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养成系"偶像是一种新型偶像类型,对新生代"养成系"偶像及青年粉丝群体社会学研究,有助于探寻"养成系"偶像粉丝从趣缘群体向非正式组织蜕变的过程.青年粉丝群体在为"养成系"偶像应援的过程中,体现的是当代青年行动的高效率与高组织性,是他们对独立与自由的追求,对文化工业的反抗,他们热情投身于网络文化空间,参与网络文化娱乐活动,从中体会到个人与团队成就感,他们在网络文化空间中体验到全然不同于现实的文化娱乐生活.这是当代青年现实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通过粉丝行为研究青年群体特征和他们的生活现状,有助于大众对当代青年有更加全面而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青年趣缘群体通过其外部边界的形成,内部边界的塑造,身份边界的维持,实现其群体身份边界维持;青年趣缘群经过群体记忆的传授,群体记忆的保存,群体记忆的维持,达到其群体符号边界的强化;青年趣缘群体经过群体情感体验的获得,群体情感的调动,群体情感的表达,群体情感的维持,实现其群体符号边界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3.
网络化时代,青年是网络参与的主体,其言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网络的舆论动态,同时,网络也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青年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有必要关注青年个人的网络行为及其在网络空间中呈现出来的群体性特征。青年网络行为表现出共性特征:把上网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网络购物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网络行为折射出现代生活方式的价值理念变化;认为网络有一定的诱惑力,但不应沉溺其中;认同网络对于人际互动和交流模式的影响。同时青年群体网络行为表现出一定代际差际,在网络应用方向和目的上,"70后"更倾向与实用性的网络工具,而"80后"、"90后"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兴趣组织化而形成的网络趣缘群体内部具有层级分化和权力运作的科层制特征。从线上虚拟叙事交流到线下拟亲属化的关系建构,显形管理到隐形管理的管理策略操控,协会形象建构到再构的文化空间拓展,这一系列的微观实践赋予趣缘群体自我培力的可能性,帮助"荣迷"个体重塑身份、形塑认同、壮大力量及制造意义,使他们得以实现身份、权力的转换,地位的上升,从而改变他们对日常生活的阐释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赛博民粹主义是指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平台而形成的极端平民化的思潮与行为。赛博民粹主义是网民尤其是青年网民政治参与的突出特点。本文试图从政治学的视角对青年网民赛博民粹主义的基本性质作一学理分析,认为青年网民赛博民粹主义具有人民至上性、直接参与性、反精英性、虚拟现实性和群体非理性。  相似文献   

6.
李小安 《现代妇女》2014,(1):115-116
网络的迅猛发展衍生出了被称为"第四空间"的虚拟社会,在这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虚拟社会中,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个虚拟社会中一样无法避免,我们不得不面对很多未曾接触过的新的生活方式和防备形形色色的侵权行为。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大众群体的网络行为过程中的法律意识很有现实意义,如何增强网民网络行为中的法律意识,抵御网络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己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青年网络亚文化从中国互联网时代开启的那刻起就悄然衍生。作为青年亚文化的子集,青年网络亚文化是对传统青年亚文化的精神加工和网络再造。随着青年网民的个体化崛起和智媒时代的到来,青年网络亚文化仪式抵抗的温和特质愈发明显,这主要是由于青年网络亚文化的风格立异、族群区隔、屡被收编和困境犹存所造成的。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温和抵抗方式虽然并不意味着其仪式抵抗精神的渐至消泯,但也要防止青年网络亚文化圈层内部负能量的累积,并警惕青年群体在网络媒介场域里的"精神沉迷"。  相似文献   

8.
"吐槽"行为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网络互动的新形式、网络社交新途径和网络交流新方式。青年"吐槽"行为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表征出青年亚文化的仪式抵抗、自我认同感的价值诉求、后现代主义的颠覆之途。要疏导青年努力形成和具备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导青年主动探寻和提升丰富充盈的精神生活;指导青年清醒认识和辨别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倡导青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青年"吐槽"行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姚永丽 《职业时空》2008,4(8):112-112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理念,拓展了人们的交流空间,改变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这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重大影响,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挑战。如何认识和解决网络环境下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是当前高校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城乡交流日益紧密,新世纪的中国农民(由于进城的农民工中绝大部分是青年人,所以把这一群体称为"青年农民工"或"新一代农民工")更加不安于固守过去传统的生存状态,怀有强烈的城市化愿望,从心理上、生活方式上追逐着城市文明,成为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强大动力。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社会活动能量,他们在给城市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青年农民工的越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