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网络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强势文化。在我国,网络文化仅仅是高校德育所在的德育生态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它的兴起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高校德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网络文化为我国高校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它也使许多学生深陷“网海”而不能自拔,对推动高校德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利用好高校网络文化在德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科学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是需要高校德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德育创新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德育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元化带来的各种新的道德困境和问题,必须重新审视21世纪学校德育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整体性和战略性思考。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研究网络德育环境、明确网络德育目的、内容,积极探索网络德育创新路径、提高德育实效性是摆在高校德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创新高校主体性德育的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兴起和发展给高校主体性德育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正确引导、教育大学生,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整合网络资源,为主体性德育服务,探寻网络视角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出路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新课题。文章从网络给高校主体性德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及新思路几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使高校主体性德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视野下高校德育教育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文化给高校德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网络文化的特点,开辟高校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并对网络文化进行净化与提升的同时促进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6.
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知识,然而网络的普及,也给高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难题。利用网络信息,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完善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优化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是这个时代给高校道德教育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德育既带来积极的一面,也带来了消及的后果。本文提出了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负面影响以及网络时代高校德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在网络文化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 ,高校传统的德育环境、德育方式、德育过程的组织等都在其强烈冲击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面对新形势、新问题 ,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成为摆在大学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将从构建与网络文化相适应的大学德育体系方面提出一点政策性建议 ,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9.
网络与高校德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摇篮 ,德育工作在高校教育中起着核心的导向作用。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 ,网络正以前所未有速度逐渐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网络既为青年大学生成才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 ,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时又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以高校德育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如何实现网络和德育的融合、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为切入点 ,论述了网络时代与高校德育的互动关系 ,力求探索高校德育有效性途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校传统德育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厘清传统德育与网络德育内涵,探讨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挥各自优势,并加快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1.
从大学文化建设层面探析隐性德育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建设不仅是高校德育运行的新载体,也成为隐性德育效能发挥的主要平台。在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这四个主要层面中,德育中的隐性教育通过多种渠道的隐性德育课程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的新内容,旨在转变大学生传统的自然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生态伦理观,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障万物平等的生存权利等,这些都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宝库。因此.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加强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可增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步入新媒体时代传统高校德育教育方式面临新的挑战,遭遇发展瓶颈。红色影视文化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教育者应将红色影视文化作为鲜活的教材建设高校德育新的工作平台,拓展大学生德育工作途径;高校要和社会合作,成立专门机构,整合高校的影视教育和网络资源,营造优良的大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确保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是在交往德育理论指导下,依据德育过程的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大学德育程序及其方法体系。高校应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个人成长导师制"的制度环境以及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实践环境,为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提供环境保障;通过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育情境、"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活交往情境以及"互动合作"的主题活动情境,为大学交往德育模式创设情境模式。并通过讨论教育法、生活交流教育法、熏陶感染教育法以及生活实践互动法等方法推进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从而实现大学交往德育从理论到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从四个方面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1)从高校意识形态较量的宏观战略高度出发,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渠道应该从现实世界向网络虚拟世界拓展;(3)掌握网络虚拟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4)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现实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文化育人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提升我国公民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校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政工作和文化育人的双重内核,对立德树人和文化引领有着特殊的功用。以文化育人为主线,围绕高校思政工作的“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新理念,紧扣“文化自信”文化观,研究高校校史教育新视野、新任务和新语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育体制的"男性中心"模式,决定了高校德育的无性别状态。缺乏性别意识与性别举措的高校德育不仅无力解决女大学生的道德困惑与道德危机,也不利于发展和谐的性别文化。而引入女性主义理论,在女性主义视野中观照并展开高校女生德育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必然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忽视或遮蔽大学德育的根本目的,替换或抽空大学德育的实质内容,依赖或注重于说教、灌输式的德育方式和手段,从而使德育陷入困境,是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之主要危害。从历史根源看,中国传统伦理的政治化倾向仍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大学德育。从社会根源看,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功利化以及教育自身推行的产业化,造就了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从认识根源看,规范性伦理、功利主义思维方式和客体化德育模式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了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大学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德育观为指导,其基本特征是:具有超越性、主体性和可行性等。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因特网为主要标志的全球信息化正在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它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应抓住时机,积极主动地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内容、方式、载体、环境和队伍等方面进行创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实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