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关于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思想,早在《精神现象学》中就作了表述。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就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否定性辩证法”这一命题就意味着内在否定性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在内在否定性这个“母腹”内发展起来的。本文拟就黑格尔关于内在否定性思想的内容,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思维的伟大成果以及它的局限性等谈一些不成熟意见。一在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猜测中,已包含着辩证否定的因素。例如,新柏拉图主义者普克洛在《柏拉图神学》中说“否定并不取消他所谓的东西(内容),而乃是根据它的对立以产生各个规  相似文献   

2.
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993年世界宗教大会发表的普世伦理宣言中明确指出 ,孔子思想是普世伦理基本原则的源头活水之一 ,但儒家的缺席实为一大遗憾。同年 ,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的构想 ,把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明相提并论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世界的对立面。在文化宗教领域内沉默而在经济政治领域中曝光 ,使儒家的优点黯然不彰而缺失则暴露无遗 ,这对新儒家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孔汉思深信宗教之间的相安无事是人类社群得以和平共存的先决条件 ,其普世伦理便是通过宗教对话而消解矛盾冲突的权法 ,但其淡化和削弱的诠释策略必然导致抽象的普世主义。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从西方 ,特别是美国的战略立场设思 ,有着浓郁的冷战情结 ,视儒家为权威主义和中国威胁论的理据。我们认为儒家具备关切政治 ,参与社会和重视文化三种属性。世界宗教集会领导小组曾提出持续性、进步、差异和了解四大议题作为构建全球伦理的基础。面对文明冲突的危险 ,我们务必强调对话的重要 ,通过文明对话来考虑生态环保、社群整合、文化多元及相互参照的可能 ,这比以抽象的普世主义为前提的伦理宣言更切合实际 ,这就是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  相似文献   

3.
作为示范伦理的儒家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视人伦 解构三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儒家义利观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义利观历来是一些思想家及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其中持否定态度者多。其实,用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地加以分析, 就会发现,否定者多有片面性。儒家义利观的形成是继承传统、吸纳先秦各家义利思想和对现实批判、改造的思想反映;义利观的出发点亦即本来面目是以“义”统“利”、以“义”兴“利”、义利统一;这一思想虽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但它对中外还是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怀疑论     
在恪守一定的价值准则、极讲求信仰的中国,“怀疑”在学术上是一个多少有些贬意的词语,它往往和“悲观”、“非理性”、“否定”、“不可知”等否定性哲学概念联系在一起。在学术习惯上,“怀疑”作为一种基本的学术态度、真诚的学术精神是允许的,在一些政治意识形态特点比较淡泊的人文学科领域,它还被提倡、被鼓励,但“怀疑”作为一种“主义”却是绝对地被否定、被批判的。怀疑主义“怀疑一切”,它  相似文献   

10.
在伦理与政治之间──儒家忠诚伦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伦理与政治之间──儒家忠诚伦理的分析任剑涛"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一语,道出了忠诚伦理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作为贯通了儒家伦理主张和政治要求的忠诚观,构成了儒家道德理想主义落实到社会政治生活实际的观念构架,造就了以伦理干预政治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就是主体性,或具有本体地位的主体的自由。哈耶克对现代性批判的基础是文化进化论。文化进化以“文化胜出”为标准,它以证伪的、否定的方式确认某种“否定性”价值的同时,也肯定了文化自身的整体价值。这是哈耶克现代性批判的基本理路。我们既要现代化,也要尽量避免现代化带给我们的消极后果,这需要我们重新阐发中国传统精神并且明确它与“现代性”正负两面的关系。这是我们现代性批判的关键,也是哈耶克现代性批判给我们的启示。只有将这种重构后的文化精神落到政治、法律思想中,现代性批判才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国民”一词是清末知识分子从日本辗转假借而来的,其内涵深深地带着近代德国学派思想的痕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国民观念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思想、不同时期的西方近代思想和日本近代思想,注重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并具有浓厚的道德主义和精英主义倾向。国民观念对清末时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促进了近代中国人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但民初宪政实践的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国民观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他们认识到清末梁启超等人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只涉及到爱国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层面,而未能对儒家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即“三纲五常”和家族主义思想进行批判,而这正是国民观念对民初乱局束手无策的根本原因。在对国民观的反思和对臣民观的更深入批判中,新文化知识分子萌生了对以个人为本位的公民观的向往。国民观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地位也同此而奠定:国民观是从臣民观念到公民观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忠德论     
王泽应 《河北学刊》2012,32(1):20-23
“忠”是中国古代伦理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念及儒家最为推崇的道德范畴之一,既具有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的意义,又具有个人品德与美德伦理的意义.其基本内容与要求是做人做事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虚假和患得患失.“忠”在中国古代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对君上或主人的忠,另一种是对于国家、社稷和人民的忠,可以分别称之为私忠和公忠.在明清之际及近现代时期,思想家们对私忠作了较多的批判,而对公忠则作了较为深入的阐发与弘扬.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农村家庭伦理存在许多问题.农村新型家庭伦理的重建面临着思维定势、经济基础不统一以及价值观混乱等困境.需要遵循“原源之辨”的伦理演进一般规律,在现实之“原”的基础上,重新阐释儒家家庭伦理中的基本观念和积极成分,使之具备现代形态和解释力并成为农村新型家庭伦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否定主义最为核心的范畴当然是“否定”。它在否定主义中占据本体性的地位。否定主义哲学、美学、文艺学和批评学都是以否定为本体的。这里的“否定”只有同否定主义的目的指向———存在性———联系起来,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存在性”是在对“生存性”的批判中得到确立的。“生存性”即动物性和类动物性。对于自然环境与生理本能的机械适应与认同,即动物性。而对于人自己所创造的第二自然———社会现实、文化现实与精神现实———的盲目肯定,即类动物性。所谓“否定”也就是对于人的动物性与类动物性的双重否定。对于动物性的否定,使人…  相似文献   

16.
在评价唯心主义问题上,长期来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对待朱熹的思想,也存在着简单否定的形而上学态度。在林彪、“四人帮”猖獗时期,实事求是地研究唯心主义,特别是研究象朱熹这样的被定为“大儒”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随时有抓辫子、打棍子、戴帽子之虞。这种状况,既影响哲学史的深入研究,阐明哲学史发展的规律,建立科学的哲学史体系,也不利于彻底批判唯心主义,克服唯心主义,锻炼思维能力。粉碎“四人帮”以后,尤其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学术界批判了极“左”思潮,思想得到解放,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当代中国伦理文化的现代化 ,就必须对其基本内涵问题作出回答。当代中国伦理文化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必须在科学理性批判和选择性重构的基础上 ,实现以儒家伦理文化的现代化更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型 ;必须实现道德思维与伦理学理论模式的现代化更新 ;必须实现道德生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目前 ,有一种观点在学界颇为流行 ,认为儒家伦理的本质或核心就是家族主义 ,并且把家族主义的内涵界定为一种家族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实际上 ,在儒家伦理体系中 ,家族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只适用于普通劳动者阶层 ,而不适用于士大夫阶层。对于士大夫阶层 ,儒家倡导超越家族利益的价值关怀。因此 ,儒家伦理体系是家族主义与超家族关怀的结合。所以 ,以家族主义来概括儒家伦理的本质或核心 ,流于以偏概全 ,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林平 《河北学刊》2002,22(4):16-20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是以儒家经济伦理为核心 ,以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家思想中所蕴涵的经济伦理思想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 ,它包括“生财有道”的生产伦理、“交往有信”的交换伦理、“取予有度”的分配伦理、“用财有制”的消费伦理四个组成部分。传统经济伦理中确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要素 ,但它毕竟是在宗法制的小农经济条件下产生的 ,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传统经济伦理我们只有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 ,才能使之有益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法律具有伦理法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十恶”、特权法以及男尊女卑。儒家的“礼”制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法的思想根源,儒家用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伦”规范社会等差关系,用“礼”作为维护社会等差关系的工具,形成中国传统法律意识。批判和改造传统法律意识,确立现代法律观念、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