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在执政党建设、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方面,还是在改革指导思想、改革方向,以及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态度等方面,其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事实进一步证明,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结合本国实际,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第三世界国家非执政共产党斯大林派,是共产党中的一个派别。苏东剧变以来,他们认真分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共产党必须汲取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坚持马列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指导,通过革命斗争,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斯大林确立的建设体制,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他们认为苏联的解体是由于苏共领导者对马列主义的背叛,并且认为人类的未来必然是属于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思考,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出了许多值得认真反思的重大理论问题。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有一个发人深思的现象,就是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社会主义工人党纷纷改名为社会民主党、社会党或民主社会主义党,有的甚至停止共产党的活动或取缔共产党,宣称要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且这些所作所为都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这是为什么?因此,弄清社会民主党的来龙去脉,认清其  相似文献   

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探讨苏联剧变的原因及教训,指出苏联共产党没能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没能始终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没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苏联剧变的原因所在,我们必须以苏联剧变为鉴,始终坚持并实践“三个代表”,不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的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遭受到了严重的挫折。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给社会主义运动向前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实践已经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苏进而得到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对它进行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不是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苏联在世界上首次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整套模式,即"苏联模式",深刻地影响了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随着"苏联模式"弊端的日益暴露,特别是在苏东剧变后,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和古巴根据自己的国情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在各自推行思想理论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功范例对我国做好下一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失误则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8.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变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深刻历史教训表明,加强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苏联剧变本质原因研究朱桂谦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在分析苏联剧变和解体原因时,普遍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从本质上看,不是右葬送了社会主义,而是‘左”葬送了社会主义。”“右是对‘左’的反动,右只是充当了‘送葬人’的角色。”[1]“表面看来,苏联演变在国内是由...  相似文献   

10.
0世纪 ,社会主义既有一国到多国胜利的辉煌 ,又有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的沉落。该文的着力点不是总结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而是试图求解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突破的历史必然性及发生曲折的根本原因 ,从而找到历史已经发生剧烈变动的今天 ,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快,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激荡,各种文化现象层出不穷,如何明辨是非,去粗取精,为我所用,是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阐述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西南民族大学实际,从五个方面对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苏联的工业化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大事件,它开辟了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政府的强力干预从而实现快速工业化的崭新道路。从历史上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但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全面认识苏联工业化,特别是从苏联技术哲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工业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践,总结苏联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西苏雏埃时期兴起的查田运动,是苏区传统农村阶级基础的重建和再造的过程。它开创了一种社会革命的动员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一种“阶级”的话语表达,结合大多数农民具体权益的满足,凭借有着极强渗透力和保障功能的基层组织,将传统社会的地方、血缘、宗法关系等内核,创造性转化为土地革命中的积极因素:通过查田运动,苏维埃政府与民众的联系空前紧密,不时经受着洗刷的基层组织也具备了一种动态式的活力,成功地实现了苏区的阶级基础再造,最终达到苏区民众的革命性动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二战结束后 ,苏联领导人在对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的判断上陷入了俄罗斯外交传统的误区 ,把保持和扩大苏联境外的权益作为基本目标。这一选择影响了苏联在战后数十年的发展道路 ,使整个国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以便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争夺和对抗。但苏联缺乏足够强大的经济基础 ,因此只能依靠强制的方式 ,把国家的全部资源优先用于发展军事力量以支撑其对外政策 ,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内部体制的僵化、社会发展的停滞、民族活力的减弱。综合国力不支最终还是使苏联在与美国的竞争中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发展思路长期陷在"合肥中心经济圈"的传统思维模式里,经济发展规划也一直摇摆不定,由此导致安徽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加速跑中落后了.作为"中部崛起"的主战场,安徽应加快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发展路径选择上做到:把握"中部崛起"的契机,推行"东向"发展战略;重点打造沿江城市群,全力融入"长三角";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改革既要维护司法裁判的终局性,又要通过纠正错误裁判确保司法的公正性,并在两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从我国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等约束条件出发,在三审终审制下设置民事再审程序不是最佳的选择,而在两审终审制下设置民事再审程序并进行再审之诉的改革更具有可操作性,应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湘赣苏区的土地革命,在经过苏区创建初期关于土地分配问题的争议后,逐步走向深入,确立了平分土地的原则,并通过反富农斗争,坚决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湘赣苏区的苏维埃政权建设,是在克服党包办苏维埃事务的错误倾向,并经过深刻的以阶级路线为原则的改造,确立代表会议制后,终于得以体现其革命政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再审程序蕴涵了两种深层冲突,一种是“有错必纠”原则和生效裁判稳定性之间的紧张关系;另一种是审判监督权和当事人的诉权和处分权之间的冲突。本文从再审程序与民事诉讼价值取向入手,对包括再审的主体、再审的法定事由、再审的提起期限等民事再审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方向错位 ,资产质量低下 ,导致效益日益下降 ,金融风险日益加大。究其原因 ,主要是体制改革不彻底。因此 ,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 ,健全农村信用社的体制 ,降低金融风险 ,提高金融效益 ,是理论界和农村金融工作者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将第三世界当作与美国争霸的砝码,加紧扩张、渗透和争夺。过度扩张不仅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和消极影响,而且也使得苏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恶化了苏联的国际环境,毁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苏联的声誉,并最终拖垮了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