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中国外交政策宣传充分体现了内政和外交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基层外交政策宣教工作中,通过对美苏两国的形象宣传,展现了当时中国外交关系的复杂变化.美国大多时候是以一个邪恶的帝国主义形象出现的.苏联则经历了从早期正面形象的树立,向亲密"老大哥",再向"苏修"形象的转变.这种对广大民众的外交政策宣传,一方面体现出内政外交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体现出在国家认同建构的过程中,外交政策的宣传是其主要方式之一,其着眼点并非是普及民众外交知识,而是更多从属于对内基层社会管理方式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大变动、大转折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结合国内工作重点的转移,中国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下,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对其作出重大的适应性的调整。本文首先对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以及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进行了梳理,进而比较系统地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由主义与美国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传统。自由主义溯源于欧洲,进入美国本土后经过实用主义精神的改造,逐渐生成了美国式自由主义;进入美国外交政策过程后,受到了外交政策理念中的现实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影响,逐渐被意识形态化为美国式的所谓自由民主大战略。美国外交政策中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现实主义等政策理念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致力于推进所谓自由民主制度的输出事业,用美国的模式改造世界,只是在优先次序、行为方式以及具体政策手段上存在差别。就自由主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而言,自由主义者设定的政策偏好为中美关系设置了人权、社会制度以及开放经济体制等三个矛盾区,也创造了注重多边合作和支持中国加入国际体制等两个机遇区。因此,如何平衡两个方面的关系成为新时期中国对美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外交领域做出的重大决定。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外交理论创新,积极推动实践创新回答时代之问。认真梳理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基本经验,对于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做好外事外交工作,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50-70年代中国对非洲国家外交政策的特点相比,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在保持友好合作和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变化。邓小平在中非外交政策调整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思想有: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继续援助非洲国家;淡化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的意识形态倾向;经济上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交流发展经验;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从实际效果来看,20世纪80年代的中非关系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时期重视非洲国家在世界政治权力斗争中的作用,而且加大了经济外交的内涵,加强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的经济基础。鉴于非洲国家在当今世界和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研究邓小平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思想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主义于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的时代条件下,民族主义因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绎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和探讨民族主义因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并从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求有裨益于我国当代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实力的发展,国外“中国威胁论”的声音此起彼伏。让全世界真正了解中国的和谐外交政策,是化解“中国威胁论”的根本之策。和谐外交政策是对以往一贯执行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世界”的构想是新时期我国外交宗旨的升华。“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有助于消解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持续发展的疑虑,正面回应“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 2 0世纪 80年代提出的关于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最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思想是 :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的根本任务 ;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永不称霸 ;中国发展得越强大 ,世界和平就越有保障  相似文献   

9.
如何从国际关系学研究的视角探究中国外交战略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对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们研究中国外交与战略的重要考量.客观上讲,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还没能为国际关系学创造自己的理论,但其自身有着多样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正在不断地融入到国际关系学的大学科中.一些美国学者把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脱离了国际关系学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外交政策研究本身,归咎为中国决策过程缺乏一定的透明度,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程度偏低,中国在国际制度中行为数据较少等.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江忆恩( Alastair Iain Johnston)认为,美国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它不愿意或不能够为国际关系学‘创建’理论,不能把‘中国案例’纳入到学科辩论中.”①本文对美国中国外交战略研究正在吸纳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中的概念、实证研究视角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民族主义于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的时代条件下,民族主义因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绎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和探讨民族主义因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并从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求裨益于我国当代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期以来东盟国家华人华侨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华侨经济的快速增长状况与当时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取向有很大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东盟国家作为有利的商品和投资市场前景被看好.东盟国家为吸引外资,进一步放宽对外资的限制,纷纷制定了条件更为优惠的外资政策,使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环境趋好,诱发了八十年代下半期以后对东盟国家的投资热潮.  相似文献   

12.
从抗日战争后期到解放战争,美国政府先后派遣赫尔利和马歇尔来华调解国共矛盾,美国的对华政策逐渐从扶蒋联共、限共走向扶蒋反共。中共对美国的态度也从合作、中立、走向敌对。由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以同苏联争夺为核心,并把反苏与反共相联系,形成两种制度之争,随着美苏冷战在欧洲逐渐兴起,美国对华政策也坚定地走向援蒋反共。中共顺应中国革命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中美苏三国四方之间的各种矛盾,在冷战与内战的交织中最终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伴随着国际形势和美、苏、国共三国四方关系的不断变化,苏联的对华政策也处于摇摆不定,不断变化之中。通过对这一时期苏联对华政策从亲蒋疏共到弃蒋联共演变过程的分析,阐明苏联对华政策的实质是由其大国沙文主义、民族利己主义的这一历史根源和对外政策中维护苏联国家安全的现实战略目标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和善于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做法与经验,被中外学者誉为奇迹和奥秘。改革开放以来,鉴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党群关系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巩固执政基础和实现执政使命,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对如何构建改革开放以来的党群关系进行再思考,并力求探索处理党群关系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以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5.
苏东剧变后,古巴共产党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对外政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捍卫社会主义政权和国家独立主权;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吸引外资和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积极开展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古巴目前已经基本走出困境,国际环境明显好转,国内经济呈稳步发展势头。古巴的对外政策及其实践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全程授课中,由于电化教学工具的介入,原有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结构就发生了变化。对外汉语教学电化式课堂结构主要由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两部分组成。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情境结构、课堂教学结构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战后 ,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的方针成为中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严重障碍。在抗战胜利前后赫尔利公开声明扶蒋反共、不与中共合作的时期 ,中共对以赫尔利为代表的美国政策进行了公开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 ,但仍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而且斗争的主要锋芒是对蒋而不是对美。在杜鲁门发表声明、马歇尔使华之后 ,中共提出“有时也可中立美国”的策略思想 ,争取美国执行“中间政策” ,赞助中国搞联合政府 ,不干涉中国内政 ;并曾提出与美国发展经济合作关系的方针。在美国提出“军事援华”法案、进一步公开暴露其助蒋内战的立场之后 ,中共坚决揭露其对华政策的“虚伪性、帝国主义性与残酷性” ,直至公开宣布美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一方面作好对付美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准备 ,一方面仍采取慎重态度 ,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中共对美采取的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是中国革命得以胜利推进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时代价值及其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史教育是大学生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政策和现实的时代要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党史研究和教育工作要以育人为本,努力在教育理念、教育方略、教育过程、教育艺术、教育适应性等方面实现科学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型与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其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与理论总结,决定着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发展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第一次全面转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维由“夺权与革命”向“执政与建设”转变。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再一次升华。这既是对中国现实的回应,也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政治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有一个变化与发展的过程,其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外部世界的关系上,是反对闭关主义的。毛泽东关于世界整体性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第二,在国际关系中,合作的基础是共同的利益,意识形态的分歧是可以被超越的。对此,毛泽东虽然没有正面提出和论述过,但中共的对美政策与实践已经作出了明确回答。第三,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中共如果不是坚持这一原则,就很难把抗日战争的胜利进一步推向中国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