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她走在美的光影里>是拜伦早期的抒情诗,该诗的主题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因为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使用了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这就使得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变得异乎寻常地美.在这首浪漫主义诗歌中,陌生化与音乐化实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抒情诗既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也是西方诗歌的传统.就世界范围来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的颠覆与解构.表现在诗歌领域,是对传统抒情诗的冲击,至少是对抒情功能的某种抑制.中国诗歌在八十年代,追赶上这股潮流.传统的抒情诗被打入冷宫.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起的新诗潮,使一度受到现代派诗歌(包括后现代诗歌)歧视的抒情诗,又回到大众视野,而且以不容忽略的社会影响力令诗坛为之一振,重新占据了主流的位置,再领风骚.新世纪的"新抒情诗",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继承了传统,但并不保守;它兼容并蓄,还汲取了现代派诗歌诸多有益的技法.是抒情诗在新世纪让人耳目一新的原因.笔者呼唤那个诗人以抒情为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40年代是冯至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在其诗歌创作中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三体兼备.冯至的抒情诗、叙事诗与哲理诗在现代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均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其抒情诗与哲理诗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其叙事诗兼具文化、思想与审美的多重意义.冯至的诗歌创作既开拓了现代中国诗歌王国之疆域,又丰富了现代中国文苑诗歌之花的品类.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具有“含混”特色说明她的诗歌具有陌生化特点。从陌生化的视角对她的宗教诗歌进行解读,包括修饰语的陌生化,意象的陌生化,主题的陌生化和观点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5.
勃洛克诗歌中陌生化手段的运用,不仅表现在语言方面,而且表现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这种标点符号的陌生化手法,大大增强了他诗歌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他在俄罗斯诗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德国哲学家尼采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从中学时代的抒情诗到1888年的《狄奥尼索斯颂歌》,他的诗歌创作历经了 30年.但尼采诗歌似乎并不好读,也难于讨论.尼采诗歌可分为抒情诗(歌曲)与格言诗两类,其抒情诗的顶峰是酒神颂歌,而格言诗则更多的是传达尼采的哲思.区别于音乐性的抒情之歌,尼采把自己的格言写作命名为"无歌的思索",而...  相似文献   

7.
将华兹华斯的抒情诗置于后经典叙事学的视域,从诗歌的叙述者、诗歌的叙事序列、诗歌戏剧性叙事、诗歌跳跃性叙事、诗歌音乐化叙事等方面,对具有华兹华斯典型叙事艺术特点的多首抒情诗进行系统解读,印证了华兹华斯抒情诗的叙事性,打破华兹华斯诗歌叙事研究拘泥于叙事诗研究的局面,验证了诗歌叙事学批评的可行性和效度。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美学是运用语言产生的意象、节奏、句法等技巧,有计划的破坏惯常的语言表达形式,使语言萌发新意,从而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文学性。作为玄学派诗歌创始人约翰.多恩,正是以其特立独行的意象,通过其标新立异的叙述技巧,使其诗歌与同时代的诗歌相比,蕴含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气韵,让读者体会到其哲理性的思辩。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陌生化"表现手法广泛地运用于诗歌创作和翻译活动,往往造成读者欣赏诗歌时的认知困惑。"陌生化"手法在诗歌的语言、形式、意象和思维等各层面的具有多元表现。在关联顺应模式关照下来进行陌生化翻译,能在把握好"陌生化"翻译的"度"和协调译文的"陌生化"的可接受性平衡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九叶派诗歌陌生化的多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是一种对日常语言加工、变形、扭曲的艺术手法。九叶诗派诗歌中的"陌生化"手段,重新构造了对对象的感觉,扩大了读者认知诗歌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觉。文章从诗歌的话语、形象和意蕴三个维度研究九叶派诗歌内含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11.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认为"文学性"在于使熟悉的事物感知和语言表达陌生化。而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陌生化特色。《边城》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代表作,文章以小说《边城》为例,分析其在语言组合和意义表达层面的陌生化,研究《边城》中语言作用于视觉、声音和情感所造成的阅读的难度和时延性,以此探究沈从文"陌生化"写作所带来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2.
兰色姆提出的"构架-肌质"理论引起了文论界的普遍注意.在此之前的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与"构架-肌质"理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些主要针对诗歌建立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小说.小说的肌质生成,语言"陌生化"是方法之一,但更多地还要依靠渗透着特异性体验的个性化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3.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打破传统文论的樊篱,从理论到实践实现了文艺学研究方向的内转,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探讨"陌生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审美突破,进一步从3个层面分析了达到"陌生化"审美效果实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指人们对熟知的事物失去了兴趣和接触的欲望,转而对那些新奇的、陌生的事物产生探索的欲望和了解的兴趣。手机娱乐短信虽然简短,但因其有破有立,破传统文本规约之藩篱,立时尚文本多元之创意,迎合了人们渴望新奇、希望突破生活的常规、接触并了解陌生事物的心理而成为大众休闲阅读的新宠。手机娱乐短信通过自由间接引语、网络符号的借用、仿拟等修辞手法在内容和语言形式上体现了陌生化的效应,构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文本的鲜活的另类文本。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是文学性的代名词.陌生化手法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译者而言,如何看待和处理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也决定了译作的成败与否.以文学文本中的标记性主位结构为例探讨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效果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16.
“白战体”有意识地使诗歌摆脱传统的因袭,主动地放弃惯用的语词和事典,通过言用不言体等方法“使熟者生,使文者野”,与审美主体拉开一定的距离,给人新奇、惊异之感,与“陌生化”的命意具有精神上的一致性.这就使我们有可能借助于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话语,对白战体及其创作方法做一番梳理,从而对其获得新的认识.并对白战体出现的原因,试图从新变代雄、绕路说禅、文人雅集等方面给出合情入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以罗曼·雅克布森和维克多·施克洛夫斯基为首的俄国形式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文论流派之一.受到索绪尔语言学新观点的影响,形式主义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文学研究的本质是"文学性":通过对语言等"材料"和运作方式"陌生化"的技巧而实现的"文学性".试图通过对雅克布森和施克洛夫斯基语言观点和语言在文学,尤其在诗歌中的运作来分析俄国形式主义诗歌语言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8.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文艺理论分析了张爱玲的作品,分析了其中比喻的精彩运用、一些典型人物形象典型生活情节的异化及情节的跌宕起伏这三种陌生化的表现手法,为进一步研究张爱玲的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提供了又一方法。  相似文献   

19.
俄国形式主义出于对传统文学研究的不满,提出“文学性”的问题,并以“陌生化”作为解答。以陌生化概念解释文学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甚至荒谬的结论。而追述渊源,形式主义的思维方式是源于现代语言学的差异论与二元对立思想。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外语教师都应把培养大学生自觉的跨文化意识以及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为己任。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对外语教学颇具教学价值取向。讨论了如何在陌生化视角下进行有效的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提出了可行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