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多元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践中,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挑战。建立与大众化教育阶段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这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转变传统高等教育质量观、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教育多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需求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等教育应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培养社会需要的各层次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千差万别,对质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要求各类人才的质量标准具有差异性、多样化。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转变教育理念,用新的教育质量观来引导和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从量的增长与质的变化方面全面理解.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会造成社会不平等和大学毕业生过剩.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转变观念,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短期高等教育和网络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大大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高等教育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铺平了道路,高等教育市场化和大学企业化拓展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空间,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保证。在高等教育多元质量观的基础上 ,分析了高等教育扩招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系 ,提出了一些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危机仍然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波及高等教育,探讨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尤为重要.结合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从高等教育供求主体的利益诉求分析入手,围绕系统失衡、数量失衡和结构失衡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供求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解决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供给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带来了高等教育功能与形式的多样化,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使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在采用文献资料法、演绎法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了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美国工具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威斯康星思想"的成功,标志着美国工具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1].随着实用主义哲学的盛行、工具主义与科学主义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结盟,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工具主义高等教育思想一跃成为影响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思想.20世纪50年代,受战争的影响以及战后苏联"卫星冲击波"的刺激,美国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干预,工具主义高等教育思想与美国特有的国家主义融合为国家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思想场域的"统摄者".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获得了巨大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诸如地级城市)在很短时间内诞生了十几甚或二十多所高等院校。这必将导致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难上水平,教育质量下滑。因此,区域性高等教育规划理应进入政府视野,政府及相关高等教育利益者应充分认识区域性高等教育规划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并从理性上认识区域性高等教育规划制定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博洛尼亚进程实施十年多来,捷克高等教育为适应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改革需求和提升本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通过高等教育学位分层与文凭规范、高等教育投入机制改革、高校自治与其他人员参与管理和促进学生与教职员工流动等措施,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有效提升了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借鉴捷克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可以从提高可操作性角度尽快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在创新导向下改革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与模式、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去行政化为突破口真正实现高校学术自治等方面的改革,促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从经验走向科学——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高等教育评价的目的、动力机制、评价的主体、元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剖析 ,认为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评价起步较晚 ,在运作方面经验主义占有较多的成分 ;高等教育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的环节和手段 ,在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环节和手段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本文最终认为 :高等教育评价要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环节和手段 ,其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从经验走向科学 ,就是以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或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人为抵押人出发,抵押人凭借专有抗辩权不仅可以对抗抵押权人的抵押权,而且可以暂时或永久地摆脱担保责任的束缚,保全自己的财产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抵押人专有抗辩权的规定十分模糊,应从担保法原理及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抵押人之专有抗辩权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