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于新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作出简要阐述,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利因素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几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疆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希望对新疆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尽到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本埠要闻     
正4月15日,总投资50亿元的7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涵盖健康食品、智慧农业等领域,将进一步推动新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引领现代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4月15日,青岛西海岸新区17所高中(中职)毕业年级正式开学复课。据介绍,  相似文献   

3.
邹慧明 《新华文摘》2022,(1):126-127
2021年4月,为了更好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就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以及组织振兴做了详细周密的部署规划,彰显着国家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决心.其中,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提升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进而实...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新时代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乡村规划教育和人才培养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当前农林类院校的城乡规划学科亟待完善乡村规划教学体系,以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求.该文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结合OBE教育理念,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乡村规划课程体系总体框架,建立一套乡村规划课程优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日益深入的实施,给大学生农业创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学生农业创业有助于促进个体发展,同时能够改善农村经济,该文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业创业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大学生农业创业面临的问题,构建大学生农业创业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黄克亮 《探求》2023,(6):21-30+5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实践探索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其理论体系是在理论和实践创新突破中形成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从其内涵和本质要求来看,可将乡村振兴理解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准确理解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以广州为例,科学探寻超大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进路,不仅具有现实价值,而且可以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实践做出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7.
丁晓洋 《学术交流》2023,(1):108-121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政治属性、文化属性、生态属性、社会属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相契合,体现出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具体来看,文化产业以“创意+融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以“外引+内培”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以“创造+创新”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以“保护+发展”助推乡村生态振兴、以“党建+共治”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为此,建议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利用数字化技术深挖乡村文化价值、营造产城人文融合的文化生态、打造“1+1+N”的新型基层组织模式,探索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使文化产业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相似文献   

8.
覃康惠 《社科纵横》2020,35(2):34-36
乡风文明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亦是其灵魂所在。然而,从目前发展来看,我国乡村在建设乡风文明时,还存在着众多不足之处,如:陋习积重难返、资金投入较少、没有充分载体等。在此背景下,乡村政府应当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导向作用,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发挥乡风文明的作用,以乡风文明之"魂"引乡村振兴之"路",进一步带动乡村向繁荣发展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9.
《探求》2020,(3)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广州市增城区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着重从强化教育培训、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力度、实施品牌战略五个方面提出振兴增城乡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面对新时代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数字化精准赋能乡村产业既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选择,又是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以数字政策保障的权力、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产业秩序治理的协调、数据要素共享的利益,为数字化精准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逻辑起点;以施能过程中的促力、外力、内力、活力为“四驱”动力,勾勒出数字化精准施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成功模式;以“成本—收益”矩阵和价值增值的效能检验为测能数字化赋能精准程度的衡量依据,得出“四驱”动力接续互补作用下才能实现增能效益最大化。据此,为更快、更好地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精准增能路径,以形成强大合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为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发展空间,能够促使大学生尽快收获成功.大学生的到来,能够使农村摆脱建设人才不足的困境,有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使农业朝着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创新创业教育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需要结合现实情况探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二者的结合,而且也能够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周勇 《社会工作》2021,(4):9-16
项目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重要实践,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主要抓手和成败关键,一定意义上而言,进行乡村振兴就是抓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乡村振兴项目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社会能力构建,包括社会适应、社会表现和社会技能等方面.社会能力是乡村这一特殊区域发展的最重要、最本质因素.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需要从社会适应性变革开始,在乡村振兴项目规划中融入社会工作思路,在乡村振兴项目管理中纳入社会工作框架,在乡村振兴项目投资中注入社会工作理念,在乡村振兴项目实施中践行社会工作方案,在乡村振兴项目运行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在乡村振兴项目回馈中营造良好的社会工作环境,在乡村振兴项目评估中设立社会工作标准.  相似文献   

13.
李明珠  卯海娟 《创新》2019,13(4):98-107
乡贤文化孕育于中国特殊的传统农业社会,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的世代延续和发展。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需要挖掘并传承创新乡贤文化,以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因此,我们要通过营造"三治"相结合的新乡贤文化建设环境、构建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多元主体、搭建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多样载体、完善新乡贤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这四方面举措积极推进新乡贤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探求》2020,(5)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中最为积极活跃的群体,是乡村振兴中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振兴中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提升对缓解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能力供需结构失衡、提高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效能、推动农村公民能力素质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乡村振兴视阈,通过调研志愿服务专家、志愿服务对象取得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能力相关数据,廓清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归纳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高校教育要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改革深化,引领大学生到基层中去实践服务,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实施.基于"三全育人"、乡村振兴战略等理论基础,从政府政策、大学生实践的角度分析"三全育人"视域下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探讨"三全育人"视域下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即高校、MCN机构共同培育大学生,让大学生形成"三农"IP矩阵,以新媒体等形式帮助乡村优质资源实现商业转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着农业产业就业动能发挥不足、乡村振兴所需劳动力短缺、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议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农村就业空间、加强人力资本开发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等多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12):40-46
民族地区自然生态和乡村变迁的特殊性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把握二者的互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的路径选择。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例,探讨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之间的三种互动逻辑:一是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的方向并成为其核心内涵,需要依托乡村振兴的外在动力特别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公共政策的导向性功能;二是生态文明界定乡村振兴的底线并提供动力支撑,需要依托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组织动力和文化动力)特别是农牧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公共政策的规制性功能;三是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维度分析二者的内在互嵌机理,需要依托乡村振兴的内外聚合动力实现协同治理,通过对人与自然、市场、社会关系的协调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向新型农牧村社区演进的可持续目标。  相似文献   

18.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湖南省株洲市民政局以"坚持党建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平台资源、培养专业力量、抓好典型创建"五项主体为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全市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9,(7):49-53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代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继承和超越,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三农"战略的历史性跃升。要按照"二十字"总要求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着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12):5-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在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对农村工作提出的一个大战略,我们一定要全面实施好这个大战略。而要全面实施好这个战略,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要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另外,还要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行动,要全面解决好农村人口脱贫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