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电波冲斥整个宇宙的时候,情书已成为温馨的古典。曾读过一本书,是黄殿琴精美的《昨日情书》,看时心里洋溢起蔚蓝的云霓,一如那美丽封面上飞翔的鸥鸟。在下雪的日子里,读诗人迷蒙的语言,纷繁的意象如雪片扑面而来。仿佛看到诗人炙热的心在水波中漫浸,一圈圈泛起涟漪,记录着生命的震颤。  相似文献   

2.
诗是主情文学。诗情之于诗,有如灵魂之于固体,几乎人人皆知。但在诗歌理论界,却有熟视无睹的倾向,以至长期来一片沃土近乎荒芜。诚然,创作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单就一首诗看诗情的产生,固然有其偶然的突发的契机,但若将一个诗人一生或某一特定时期内发表的作品看作一个文本体系,我们就会发现诗情其实有着内在的、极有机的结构。分析这类总体诗情结构,不仅可看出诗人独特的艺术追求,更可透示出诗人深层的心理结构。因此本文意在直觉印象的基础上,努力深入望舒诗歌文本,理出一个较为客观明晰的诗情结构系统,并考察一下这一诗情结构是如何在具体作品中呈示出来,呈示过程中又表现出什么样的文本特征。一、诗情的感召结构戴望舒一生只留下了92首诗,在这些玲珑清丽的小诗中,色彩意象很引人注目。有关青色的(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歌与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切生命均存在于时间之中."时间是人的存在的根本性规定",人也由此将自己智慧与情感的光束集中地投向时间,从而在人类思想及艺术史上形成了一个永恒的时间主题.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人类最成熟的一种艺术形式,尤为突出地表现了这一主题.中国古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直接吟咏时间的诗篇来抒发自己的时间感受,中国诗歌中具有明显时间意味的意象丰富之极,如"日":"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年不再来/百岁忽我遒".(曹植《箜篌引》),如"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如"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孟  相似文献   

4.
对不幸者来说,最残酷的打击是对他的不幸熟视无睹和无动于衷。2007年11月7日的清晨,入冬的第一场雪给芬兰图苏拉镇带去了一片欢乐与祥和。镇子上约凯拉中学的老师金·基乌鲁正在核点班级学生人数:"里  相似文献   

5.
正高颜值=高福利待遇,这如同成了一项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即使它很不公平。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不光是看长相,更要看气质谈吐。英国作家王尔德也曾写道: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普遍看脸的今天,蔡康永却在自己主持的一档知识型综艺节目中,与几位嘉宾探讨了"丑男人赚钱更多"这个话题。那么问题来了:丑男人和帅男人究竟谁更能挣钱呢?一个人日后的收入水平单靠长相就能基本做  相似文献   

6.
崔燕 《青岛画报》2013,(4):50-53
曾在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寓居的梁实秋先生,在《忆青岛》中称这里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好地方。在现代人向往的休闲方式中,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算是最诗意的一种。滨海的城市中,拥有如此浪漫且清新的气质,青岛市市南区当是首选。  相似文献   

7.
李金发的《题自写像》中有一幅诗人自画像,《弃妇》则塑造出一位无助、绝望的"弃妇"形象,两者相互暗示、生成,其现代意义则主要源自诗中那模糊可辨的"西方"存在。这位西方形象具有多重面目与功能:有时是言说主体崇仰的对象,但又令人深感自作多情;有时激起东方自我的无力感,并引领其反思现代文明和人之存在方式;有时又被诗人话语所控制,成为其审视、言说中国问题时的修辞符号与象征;有时不直接现身但又无处不在,化为诗人思与想的底色与力量,参与乃至左右着诗歌流程。它与诗人的中国情怀、中国问题纠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张力,使传统题材生出现代诗意。  相似文献   

8.
杨柳 《唐都学刊》2003,19(1):38-39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主体意象"月亮"在规定性的具体语境中,展示出多重的象征系统:明月高悬,创造出晶莹澄静的审美意境,启发了诗人 绝宏大的天问意识,也唤醒了青春初醒的自我意识,同时也代表了月系两地的相思怀念,成为诗人孤独失意的情感象征。《春江花月夜》一诗高度综合了中国诗人有关月亮的思考和诗意创造,因此备受世人喜爱。  相似文献   

9.
唐人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是一个富于文学色彩的词语,因其习用于文人学士圈中,所以其词义的约定俗成性尤其明显。把"商女"释作"商客之女"或"商人妇"的说法是缺少根据的,还是应该按照传统解释为"歌女"。古代"商女"常见于诗中,因为文人多涉足风月场,且尤善"惜玉怜香",双方互有"才子佳人"之情结,所以歌女文化是旧时城镇生活的一道"风景线"。另一方面,诗人与歌女有一种特殊的互为利用关系,即乐工、歌女靠诗人新作谱曲演唱以标新调,诗人靠歌女唱其诗词以扬才名。自20世纪上半叶到现在,由于文化转型的原因,传统的国学研究、文学活动(主要指古诗文的写作)出现了一个近百年之久的文化断层,这种事实的一个直接后果是,许多清以前文人口头笔下常用的、对他们说来谈不上有理解障碍的语词,今人却不理解了,因此今人研究传统文学更应当采取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善于营造意象是陈与义南渡后诗歌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主要有两类:一类主要是"秋"、"暮"两个意象,表达诗人对时局战乱和社会衰败的感伤,另一类主要是"白发"、"拐杖"、"孤鸟",体现了诗人饱经战乱漂泊艰辛后苍老衰败的心态.这些意象总体呈现出一种苍老衰败、冷寂孤独格调,也折射出时代动乱与衰败的影子,使得陈与义南渡诗歌呈现出凄凉苍楚的艺术风貌,体现了诗人在战乱漂泊中独特的生活感受和创作取向.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在其代表作《国家篇》的第十卷中,对诗及诗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指出诗人所创作的诗歌不过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与真正的国王或真理隔着两层",并不能揭示出真理,因而认为应将诗人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然而,柏拉图在随后所表现出的试图对诗歌加以利用的态度,又显露出了其诗学思想中不可忽视的自相矛盾之处。在笔者看来,这种内在性的矛盾,恰恰是柏拉图政治理想的体现,这不仅与《国家篇》的核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柏拉图整个哲学思想的一种显现。  相似文献   

12.
正一场"倒春寒"与雪不期而遇,在海拔高处,雪和云海的美丽邂逅,造就了漫山遍野的雪凇、冰挂、云海的旷世之美,犹如琼楼玉宇、瑶台仙境一般,令人沉醉!枝桠上的冰晶,如心灵透亮的精灵,其晶莹的光环温柔地笼罩着,将枝叶变成迷人的琥珀。雪凇层层迭迭,如云朵般绽放于枝头,一派"琼楼玉宇""玉树琼花"的壮丽景象,正可谓"忽如一夜  相似文献   

13.
一在本文开始之前,我必须首先申明:诗歌不是一种存在。即使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也没有既定的诗歌形态存在,诗歌是诗人创造的结果。当诗歌没有被创造之前,它只是一些艺术的元素,艺术元素与艺术元素之间可能是毫不相关的内容。我们所说的“诗意”,如果放在诗歌的创造过程中来看待,应当是一个完成性的概念,它是与确定了的诗歌内容不可分割的。那么诗意的创造是诗人主观构拟的结果,它与客观现实世界有着天然的相悖性。作为一种文学文体,诗歌的主观构拟表现出强烈的自由个性,它有着比小说更激进的创造可能,小说在虚构中更重视反映生活的逻辑,而诗…  相似文献   

14.
诗人在一片燃烧的光芒中,构筑起的是一个交叉的双元宇宙。“铁树的历程”、“远方的星”呈现着诗人面向外宇宙的沉思与激动;“亮了华灯”与“最后的玫瑰”,则敝开着诗人自审内宇宙的激动与沉思。两个宇宙交叉组合在一起,融合成一个更大的实体与世界,使其中的每个点都处在整一的网络上,连那些最细微处也呈现出了深蕴厚重的整体价值。 诗人面对刘少奇、张志新等“远方的星”禁不住激情四溢、百感交集。“历史,仿佛早已这样注定/只有她那样的生命才能象狂飙一样飞扬/只有她那样的生命才能为我们的生命流芳。 和历史同样占据诗人激情和沉思的是…  相似文献   

15.
6月9日,由德琪·饮乐多独家冠名,半岛都市报与青岛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联合主办的德琪·饮乐多杯"悠雪之星"迎奥风采大赛山东赛区晋级赛已经收官。自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以来,"悠雪之星"各赛区选手都积极投入到奉献爱心的活动中,各赛区比赛也都立即和抗震救灾联系起来,变成一场场充满爱心和力量的慈善活动。6月下旬,青岛地区外的各分赛区冠军将来到青岛与青岛赛区晋级选手角逐"悠雪公主"桂冠。  相似文献   

16.
正太子河流经辽阳、本溪,水流丰沛,河水水温常年在冰点之上,水雾蒸腾,随风飘荡涌向两岸,与寒冷的空气交缠,岸边树上便凝结出霜花,玉树琼枝,分外迷人。有雾凇的清晨,沿着太子河的堤岸望去,树木凝霜挂雪,蒸腾的雾气在晨光的照射下缥渺如梦境,十分壮观。一千多年前,古人就描述雾凇"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一语道出她"刹那芳华"的特点,也因此有了"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从宝宝的第一声啼哭起,妈妈便立刻多了一项绝对牢固也足够充实的工作——培育宝宝,要知道,这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妈妈们整天为"新事业"忙碌着、幸福着、困惑着……怎样让自己的"作品"更优质、更适应社会是每一位妈妈所希望的。能否取得成功就看你的"经营"如何,就看你要选择做怎样的妈妈了。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李希书记说":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辽宁更绿、更美、更宜居。"4月17日,在沈阳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辽宁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陈求发等领导在蒲河生态廊与各界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在绵绵的细雨中,大家干劲儿十足,一上午的工夫,2100余株银中杨、油松便迎风而立,蒲河岸边再添一片新绿。植树间隙,李希与参加植树的  相似文献   

19.
由《半岛新生活》杂志社策划主办,德琪·饮乐多独家冠名的"2009第4届悠雪之星风采大赛"在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临沂等六个城市陆续展开。青岛赛区少儿组、"悠雪公主"组已进入决赛阶段,烟台赛区决赛已顺利闭幕。各赛区的精彩表演引来千人围观,更有赛区设置了观众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相似文献   

20.
论唐诗人与道士交游的范型及其诗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乃龙 《唐都学刊》2000,16(3):56-62
送人入道、送道士归山和山中访道是唐代诗人与道士交游的三种主要方式。从入道者的身份看,可分为宫人、官人、处士、佛徒和平民五种。他们入道的原因各不相同,诗人对此的反应则以肯定为主。诗人与道士交游有学道问医、名士雅集和虚拟游仙等现实需要和心理代偿等原因。仙为“人在山上貌”的观念和道士在山中修炼这一事实使访道求仙成为诗人创作山水诗的因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