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孔子是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政冶家、思想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哲学思 想、伦理思想、政冶思想和教育思想,给我 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和孟子的财经 思想,同样都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是记录孔子一生言行即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等方面思想言论的问答题古代著作;《萨迦格言》是藏民族著名学者萨迦班智达·贡喝坚赞阐发自己的政治主张、教育思想、伦理道德等的哲理格言诗集。这两部书,在我国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不仅对本民族影响深远,而且也影响着国内外汉藏以外的其他各民族,在各民族之间起着文化精神联系的作用。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格言》是认识世界的眼睛”,是不无道理的。对比研究这两部书,孔子和萨班的许多思想和见解竟惊人的相近相同,本文仅就…  相似文献   

3.
孔子与庄子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研究儒道关系所不能绕开的。在《庄子》书中儒家创始人孔子频繁出现,约有四十多章节记述到孔子。《庄子》涉及到孔子的部分篇章里,触及了孔子和庄子的重要思想及核心理念。本文透过《庄子》中的孔子与《论语》中的孔子比较的视角,以圣人观为切入点,窥探孔子与庄子在价值理想、人生境界方面的旨趣之异同。  相似文献   

4.
《论语》主要记录了"至圣先师"孔子的言行,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今天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观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论语》为突破口,探讨孔子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文化符号,祭孔活动则是对孔子和儒家文化表达崇敬之心的方式。祭孔活动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教化民众、文化复兴以及培植信仰三个方面的作用。它能够培养现代人对孔子和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并且让人们认识到祭孔活动和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有不可替代性复兴祭孔活动让现代中国人重新了解和认识儒家文化;体会儒家祭祀仪式的神圣与庄严;让儒家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受到现代中国人理解和认可;并作为民族信仰根植在现代中国人心中。  相似文献   

6.
孔子教育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美育价值体现在哪里呢?孔子的美善合一的育人精神对于重塑现代人格的培养仍具方向性的引领作用,在素质教育中美育对于创造性培养的作用引人思考,本人认为孔子教育思想中的美育精神在当代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儒家哲学(伦理学)中,孔子是第一个提出"经权"观念的哲学家.继孔子之后,孟子和荀子明确表达了经与权的关系,并达到了较为完备的理论形态.在儒家"经权"关系的展开中,同时显示了这一理论本身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美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论语>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的美育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他的美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美育工作亦具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孔子教育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美育价值体现在哪里呢?孔子的美善合一的育人精神对于重塑现代人格的培养仍具方向性的引领作用,在素质教育中美育对于创造性培养的作用引入思考,本人认为孔子教育思想中的美育精神在当代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智作为中国回儒的代表,他的思想中蕴含着许多伊斯兰哲学思想的主题,其中"完人"思想,就是对伊斯兰哲学思想传统中"完人"思想的儒家式表述。这一主题既是对伊本.阿拉比等的伊斯兰哲学思想的承续,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造性转化。对刘智这一思想的探讨,对于加深回儒对话,加深对中国伊斯兰思想文化的深化认识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据澎湃新闻2014年9月25日报道,9月24日上午,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讲话。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席孔子诞辰纪念大会,同时这也是习近平继去年11月参观曲阜孔庙并发表讲话、今年"五四"到北京大学牵手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杨一介之后,第3次与孔子和儒家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身份制社会.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在儒家“礼有等差”思想的指导下,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礼仪规范引入到国家法律制度层面,使中国古代法律呈现出“礼法合一”的特色.服饰制度是中国古代礼俗的重要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在许多朝代制定的法典中大都设立了关于服饰制度的篇目,对社会各阶层冠冕服饰的形制、颜色、图案、质地等加以规定和限制,对违犯服饰法律制度的行为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的民族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提起古代的民族思想,“严华夷之辨”、“异内外”、“夷夏大防”一类歧视少数民族的言语就会闪现在人们的脑际,并且还会毫不犹豫地将它们记到孔子和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账上。本文认为,早在孔子以前,我国的民族思想就已产生了(我们称它为“早期的民族思想”),孔、孟等先秦儒家的民族思想中都含有歧视“四夷”民族的内容,但其核心思想却是认为民族(夷夏)可以变化和主张用夏变夷。这是由他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天下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孔子实行"因材施教"的历史背景、孔子对"因材施教"的认识与实践和"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的影响,论述了"因材施教"思想在现代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的儒家政治化运动,形成了一套自帝王至平民,自政策、法制至学校、家庭的上下纵横、相互贯通的全方位"教化"行政运行机制,保证了儒家理念、政治价值观的全面贯彻落实.其实质是古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开创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不仅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文化之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促进民族发展的一股积极的精神力量,而且也对世界文化与民族的多元发展大有裨益。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今天,各民族间的普遍联系更为密切,同时反对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强调民族认同和文化多元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人们期待着一种真正能使各民族和平相处,能给全人类带来普遍福祉的全球伦理。因而,探讨孔子以世界主义与民族文化认同为特色的民族观,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进一步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国学经典,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的家庭教育名著,是体现朱熹思想的重要文献.《朱子家训》的推崇个人道德修身、重视家庭日常伦理、倡导社会和谐关系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启示.《朱子家训》作为我国古代的治家名篇,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儒家为人处事方法之大成,时至今日,仍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对当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国学经典,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的家庭教育名著,是体现朱熹思想的重要文献。《朱子家训》的推崇个人道德修身、重视家庭日常伦理、倡导社会和谐关系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启示。《朱子家训》作为我国古代的治家名篇,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儒家为人处事方法之大成,时至今日,仍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对当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通过"以孝释仁",将西周时期专属于贵族阶层"尊祖敬宗"的宗教等级孝道观转变为春秋末期平民阶层"奉养爱亲"、"孝慈则忠"、"泛爱众"的宗法伦理孝道观。孔子以充满血缘亲情的"家庭孝道"为基础,通过"孝与为政"的相联进一步扩充到存在于政治领域中的"国家孝道",接着通过具备普遍意义的"仁爱原则"进升到存在于社会领域中的"社会孝道"。孔子"三重孝道"思想其整个伦理思想体系的根基,并为之后曾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孝道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围绕"命"这一话题展开过一系列的探讨。孔子对待"命"的态度与他对仁、义、礼、智、信的见解交织在一起,可概括为"知天命"和"畏天命"两点。孔子的命运观来自于他对人生遭遇和社会发展现实的体悟,是他对生命有限性与时间永恒性做出的追问和探求,是他面对制约时寻求突破、为自由解放而做出的理论与实践的努力。这种命运观体现着儒家对人的终极关怀,彰显着儒家学说精神深处的高度自律意识和主体道德意识,对现代社会来说仍然具有鼓舞斗志、慰藉心灵、重塑道德追求、实现价值目标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