-γ?IL-4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0只)和肌肽组(10只)?模型组和肌肽组以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肌肽组于造模后按体质量1 g/(kg?d)予肌肽水溶液灌胃,其他两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清醒时?24 h?72 h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于术后24 h?72 h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IFN-γ?IL-4,于术后72 h取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72 h,肌肽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模型组降低(P < 0.05);术后72 h,3组外周血IFN-γ水平有明显差异(P < 0.05);术后24 h和72 h模型组外周血IFN-γ水平和IFN-γ/IL-4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 < 0.05),IL-4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5);与模型组相比,术后72 h肌肽组IFN-γ?IFN-γ/IL-4明显提高(P < 0.05),IL-4明显降低(P < 0.05);脑缺血后,神经元重度坏死,大鼠大脑皮质病理性损伤明显,肌肽处理后,神经元继发性损伤有所减轻?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存在外周免疫抑制,肌肽对脑缺血大鼠外周免疫抑制有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IFN-γ?IFN-γ/IL-4值和降低IL-4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基因导向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平均年龄69.6±1.8岁。其中男性46人,女性44人,通过分型患者个体携带的β1受体基因(ADRB1)和药物代谢酶(CYP2D6*10)基因型进行分组观察,然后根据不同的药物代谢型(CYP2D6*10基因型,快代谢CC;中间代谢CT;慢代谢TT)和不同的药物敏感型(ADRB1基因型,不敏感型GG;中间敏感型GC;敏感型CC)选择美托洛尔缓释片剂量11.875~142.5mg,或达到最大耐受剂量进行口服个体化治疗。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分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用药2周后的血药浓度,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及血脂、血糖、肝肾功等指标。结果使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基因导向治疗中,与携带CC/GG基因型组(0%)相比,CT/CC,TT/CC和TT/GC基因型组患者的药物治疗的显效率(75%,70.1%和6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不同基因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在应用美托洛尔基因导向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对临床合理化用药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在分子分型基础上,临床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DHF患者120例,应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法进行ADRB1基因和CYP2D6*10基因的分子分型,据此采用case-control设计分组观察,分为美托洛尔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的观察组(包括CC快代谢组、CT中间代谢组和TT慢代谢组)和常规剂量用药治疗的对照组,用药后随访24周。之后在分子分型基础上,比较两组治疗DHF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91.5%vs.40.0%,P0.05),各亚组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及各代谢亚组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等容舒张时间(IVRT)、E峰、A峰和E/A比值指标比较均较治疗前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前者改变的程度较后者明显,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及各亚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分子分型基础上,临床应用美托洛尔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治疗老年DHF患者,与常规用药治疗相比,不仅可以改善DHF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左室舒张功能等远期预后指标,而且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组织间液( brain interstitial fluid,ISF)及海马组织中可溶性Aβ1-4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5月龄APP/PS1转基因阳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将8只同窝、同性别转基因阴性小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电针“百会”、“涌泉”或同等条件束缚作为干预手段,以脑微透析技术获取小鼠海马组织间液,应用ELISA法检测3组小鼠海马组织以及海马ISF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分别在干预后的6,7,8,9 h观察其是否发生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组织以及 ISF中可溶性Aβ1-42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小鼠ISF可溶性Aβ1-42降低(P<0.05),海马组织Aβ1-4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电针治疗后6~9 h样品ISF中Aβ1-42含量的检测结果没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P>0.05).结论电针可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ISF可溶性Aβ1-42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探讨血脂、体重指数(BMI)在骨密度下降并发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以进一步了解两病共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年龄60~80岁老年汉族男性患者,排除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排除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排除6个月内服用影响骨代谢及动脉硬化形成药物,根据腰椎骨密度情况及颈动脉彩超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单纯颈动脉斑块形成组(B组),单纯骨密度下降组(C组),骨密度下降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组(D组).测定血脂、BMl水平,并在4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①BMl在4组间比较,仅在A~C组、A~D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有骨密度下降的患者显示出较低的BMI,BMI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为骨密度的保护因素.②TC在四组间的均值比较为:D组>B组>A组>C组,但仅在A~D,C~D之间的差异有意义,对照组(A组)与合并发病组(D组)之间的差异应该是由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因素的影响.③TG在4组间两两比较显示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④HDL、LDL在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目前尚不能认为IMT、血脂水平是骨密度下降和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合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代双源CT负荷动态心肌灌注成像(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T-MPI)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责任血管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的45例患者行负荷动态CT-MPI和CT冠脉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分析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及其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心肌非缺血区心肌血流(myocardial blood flow,MBF)值(1.206 1 ± 0.288 2)ml/(ml?min)与缺血区MBF值(0.826 0 ± 0.221 5)ml/(ml?min)存在明显差异(P < 0.001)?临床已确诊陈旧性心梗的20例患者均出现心肌灌注缺损,12例重度狭窄者11例可见灌注缺损,9例轻中度狭窄者灌注正常,另4例患者血管虽为轻中度狭窄,但仍出现负荷下的灌注缺损?结论:负荷动态CT-MPI可定量得出心肌血流值,对心肌缺血状况进行评估;心肌灌注情况与血管的狭窄程度基本呈线性相关(P < 0.001)?但对一些轻度甚至无血管狭窄的患者,负荷CT-MPI仍检测出小部分的心肌灌注缺损,负荷CT-MPI可检测出隐匿性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碱性电解水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Wistar 雄性大鼠52只,分为4组:空白对照(A),模型对照(B),碱性电解水组(C),氟伐他汀组(D),每组13只。其中 B、C、D 3组用高脂饲料造模10天后,C、D 两组分别给予碱性电解水及氟伐他汀(1.0mg/kg)灌胃,20天后,乙醚麻醉动物,由腹主动脉取血,以酶法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检测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 Friedewala 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A、B、C、D4组 TC 分别为(3.32±0.28)、(4.15±0.79)、(3.51±0.57)、(3.54±0.42)mmol/L;TG 分别为(1.27±0.37)、(1.85±0.62)、(1.46±0.49)、(1.36±0.37)mmol/L。LDL-C 分别为(1.57±0.30)、(2.04±0.74)、(1.42±0.37)、(1.47±0.60)mmol/L。C、D 两组 TC 分别与 B 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D 组与 B 组比较 TG 显著降低(P<0.05);C 组与 B 组比较 IDL-C 显著降低(P<0.05)。结论碱性电解水具有一定调脂功能,但降低 TG 的作用不及氟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四年四月至六月,在成都市石羊、神仙树和天回镇奶牛场用改良 C.M.T 法对536头泌乳牛的2019个乳区作了隐性乳房炎检查。结果弱阳性以上乳区( ~ )有527个,占被检乳区的23.63%,对134头患病牛的225个阳性乳区( ~ )随机分组作治疗试验。A 组用青霉素、链霉素;B 组用卡那霉素;C 组用磺胺嘧啶;D 组首次用氯霉素,以后用青、链霉素;E 组用新洁而灭;F 组用药同 A 组;G 组用药同 B 组;H 组用庆大霉素。A、B、C、D、E 各组每天用药二次,连续两天;F、G、H 各组用药一次,均为乳池注入。12天转阴率分别为:A 组64.86%,B 组42.50%,C 组70.00%,D 组45.45%,E 组30.00%,F 组52.14%,G 组64.86%,H 组39.47%,A 组与 F 组、B 组与 G 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养员年龄、性别、挤奶工龄各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出勤情况各组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第四胎以后,发病率急剧上升,与1~3胎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泌乳月份的递增,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有递增的趋势,但两者仅呈中等程度相关(r=0.6260),差导并不显著,泌乳量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呈强正相关(r=0.9298),差异极显著(P<0.01),前后乳区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患病比例为3∶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未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多巴酚丁胺组( B组)、替罗非班组( C组)和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组( D组)。检测治疗前后血中B型钠尿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 BNP)水平和记录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变化并记录住院一周患者存活率。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BNP、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治疗后血BNP水平低于B组、C组和A组(P<0.05),LVEF及存活率高于B组、C组和A组(P<0.05),B、C组治疗后血BNP水平及LVEF、存活率分别低于和高于A组( 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未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衰的患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或美托洛尔治疗12周。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NYHA分级以及LVEF、LVEDd、LVESd均有显著改善(P〈0.05);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相比改善更显著(P〈0.05)。老年CHF患者BNP、TNF-α和IL-6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卡维地洛组BNP、TNF—α和IL-6浓度显著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能显著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异常升高的BNP、TNF-α和IL-6,卡维地洛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塑的作用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年龄≥60岁的1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以及80岁及以上组,并对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AMI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最多(85例,66.41%),其次为有吸烟史(60例,46.88%)和合并糖尿病(33例,25.00%)。男性组吸烟人数显著多于女性组(P〈0.05)。女性组空腹血糖水平(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60~69岁组中有吸烟史者显著多于80岁及以上组(P〈0.05);且60~69岁组患者的BMI显著大于80岁及以上组(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0.63%)显著多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37%)(P〈0.05)。2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病变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治疗手段无显著差异。60~69岁组中经介入治疗的患者显著多于80岁及以上组(P〈0.05)。结论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是老年AMI最主要危险因素,应戒烟并合理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应提高PCI和溶栓在老年AMI患者中的治疗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醛固酮(ALD)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脑部并发症的预防拓展防治方向.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卒中分为两组,比较二者间的醛固酮(ALD)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一级组卒中与非卒中的A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二级、三级组卒中与非卒中的ALD差异分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随血压及ALD水平增高而增加,对血压水平分级以后观察发现ALD在高血压一级水平与卒中无相关性,在高血压二级,三级ALD与缺血性卒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七三醇皂苷(PTS)、胞二磷胆碱(CDP-c)联用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短暂性(90min)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PTS、CDP-c单用及联用7d后,大鼠脑梗死体积、caspase-3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和对照组相比,PTS组、CDP-c组及两药联用组脑梗死体积较小,caspase-3表达、凋亡细胞数均较少,并有统计学意义。两药联用组和PTS组、CDP-c组相比,脑梗死体积较小、caspase-3表达、凋亡细胞数较少(P<0.05)。PTS组和CDP-c组相比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S和CDP-c单用对短暂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PTS与CDP-c联用对短暂性局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Volkmann挛缩临床分期及早期神经、血管松解术治疗Volkmann挛缩的疗效.方法将行神经、血管松解术的38例Volkmann挛缩(挛缩期)病例分为挛缩进行期A组(19例)和挛缩恢复期B组(19例),术后随访6个月~15 a.结果术后总优良率为76.32%. A组和B组病例术后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4.74%和57.89%,A组的功能评定优良率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Volkmann挛缩(挛缩期)越早行神经、血管松解术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NPR1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变化,及对GSH-PX、CAT的影响,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通, 并腹腔注射硝普钠法制备模型,药物组用盐酸多奈哌齐溶液灌胃;用Y-型迷宫试验观察其行为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测大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 -天门冬氨酸受体-R1的表达变化;GSH-PX、CAT分别采用DTNB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活力。结果盐酸多奈哌齐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优于模型组 (P<0.01),其海马CA1区NMDA受体-R1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GSH-PX、CAT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可通过降低NMDAR1的表达,提高GSH-以、CAT的活力来保护VD大鼠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心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 60例择期手术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配到对照组(G1)与干预组(G2)。G1组按常规护理操作要求进行护理;G2组则在常规护理操作基础上配合中医心理干预护理。所有受试者均于术前1天与麻醉给药前测量血压、心率,并依据焦虑自评量表(HAMA)进行评分。观察所有受试者的血压、心率及焦虑评分的变化情况以评估疗效。结果①护理干预前,两组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良好(P〉0.05)。②护理干预后,组间比较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要明显优于G1组。护理干预后,组内比较,G1组中受试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干预后,组内比较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要优于G1组。结论中医心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手术患者的烦躁、焦虑、恐惧心理,还可调控血压、稳定心率;这对手术的完成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LI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的血清水平,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hs—CRP的浓度,并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hs—CR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hs—CRP浓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各组的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不仅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且其血清浓度越高,临床情况越重,预后越差,心脏事件发生率越高。检测hs—CRP对冠心痛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